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大学书法研究生国庆假期集训—研三(第六天)
超越自我,突破极限
渤海大学书法研究生研三书法个展即将拉开帷幕,为展览之际呈现出最佳效果,今日,陈国成老师为王港伟和薛伶俐两位同学审核个展作品。其间所谈大胆创作、抒发性情与突破极限的观点为同学们提供参照,以强化今后创作训练的目的性和创新性。在传统中追求极限,超越自我。“平中见奇”是后续我们努力突破极限的关键点。
极限
“极”,尽头,边界。“限”,范围。突破边界束缚,需增加胆量,释放情性。大胆且有据,突破极限还要关注时下动态,方能创造个性。
王港伟同学打破常规,创作草书朱批长卷。
小字创作中所存局限表现在书写环境、纸张大小和书写工具等方面。介于创作前提不变的基础上,突破极限则要在创作形式、气势与趣味改造上下功夫。
大胆且有据
墨色虚实处理颇为大胆,但落款与正文关系分离。应融入书法元素依据。除将落款向右倾斜增加二者距离外,落款时不改变笔的大小,接续正文收尾枯笔,继续书写落款内容,保持虚态,由虚过渡至实。
该大字作品以东汉时期蔡邕所创“飞白书”为据进行创作。书法史中记载蔡邕在鸿都门见工匠用散乱不齐的扫帚刷墙突发灵感。蔡邕之“飞白书”主要将篆书草化处理,收笔留有波磔。而王港伟同学根据书史记载,针对自己所善草书,随性创作,追求外实中白的线质。整体来看,黑处偏多,虚白部分还应加强。
王港伟同学大胆尝试线性飞白书创作
追随时人突破极限
在使用两支毛笔捆绑方式的创作基础上,大胆尝试束三支毛笔进行创作。
大胆尝试三支毛笔捆绑后创作草书作品
贺晓荣同学也被吸引来进行尝试
三支毛笔捆绑后的创作效果
侯中祥同学魏碑作品大胆用墨,枯浓结合,形成块面。
赵东军同学大胆用笔,在线质处理上追求极限,运用相差明显的粗细线达到强烈对比效果。
王者利老师讲解印文线条摆动幅度建立的印面效果
结语
极限突破,永无止境。时刻追随当今书法领域动态,紧跟青年书法发展动势,结合书法史记录,有所依据,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充实并超越自我,突破极限!
导师简介
陈国成,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辽宁省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01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师从丛文俊先生。主要从事书法篆刻创作及印学研究。书法篆刻作品国展上入展获奖20余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艺术基金、教育部项目各1项,出版《中国印学理论体系》等专著10部,在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讲“书体分类文献与技法美学”“中国印学理论体系”等课程。
张明,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员。2017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师从张金梁先生。主要从事书法史、书法文献、石刻文献研究。主持教育部项目1项,省级项目2项,出版专著2部,在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学术论文入选全国第九、第十一届书学讨论会。主讲“书法文献研究”“铭刻学与碑帖考察”等课程。
王者利,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2017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师从丛文俊、张金梁二位先生。主要从事书法篆刻创作和印学研究。作品入展“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首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等国家级展览多次,主持国家艺术基金、教育部、辽宁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各1项,在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讲“中国古代书法史”“明清篆刻流派研究”等课程。
张逢波,书法博士(在读),硕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书法篆刻创作研究。2013年起师从陈国成教授。作品入展“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第二届行书展学术提名”等国家级重要展览10余项,主持国家艺术基金项目1项,省级科研项目2项。于锦州市博物馆、广西艺术学院举办书法个展。主讲“书法创作专题研究”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