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故事】灵璧游集镇邱楼扎纸艺人代天礼
邱楼史话之四:
扎纸艺人代天礼
文/ 邱德龙
(图文无关,网络配图)
我小的时候,在邱楼的十里八乡提起代天礼这个名字可是响当当的,人们总要竖起大拇指夸他人品好,德性好,手艺好。
代天礼,何许人也?是乡绅,是名流,是官吏,是文化大家……都不是,他是一位道道地地的农民,扎纸匠,说的文雅一点叫扎纸艺人。
一个扎纸匠何以有如此大的名声,如此好的人缘?故事还要从头慢慢说起。
代天礼,灵璧县游集镇(2015年8月安徽省民政厅行文将尤集镇更改为游集镇)邱楼村后代家人。一九八四年去世,终年八十三岁。他的祖上就是逃荒要饭来到邱楼落户的。穷苦人的本份厚道,诚恳朴实在代天礼的身上体現的尤为充分。身材魁伟,憨厚正直,国字方脸总是带着微笑。但心灵手巧,学啥会啥,做啥像啥,扎出来的纸马冥器祭品维妙维肖,栩栩如生。
扎纸,就是首先用高粱秸秆或芦苇等有韧性的秸秆做成丫鬟仆女、楼台亭阁,黄牛马匹、摇钱树、聚宝盆等等形状各异的骨架,再按一定尺寸比例在各色彩纸上画出人物、动物、器具的图案,在做好的骨架上均匀地塗抹浆糊或胶水之类的粘合剂,把画好的图案仔细的粘上,扶平粘牢晾干后再用毛笔写上相应的字或联。比如在童男身上写"来宝”,在童女身上写"春香”等。
给故去的老人扎纸,是子女们对故去父(母)親寄托的一种祭奠和哀思,农村极为盛行,根深蒂固。其实这也是千百年来历史遗留下来的习俗,与封建迷信扯不上。子女们根据自已家庭的经济状况决定扎八大件还是十六件。子女们为了希冀自已的父(母)親到阴间也能过上舒心富裕的日子,就不惜花钱扎个八人抬的大轿,扎个前房后楼一进大院,扎个鸡鸭牛羊之类的家禽家畜,扎个高头大马供老父乘骑,扎个健壮大牛为母亲喝泔水等等等等。扎的物件越多越能表达子女的孝心。而扎纸艺人也希望主家定的物件越多越好,这样既能展现自己的才艺,又有大把银子进帳,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代天礼可不是这样,凡来找他定做纸品冥器的,对那些穷苦人家的子女他总是细心劝导他们量力而行,适可而止,有一份孝心就行,挣钱都不易。活接下以后,认真负责,一丝不拘,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到取货时,他总是要外送一个小物件,象男的送一个长杆大烟袋,女的则送一个针线筐。货款按合约收取,乐得主家连连道谢。
他扎出来的物件样样美观件件精品。扎的大马通体圆润,精神抖擞,四蹄雄壮有力;扎的黄牛雄浑肥壮,双目圆瞪,气冲斗牛;小灵亭虽小,但装裱齐全,门窗廊柱一样不少;尤其扎的童男童女漂亮极了,圆鼓鼓的小脸蛋两腮绯红,微微带笑,男童刘海发型,女童则梳有两个羊角发髻。让人停步留足,越看越想看。
代天礼的绘画艺术也有一定的功底,尤其擅长画龙画凤画仕女,那可是堪称一绝。记得我小的时候听说他在乡公所(当时邱楼是乡公所所在地)的会议室西山墙上画龙,一直跟着看,整个一面墙画有祥云朵朵,云层內一条五爪金龙腾云驾雾而来,张着血盆大口,两只眼睛突出眶外闪闪发光,头若鳄鱼角若梅花鹿,浑身的鳞片犹如大莽,状如挺身遨游于苍穹。
还有他画的凤凰戏牡丹好看极了。盛开的牡丹花娇艳欲滴,层层叠叠的花瓣似乎沁着芳香,与碧绿肥硕的叶片相搭配真有洛阳牡丹醉满城的感觉。一只张开靓丽羽毛,翘起美丽尾翎的凤凰不甘示弱鸣叫着与牡丹比美,那情节那场面真是让你陶醉!
天女散花更是别有一番韵味,苗条的身段,飘着轻纱彩带,优美的舞姿,一个个挽着花篮不停的撒着花瓣,烟雾缭绕从天而降,活脱脱一个天堂美景。
只可惜这些艺术珍品沒有一件留存于世,也只好留存于我淡淡的记忆里了。
近年来,随着党的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百姓们的生活富裕了,腰包也鼓起来了,给老人们送葬也讲究个脸面排场了。扎纸业也随之应运而生。令人欣喜的是,在我这次村史文化调查走访的过程中发现代天礼的后代子承父业,开起了《飞天纸艺》,歇业了几十年的手艺又重新开张。不过,现在可不用扎骨架糊纸了,而是购进的高级塑料半成品,按照客户的需要随时拼装粘贴成型即可。楼房别墅,汽车电器,电脑手机,太阳能,热水器,银联卡,保险柜应有尽有。据代天礼老先生之子代兴明介绍,生意还算不错,子承父业把手艺传下去,不然的话这项手艺就要失传了。
(本文作者系灵璧县游集红杏诗书画院邱德龙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