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兴 | 青岛印象——山和湾
青岛印象——山和湾
文/全兴
青岛,一座美丽的北方海滨城市,一个令人向往的旅游胜地。二十五年前,我有幸与她有了初恋,当年她给我留下的美好印象至今记忆犹新,那种美妙的感觉至今还留存在脑海中。
一个地方,特别是一座城市,有山靠,显得厚重;能亲水,显得秀美;有海湾,彰显胸怀,有故事,充满神奇。此所谓人杰地灵也。
了解一座城市,就要逛逛她的胡同,听听她的小曲,尝尝她的小吃,聊聊她的八卦,喷喷她的故事。这样才能走进她的心底,与她同频,一起共鸣;与她同共,一起共振;与她同悲欢,一起共婵娟。
青岛,就是这样一个引人入胜,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
名扬天下的崂山,使她沾满了仙气,有一种厚重,日升日落,自然;浩渺的东海,使她能够望远,有广阔的视野,月隐月现,悠然;一道道美丽的港湾,让她有博大的胸怀,潮起潮落,安然;这里流传着神奇的传说和动人的故事,演绎着世间的荣辱兴衰,超然;一片片金色的沙滩,卧看云舒云卷,怡然。
不来,想念,来了,留恋,走了,思念。
今年,有幸再次来到青岛,本想好好地回忆,与她叙叙旧,诉诉衷肠。怎奈疫情夺人所爱,蜗居在酒店里,不能与她一起同心共振,有点遗憾,使得计划的纪行,只好变成了印象。
1.山
青岛的山很多,但能代表青岛的山非崂山莫属。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用这句话来形容名闻遐迩的崂山是再贴切不过了。海、仙、山是是这座道教名山的三要素。
相比崂山的如雷贯耳,有着春来飞红第一山的大珠山,则显得格外低调。低调得有几许清冷和落寞,也许是缺了崂山的名气,少了崂山的喧嚣,即便与东边的崂山遥遥相望,也是望崂兴叹。
同样是面朝大海,同样是巍峨雄壮,同样是陡峭险峻,同样上奇石林立,同样是秀谷花海,差距为什么这么大呢?我想大珠山也会感慨:既生崂,何生珠。即便有非分之想,也是徒“崂”无益。异者,仙么?非也!
这使我想起了厦门五老峰下的两座寺院,一座是香火鼎盛,门庭若市的南普陀寺,一座是无人问津,门前冷落鞍马稀的普照寺(二十多年前,单位组织的旅游,浏览南普陀寺时,翻过寺后面见到的一座寺院,可能是普照寺吧)。同样是佛门庭院,同样是烧香拜佛,同样是佛光普照,两座寺院差别这么大呢?异者,佛么?非也!
这又使想起了五岳之一的中岳嵩山,这座有着万山之祖的嵩山,山上七十二峰,山下七十二寺,这些寺中,只有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的少林寺,因“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而名扬四海,而其他诸如会善寺、清凉寺都暗然失色,更不用说世界道教主流全真道圣地的中岳庙,就连宋代四大书院之的一的嵩山书院,都难以望其项背。异者,道么?佛么?儒么?非也。
山之异,名之远,非仙,非佛,非圣,皆因人也。
2、湾
二十年前,我曾经在渤海湾边,驻足秦皇岛北戴河岸仰望大海,也曾经倘佯于胶州湾黄岛金沙滩上眺望远方。寻觅几千年前徐福远航的身影,期盼他们成仙归航的盛况。那时,我不由自主地会吟咏曹操的《观沧海》,诵读毛主席的《浪淘沙·北戴河》。
而今步入知天命之年,邂逅青岛,黄岛故地重游。“往事越千年” “东临碣石有遗篇”,虽然“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但“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只能寻味求仙的故事。
二十年前,我随着《外婆的澎湖湾》的旋律,在厦门的鼓浪屿海边狂奔,在三亚的天涯海角处放歌,在北戴河边冲浪,在青岛的西海岸沙滩里劲舞,在海参崴海滨浴场感慨,任由海风轻拂面,白浪逐沙滩,阳光,海浪、沙滩,还有那不断出现不断消失的一串串脚印,笑脸、梦幻,那场景、那画面,都在今天青岛西海岸相约的脑海里不断闪现。
沧桑了容颜,远去了鼓角争鸣,而追求长生不老、东海求仙的故事还在流传,由昨天的秦皇岛到今天的青岛西海岸,变幻了时空,不变是秦始皇和徐福的追求。
我曾经在秦皇岛北戴河海岸秦始皇求仙入海处,试图循着曾经的目光远望,“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只要梦还在,就不会失望。我曾经在琅琊湾片瓦不留的秦代造船遗址处沉思,在青岛西海岸龙湾徐福东渡启航处穷目,当年的求仙人早已作古,当年不可一世的千古一帝早已化为尘土,而后人们对从何入海东渡求仙而争论不休。
一个诸葛亮和卧龙岗,让南阳和襄阳争论了不知多少年,“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以辨别襄阳南阳。”
当年,在秦皇岛北戴河边雄伟的秦始皇巨像前驻足,与今天在青岛西海岸的龙湾徐福东渡启航处和琅琊港边秦代遗址里停留相比,不论真假和可信度,仅凭现有景物的豪华程度,其倾向性即可高下可判。
如果胜景之胜,差异非仙、非佛、非圣,在于人的话,那么胜景之名远播,需仙,需佛,需圣,更需要后人倾财倾钱倾权倾力打造弘扬,并讲好古人的故事,切记万万不可穿帮。
作者简介
付春兴
□图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