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邬思道如何知晓叛军藏匿在法轮寺呢?醉翁之意不在酒!

(杨角风谈雍正王朝第54期)

上一期我们谈了邬思道为什么要全力辅佐老四胤禛,其实这也是老四胤禛笼络人的手段。

但是等邬思道完成自己的使命以后,便提出了半隐,从此以后,再也没有跟雍正帝见过面了。虽然没有再见过面,但是他仍然帮助雍正帝完成了一大心愿,那就是帮年羹尧指出叛军所在地,使得清军一举攻克叛军,平复了西北战事,也让岌岌可危的朝廷转危为安。

那么处于半隐状态的邬思道真的这么神,能算出叛军所在地?

本期话题:雍正王朝中邬思道为何要帮年羹尧找叛军主力?背后缘由鲜为人知!

一、

年羹尧为什么杀富宁安?

雍正帝刚刚即位,就面临了一个极大的挑战,那就是西北战事又起,于是雍正帝任命年羹尧为大将军,率兵二十三万平息战乱。

可是年羹尧到了西北以后,并没有找叛军主力决战,而是采取的拖延战术。但是他手下的大将富宁安并不听从年羹尧的命令,带领八万军队贸然出击,结果落得个全军覆没的结局,然后年羹尧杀了富宁安。

富宁安之所以拒绝执行年羹尧的命令,完全是因为不服,再加上老十四胤禵的怂恿,怎么可以听从一个雍亲王府的包衣奴才呢?

而年羹尧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杀富宁安后,雍正帝基本是满意的,而且也急需年羹尧在军中树立威信。

为什么雍正帝默许年羹尧杀富宁安?

一方面富宁安在剧中确实有点过分,在原著小说中更是飞扬跋扈,雍正帝正找不到理由杀他呢,结果他自己送上门了。

另一方面,在富宁安被杀之前,老十三胤祥已经提前获得消息,急忙忙赶到雍正帝面前,结果雍正帝直接告诉他,有时候为了大局,是可以牺牲掉部分人的性命的: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啊。再说了,为了大局,有时候也不得不这样做!”

整部剧中年羹尧是熟知雍正帝的为人的,从他血洗江夏镇,到严酷治理四川就可以看出,雍正帝喜欢这样手段的人。也默许他这样做,这也造成了年羹尧越来越放肆的结果。

二、

岌岌可危的雍正帝:

如果说一开始年羹尧的出发点还是好的,而且观众们也都为他杀富宁安而感到一丝快感。但是后面他做的事就越来越让人感觉不是滋味了。

虽然年羹尧杀了一个富宁安,但是军中不服他的人仍然大有人在,所以他制定了严酷的制度约束将士。也正是他的军法及其严格,所以才令行禁止,再没有人敢违背他的命令。

甚至后面发生“断手风波”,再到后来的老九胤禟都给他下跪,年羹尧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其实到这个时候,雍正帝已经感觉到问题越发严重了……

也正是这种巨大的荣誉感,让年羹尧迷失了自我,这也是他迟迟不跟叛军决战的原因。

而雍正帝坐镇大后方,国库已经被掏空,甚至不得不抄了几个人的家,才勉强维持年羹尧大军的开销。年羹尧继续他的围而不打战略,把叛军牢牢地锁定在一个区域内,再也出不来了。

用年羹尧的话讲就是“关门打狗”!

可是要维持关门打狗的战略,是需要源源不断的后勤保障的,而这个供应的极限,已经到来。

此时我们分析一下各方的想法:

雍正帝,不用说,他急需一场胜利来稳定自己的地位,甚至不惜砸锅卖铁也要供年羹尧打赢这场仗;年羹尧,则想着巩固自己的地位,又杀大将,又杀运粮官,还罢免当地官员,甚至连九阿哥都给他下跪,他其实就是在培养自己的势力,拥兵自重;而京城的老八胤禩一伙,一方面不希望叛军胜利,一方面又等着雍正帝崩盘,当然后者是他们更希望发生的事情。

所以,此时的局势就是年羹尧不想决战,因为一旦决战,他自己的好日子也快到头了,回京仍然是个奴才。而雍正帝则希望他快快决战,而老八胤禩则等着雍正帝崩盘,其实这就是一个死局!

三、

解局人邬思道(一):

这就回到我们的题目了,此时的邬思道是半隐在田文镜那里,混吃混喝的。在杨角风谈雍正王朝往期文章中,也提到过,雍正帝明明知道邬思道跟年秋月互生情愫,但是仍然强行拆散他们。

其中一个目的就是防止年羹尧跟邬思道结盟,后来邬思道半隐在李卫和田文镜处,他们俩也尽量避免邬思道跟年羹尧有书信来往,而事实上,他们确实并没有做过什么沟通。

不然的话,雍正帝分分钟就要了他的命!

前面讲年羹尧的死因的时候,雍正帝在李卫处听李卫说了年羹尧坏话,其中一句就转述邬思道眼中的年羹尧:

“年羹尧这个人迟早会闯出天大的祸来。”

而邬思道这句话是在李卫处讲的,等年羹尧到西北当大将军时,邬思道已经到了田文镜那里。这也表明,邬思道并没有想过跟年羹尧结盟,与其说他到西北帮年羹尧找叛军主力,不如说他是在帮雍正帝解局!

他是如何分析出雍正帝遇到烦恼了呢?

那就是田文镜处的筹粮已经陷入困局,本来要筹粮两万担,但是田文镜绞尽脑汁也才筹到五千担,竟然不足四分之一。作为田文镜幕僚的邬思道也已经看出来了,如果年羹尧再不决战,整个国家的血就被吸干了,到时候民不聊生,已经伤到根本了。

难道雍正帝看不出来?

当然早就看出来了,也明白年羹尧的小剂量,别忘了年羹尧的军中有好多给雍正帝报信的。

四、

解局人邬思道(二):

邬思道之所以亲自上阵押运粮草,有这几个方面原因:

一方面他跟年羹尧是老相识,上一期我们也提了,他们可能是同一年参加的乡试,而且年羹尧还是举荐邬思道的人,可以说是半个伯乐,邬思道去,不会有性命危险,能解决田文镜那里没人敢押运粮草的差事。

另一方面是帮年羹尧分析形势,虽然俩人一见面热情非凡,但是话题一转,邬思道就严肃的告诉他,你再这样拖下去,你的大靠山雍正帝就撑不住了,他撑不住,你也得玩儿完,还不赶紧决战,好回京城领赏!

最重要的是邬思道想脱身,只要战事一年不停,雍正帝就对他不放心,而这次让年羹尧打赢,自己就是帮了雍正帝大忙,也解除了他对自己的警惕,这也为邬思道后来从田文镜处逃跑奠定了基础。

有人说,不对啊,邬思道又没带过兵,他怎么知道叛军主力在法轮寺?

其实,他是胡猜的,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喝的这个过程。

年羹尧直接被戳破了脊梁,当然会伤自尊,所以他以不知道叛军主力在哪为由,逃避自己迟迟不肯决战的责任。邬思道可不管那一套,你既然不知道,那我随便指一处吧,叛军主力就在这,你赶紧去打吧!

这下年羹尧没话说了,其实年羹尧当然知道叛军主力在哪,虽说他在养寇自重,但毕竟那是寇,真的贸然出击,叛军可不管你是不是年大将军,照杀不误的,到时候别说培养自己势力了,连小命都保不住。

尤其是年羹尧说已经把叛军围了个水泄不通,可是为什么叛军还有粮草供应呢?再往深处想,会不会是你年羹尧供应的呢?这样一来可是欺君大罪!

所以,叛军主力在哪根本就不重要,邬思道只不过给年羹尧一个台阶下而已,而年羹尧也是聪明的很,也知道自己到了临界点了,再不决战,后勤一旦断了,一切都没了。

由此可知邬思道根本就没有那么神,这只不过是跟年羹尧演了一场各自心知肚明的戏而已,说不定叛军在法轮寺就是年羹尧告诉他的!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上期回顾:雍正王朝中邬思道明知道老四胤禛杀心很重,为何还要全力辅佐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