晏老师乘坐灵璧201路公交车的感触
官 庄 行
昨天办好了老年公交优惠卡——敬老卡,今天就迫不及待地体验一下灵璧的公交车。
我和老伴来到小区门前的奇石小镇公交站,没等5分钟,一辆201路公交车便开了过来。上车、刷卡、在座位上坐下,才来得及观察一下车内情景。宽敞明亮的车厢里,除了我俩,只有一对老年男女,看样子也是夫妇。车子只过了两站,那对老夫妇便下了车。这时,驾驶员回过头来问:“你们到哪里下车。”“到官庄。”我答道。“官庄可远了。”驾驶员加了一句。看来,前面这老远的路,陪伴他的,可能只有我两个了。
驾驶员可能感到太寂寞了,主动打开话匣子,发起了牢骚:“这么窄的乡道,路边还晒了那么多的大蜀黍,叫人怎么开呀。”对这点,我是矛盾的,也觉得不应该在路边晾晒,可是,又对农民的行动有点理解和同情。“还有那些老妈妈,骑着三轮车,根本不让路。你能怎么她!打她吗?你不敢。说她吗?你说一句,她有十八句等你。老年人,她不讲理呀。”驾驶员继续发着牢骚。“是的,老年人都不讲理!”老伴可能听不下去了,插了一句。“我不是说你们,城里人和乡下人的素质不一样。”对话不像对话,独白看样也难以为继了,于是车厢里又归于沉寂。
我们之所以选择官庄,一是为了观赏和体验一下县南的风土人情,二是想在这个乡村小集踅摸点儿土特产。行前备课,官庄共有四个站点,我们选择在靠中间的官庄小学下车。下车后,看到一条东西大路,路北是一排整齐的两层小楼,路南就是庄稼地,不像集市的样子。询问当地人,他指着东面说:“往东走,还有一里多。”我们顺着路边,慢慢前行。“隆隆隆!”后面突然传来了拖拉机的响声。我们赶紧往路边让。再看那拖拉机,贴着北面的路边,骑着一堆玉米瓤子轧了过去,距离我们足足有两米多。“乡下人多实在,不像有些小车,贴着我们身边窜过去。”老伴的话,和刚才那个驾驶员,可是抓钩子剃头——两道啊。
“这就是黏秫秫,那时我们用它拐煎饼,可好吃了。”老伴像见了老朋友,非常兴奋。“这个叫糯高粱,是酿酒的好原料。七几年刚引种时,老百姓都不认可。原来的高粱有两米高,穗子抱得紧紧地。这种高粱只有一米高,穗子散散的,成熟时,就快耷拉到地了,老百姓有的叫‘烫发头’,有的叫‘母鸡够(意思是母鸡也能叨到了)’。”我也来了精神。
终于到了街上,长度只有几十米,典型的小街。不知是不逢集,还是由于农忙,整条街上只有三家蔬菜摊儿和一家鱼摊儿,稀稀落落地没几个人。那蔬菜、瓜果,明显是从城里趸来的,陈得像抹了一层灰。倒是有一辆三轮车放着绿缨红皮的萝卜,新鲜诱人。可是走近了看,果皮干涩,可能是缺水的缘故。一元一斤,价格上也无优势,于是绝了买的念头。
兴趣索然地来到公交车站,正有一辆车等在那里。车的前后门紧锁着,车门上赫然写着“请排队等候上车”。排队是用不着了,因为还是只有我俩。等候是必须的,于是乖乖地站在车门边。等了一会儿,老伴喊:“坐这儿歇歇。”我一看,老伴坐的那台阶,离车顶多不过3米,估计也误不了事,歇歇就歇歇吧。哪想到只歇了几分钟,汽车突然发动了。我赶紧一边喊,一边往车边跑。那驾驶员车门也没开,开起来就跑。任我拼命喊,他睬也不睬地开走了。这家伙,真气人!你开车前,起码也要开一下门。起步前也该鸣一下笛,人家飞机、火车、轮船都是这么做的,你怎么不声不响就开走了呢!再说了,估计你是九点半的班儿,现在还差两分钟呢。“不行,我得投诉他!”我掏出手机。“他一直在打电话,说不定有急事呢。”老伴提醒我。是啊,谁能没有急事呢,还是与人为善吧,我把拨了一半的电话摁掉了。
终于等来了下一班车,车门一开,我们就上了车。10点整,准时开车。我松了口气,以为本次官庄之行就这样结束了,没想到接着给我带来了两个惊喜:先是过了官庄村委会,路边就出现了让我特别喜爱的红色的步道。这步道在城里都是奢侈品,没想到乡村里居然也有。这步道一直延伸到向阳乡边上的金光路口,估计有七八里。更令我惊奇的是在九店路口到金光路口间,居然有十多件健身器材,这可是城里许多小区都没有的呀。再就是在金光路口终于上来了一位乘客,我们的201路终于有了3元收入。
有了这3元,就不愁30元、300元3000元……
我们的201路,前途刚刚的,加油,201!
本文作者为晏金福老师,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宿州作家协会会员,宿州散文家协会会员,灵璧《磬乡文学》杂志主编,灵璧家园网文学版版主,灵璧著名作家,著有散文故事集《岁月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