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美文】那些小时候放在女生头上的蒺藜针子,原来它叫苍耳
苍耳
文/金陵
苍耳,大概是农村最常见之物。茎直立,高可达一米有余;矮则略高于地面。叶子沿主干四面张开,三角状或心形叶面,阔而紧密。浑身长满卵圆形的种子,种子上全是倒刺。春天草色青嫩,夏秋之际呈黄绿色,冬天便是干枯的黄棕,风侵霜欺,越发黯淡成灰败的深褐。
据说,中原地区原本没有这种植物,生长蜀地。苍耳的种子粘在羊毛上,跟着羊群进入了中原,所以又名“羊负来。”
满身芒刺的植物总会给人们带来很多麻烦,牛羊不愿把它当做食物,农夫清除它需要极为小心。它的生命力又极其顽强,在任何恶劣环境中都可能生存,形成一丛丛连绵不绝的屏障,令人步履维艰。倘若误入其中,或粘连在衣服上,或粘连于动物的皮毛上,密密匝匝,摘取稍不留意就会刺破皮肤。李白去乡野拜会一位朋友,道路迷失,误入荒草丛中,被苍耳种子扎满衣服,他调侃道:“不惜翠云裘,遂为苍耳欺。”
苍耳多生于山坡,草地,路边,沟畔。随处可见,桀骜不驯,没有人如何看重它。 没有人愿意靠近。草食类动物也对其避之不及。然而它性情固执,渴望远方,自己不能像别的种子御风而扬,便借助他人之手,牢牢粘附于触碰到它的物体上,跟着他们奔行千里,不知在何时何地被摘取掉,遇到适合生长的地方就扎根,遇到不能存身之地只好零落成尘。
苍耳其实是一味中药,辛温宣散,可以外散风寒,通鼻窍,止痛祛风湿。 而且有小毒,倘若不进行炮制蒸煮,会对身体造成伤害,重者甚至毙命。
家乡人俗称苍耳为蒺藜骨子。大概是因为蒺藜枝梢有尖刺,又称为刺蒺藜,和苍耳的形状极为贴合,所以口口相传。
一个人如果性格古怪,难以相处,如同全身长满芒刺的苍耳,乡人多以蒺藜骨子讽之。乡人不喜苍耳,多做杂草刈锄,锄之未尽便用火焚之。
苍耳是一种古老的植物,它也曾枝叶青青,春色流溢,也曾温柔百媚,风情流转。历经严寒酷暑,刀枪剑戟,遂炼成铁心石肠,尖利外表。
诗经中可见苍耳踪影:“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其中的卷耳就是遍布原野的苍耳,诗中的女子采摘的应该是春天的苍耳嫩叶,因为苍耳在古代是“伧人皆食”的野菜,伧人就是粗鄙之人,穷困潦倒或遭遇灾荒,将采摘的苍耳叶片煮成菜羹,味道未必美妙,甚至可能因为其中的毒素导致中毒,但腹中饥饿难当,仍不得不采摘苍耳为食。
诗经中采摘卷耳的女子丈夫远在千里之外从军,她在家中努力撑持起家庭重担,身心交瘁,想念丈夫,相思却无处凭寄。女子手中采的是卷耳,心中辗转的却是对丈夫的千般情意,在高低不平的山岗上趔趄瞻望,她多么希望自己也能成为苍耳那般倔强的生命,在生活中百折不回,遇到不平和委屈,可以竖起自己的锋芒回击。更或者干脆变成一粒苍耳的种子,粘在夫君的衣襟上,随他奔走天涯,陪他同担风雨,共赴患难。但是现实冷酷,女子需要承担男人不在家中需要承担起的一切责任。她要把曾经的天真烂漫,诗情画意,在寒苦中煎熬成坚忍的承受力,淬炼成无所不能的战斗力。
宝玉喟叹:“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子;再老了,更变的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红楼梦里的那些老妈子,哪个不是由娇滴滴的少女蜕变而成,在生活的磨砺中,磨碎了柔软和温婉,通身内外长满了世故的尖刺,巴结逢迎驾驭她们的当势者,对待被驱逐出大观园的失势姑娘们格外的心狠手辣。
张爱玲笔下的七巧,原本也有颗风情四溢的心,圆滚滚的手腕,巧笑百媚的脸,在大家庭的欺压中倾轧成一颗硬邦邦的金刚豆,逼死了儿媳,逼垮了儿子,逼散了女儿的婚姻……她到最后成为了一株人见人怕的毒草,以自身的恶毒抵御来自世界的恶毒。
所以,若把苍耳比作看似强硬的女子,其实内核充满了坚硬的孤独和悲苦。她一定有极强烈的个性和极分明的情感,爱着会恋恋不舍,沾衣粘带;如果憎恨势必以刺芒相向,再若不然,发散毒性,给所恨者致命袭击。
苍耳的内心其实一直都是倔强不屈的,虽然它处在植物界的最底层,卑微平凡。没有傲人的花冠,没有芬芳的香气,招不来蜂蝶,赢不来牛羊们的欢心。那看上去又尖又利的倒刺,其实你只需轻轻一折就断掉了。但它活在这个容易受到伤害的世界里,悲苦自己扛起,冷暖自己肩负,终于把生命活得蓬勃旺盛,不敢让人忽视。
诗经中的卷耳,代表的是一个女人的长情和相思。生活的不易和女人的艰辛也只有用手底的苍耳才表述尽内心里的所有痛楚和无奈吧。所以穿越过几千年的风雨变化,再来端详这一株植物的沧桑,真该庆幸自己内心里尚且保存的那一点点柔软。
谢金陵,经商,曾在《福建文学》《厦门文学》《辽河》《荷塘月》发表小说散文若干,灵璧家园网著名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