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必读:绝非危言耸听,减负和手机,让很多孩子已经看到了自己的未来
(一)
我知道,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一些话不方便表达出来,否则就容易披上某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帽子”。但是,这篇文章,我犹豫了很久,今天还是决心把它写出来。
我下决心写这篇文章,是缘于昨晚跟妻子的聊天。我们谈及妻弟的儿子,都禁不住一声叹息。我说,小辉几乎是不可救药了,如果管不住,真的难以提升社会阶层了。妻子说,可是我不甘心啊,不甘心。
妻弟离婚了,这个暑假,妻弟又因故离开家一段时间,儿子小辉就成为无人照看的孩子。小姨子从老家赶来照看小辉。此前,我曾对孩子说,来我家住,只要你在我家学习、写作业、读书,我每天奖励你10元零花钱。
我可是说话算数之人。上学期小辉在学校运动会夺了两个第一名,我就高高兴兴地奖励给小子一百元。
但是,我和小辉存在着一个巨大的感情隔阂。在我家,是绝对不允许玩手机的,甚至连看电视的机会都没有。小辉因为玩手机和写字潦草,被我训斥了两回,想不到,小子一怒之下,不轻易到我家上门了。
只有我出门不在家的时候,小辉才趁机到我家。前几天,我去佛山演讲回来,看到小辉和胡小鸿一起学习,我还蛮欣慰。哪知道,到了晚饭,小辉就不见了踪影,原来,他见我回家了,干脆就拒绝在我家停留。
我问小姨子,小辉不在我家来,自己在家干嘛呢?小姨子说,看电视啊。我说,玩手机吗?小姨子未置是否。
小辉长得高高大大,确实是一表人才。只可惜,当年妈妈在家经常玩手机,不知不觉,小辉也玩手机。等到了四五年级,他比妈妈个头还高,谁也管不住他玩手机了。他爸爸在外刷涂料,艰辛谋生,对孩子疏于管理。为了制止孩子玩手机,妻弟有时候也敢于扇巴掌,打屁股,但是,孩子玩手机上瘾,积重难返,管不住了。
我多次对妻子和小姨子说,必须把孩子从手机和电视机前拽回来。但是,两个女人,已经是“年迈体衰”,想夺手机?小子随便一搡,就把她们搡个跟头。
妻子希望我把小辉视为亲生,好好培养,让他通过学习改变命运,可是,孩子反感我,根本就不听我的。我管孩子的哪一套,在他身上无济于事。
(二)
在一个家庭,如果父母没有精力管孩子,导致孩子成为留守儿童,一旦孩子玩手机、看电视成为一种习惯,那么,这些孩子的未来,现在已经看得到了。他们的未来,其实就是像父辈那样,靠出卖体力艰辛谋生。
我实际上很喜欢小辉,他的智商蛮高的。但是,他受不了我的批评,经不得惩戒。小姨子对我说,小辉是顺毛驴,你要经常哄着他。可是,管孩子不是惯孩子,好习惯哪里是哄出来的呢。
因此,身为家长和老师,如果你管不住孩子玩手机,那么,这样的孩子已经看得到未来的命运了。
日常,我经常在各个商场或饭店,看到员工们在忙碌,孩子在某个角落悠闲地玩手机,我就暗自叹息。父母的现在,就是他们的未来。
曾经有个老乡,对我牛逼哄哄地说,我现在有两个门市,买了车,还有两套房,怎么样哥哥?弟弟我混得不错吧。
那一刻,我看到,老乡的俩孩子都在角落里玩手机,旁若无人。我暗自想,傻逼玩意,你不能把孩子培养进大学,将来还是摆摊卖货,你有什么可牛逼的啊。以你的眼光,根本接触不到有文化有钱财的圈层。
(三)
其实,对社会低阶层而言,孩子玩手机并不可怕。毕竟,有规矩的家长可以管住孩子。也有一些孩子,不爱玩手机,会把足够的精力投入到学业上。
比孩子玩手机上瘾更可怕的是:减负。在县城以下的中小学,一旦真的遵照相关部门的要求,把各项减负措施落实得步步到位,那就是社会低阶层孩子的噩梦。
说句略微冒昧的话——减负毋庸置疑地促进了社会阶层的固化。也许,相关部门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乡镇、农村中小学的减负,对周遭村庄的孩子们而言,不啻于一场灾难。
言出有据。前天,沧州某县农村的一位老师跟我聊天,她说,他们老师给学生布置作业,就是局限于课本上的习题。他们班上的孩子,没有买过任何课外的学习资料。
我问沧州老师,为什么不给孩子多布置作业呢,为什么不买课外学习资料呢?老师告诉我,她不敢多布置,不能买课外学习资料,因为一旦布置了,买了,就有家长告状。告状之后,校长和老师,都要被喊到教育局挨批评。
不管在城市,还是在农村,但凡是减负措施落实得非常到位、口号喊得非常响的老师和学校,从某种意义上讲,都是在误人子弟。
对很多家长而言,减负是不可抗拒的。当孩子高高兴兴回家,轻轻松松地完成作业后,接下来干嘛呢?有能力的家长会带着孩子去辅导班,或者邀请一对一辅导,或者亲自陪着孩子一起上网课。
没能力的家长,只能对孩子听之任之。孩子写完了作业,在家里就看电视,玩手机。
减负大环境下,学校如果不向学生和家长公布考试的排名,就会给很多家长灌一碗迷魂汤,让他们误以为自己家孩子成绩不错。
更可怕的是,减负环境下,因为孩子的作业量少了,难题做得少了,学校期末考试时出题相对简单,很多孩子会考九十几分,这更对家长们造成一种错觉——我们家孩子成绩不错啊,你看,都考了这么高的分数。
(四)
减负,已经造成了家长们对公立中小学产生越来越多的不信任感。公立中小学各类乱七八糟的教学之外的事务,都在扯着老师教学的后腿。不知不觉,民办中小学成为家长们的向往之地。
我读到一篇文章。有一个乡镇初中,把自己各班最优秀的学生聚在一起,跟县城某初中一起,来了次抽测。让老师们惊讶的是,自己学校的优秀学生,竟然连县城初中的中游都赶不上。
不要以为县城初中多么厉害,如果把县城初中的优秀生,跟三线城市的初中生来一次同场竞技——譬如邢台的三中、七中、十九中,县城初中的学生也会甘拜下风。如果跟衡实、衡五相比,县城的初中学生就会甩到后面。
成绩的分层固化,其实就是社会阶层的固化。不排除寒门出贵子的可能性,但是,眼下在减负环境中,很多寒门的子弟,连减负这一关都熬不过去——你做不了足够的题,你学习时间没那么长,你凭什么拼得过城市里富裕户的孩子呢?
一部小小的手机,让相当一批社会低阶层的孩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五彩缤纷的减负措施,又让一批家庭贫困、家长没有辅导能力的学生,失去了应试的能力。减负之下的不公布成绩排名,又麻醉了一大批家长的神经。
等到小升初的时候,多数的家长喊着叫着要考民办初中,要进入公立初中的实验班,可是,带着孩子在考场上遛一遛,那些被减负麻醉得神志不清的家长,顿时傻了眼。
有一些家长,孩子的成绩在班级经常前几名,他们踌躇满志地陪着孩子去参加衡实、衡五的考试,结果到了考场,孩子们傻眼了。为什么呢,那些考题几乎没有见过——他们没有学过几天奥数,平时做的题没什么难度。
(五)
如果说,玩手机上瘾是孩子们误服的一碗毒药,那么,减负,则是灌给低阶层家长们的一碗迷魂汤。站在国家层面,相关的减负政策确实有理有据。但是,站在家庭教育的立场上,谁减谁负,谁信谁傻。
毋庸置疑,高考已经成为社会阶层逆袭的唯一通道。孩子玩手机、学校大力减负,其实都与高考的激烈竞争相悖。当你家孩子玩手机游戏上瘾,且陶醉于减负大环境中的轻松时,他们的未来,其实已经清晰地看到了。
他们未来的足迹,会像父母那样,奔波在没有终点的打工场地上,会在超市里、饭店里,会在工厂里、车间里。对他们而言,实现社会阶层的逆袭,真的是悠远的梦想。
家长们,转身看看,你家孩子在玩手机吗?如果他沉溺于手机游戏中,那就夺过手机,摔烂它。记住,手机里不仅有游戏,还有色情,还有孩子们不该了解的裸体淫秽照片。
家长们,如果你不知道孩子的成绩排名,老师布置的作业量小,孩子玩耍着就完成了作业,请赶紧带着孩子去上奥数班、英语班,多做题不吃亏。如果你无动于衷,听凭孩子度过所谓“快乐的童年”,等孩子升学考试的时候,你们都会焦灼不安,无奈且傻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