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齐大柱一介草民,为什么严嵩非要置他于死地?

胡宗宪告老还乡之前,绕道去了一趟淳安县,这或许是他跟海瑞的最后一面了,从此之后,一个归隐,一个仍在战斗。

胡宗宪此举理由有三,一方面是消除海瑞扣押胡公子的顾虑,让他放心,自己不仅不会怪罪,反而要感谢;其次则是夸奖齐大柱,也为后来齐大柱的入狱做足了铺垫;最后,听说海瑞的事后,告知海瑞不要轻易辞职,就当是为了我胡宗宪!

当然,面对海瑞关于胡宗宪还念师恩的质疑,胡宗宪也给了自己的理由,奉劝海瑞不要把自己看得过重。

那么浙江的事情基本就结束了,后面的事情将围绕着齐大柱该不该杀展开……

杨角风谈《大明王朝1566》第135期:大明王朝:最不起眼的小人物齐大柱,却是决定严党倒台关键人物!

一、

齐大柱最开始完全是一个路人,只因看不惯官府纵容骑马踏苗行为,站出来说了几句公道话。但从此之后,他就在众人心目中树立了威信,后面的集资买粮也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

齐大柱之所以卷入了浙江通倭案件,也是出于他的好心,先是因阻拦踏苗被抓,然后被胡宗宪所救。再就是买粮被抓,结果被刚到浙江任职的海瑞所救,如果不是海瑞救他,或许齐大柱的人生将走向另一个结局。

正因为郑泌昌和何茂才找不到海瑞的把柄,从而冲齐大柱入手,弄了个“通倭门”事件。并以此埋下伏笔,成为后期严党攻击海瑞,攻击清流派的一个突破口。

回到剧情,本来嘉靖帝已经袒护严党了,面对海瑞提供的确凿证据,选择了一把火烧掉。本来是一场严党胜利的“战役”,为什么严嵩会突然冲一个屁民齐大柱下黑手,非要置他于死地呢?

表面上看是严嵩报复海瑞,毕竟齐大柱是海瑞救的,而海瑞又是裕王一派举荐的。貌似最终的矛头是对准裕王,可是嘉靖帝又不傻,未来的大明朝也是裕王的,严嵩这不是自寻死路吗?

但是嘉靖帝为什么也是顺从严嵩,让齐大柱死呢?

在朱七押着齐大柱进京之后,嘉靖帝问过朱七话,既然海瑞知道齐大柱通倭,为什么还放他呢?

朱七如实回答,极力为海瑞辩解,结果嘉靖帝怒了,朱七猛得磕头,把地板砖都磕烂一块,嘉靖帝是这样回他的:

“你去审那个齐大柱,与海瑞有关就办海瑞,与别人有关就办别人,要是与任何人无关,就除了这个祸根!”

二、

这句话很能代表嘉靖帝的意思,他的意思就是让齐大柱死,但是只是齐大柱一个人死。不要牵扯到海瑞,也不要牵扯到其他人,这个所谓的其他人就是指裕王。

那么嘉靖帝的意思是不是代表严嵩的意思呢?

是的!

严嵩的目的也是让齐大柱死,他此举也是迫不得已,如果能借此干掉海瑞,那么大善。如果干不掉海瑞,至少能让海瑞掉层皮,那么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至于牵扯到裕王,严嵩还没有这么大胆。

所以,在嘉靖帝问徐阶海瑞还能不能用时,徐阶的回答是要将海瑞革职查办。而嘉靖帝问严嵩这么处理行不行时,严嵩是这样回话的:

“臣以为通倭这件事绝对与海瑞无关。”

除此之外,他还同意嘉靖帝讲的,要把海瑞派到江西分宜去,这就是严嵩揣摩圣意的结果。他知道,嘉靖帝绝不会把海瑞派到分宜去,如果想派他去分宜,当初就不会烧掉海瑞的供词了。

那么我们就疑惑了,一个小小的草民齐大柱,为什么严嵩一定要置他于死地?要想解释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从一开始周云逸的死入手:

周云逸,朝中的大臣们都知道,他是裕王的急先锋,因为急于倒严,所以不惜借天命来警告皇上。结果被冯保管辖的四大东厂太监打死,周云逸官职不大,打死他并不是什么稀奇事。毕竟被东厂太监打死的,比周云逸大的官都海了去了。

那么为什么打死周云逸,对朝廷所造成的影响却极大呢?

三、

其实很简单,假如你是朝中的大臣,为了自己的前途,总得向朝中的势力靠拢。那么看到周云逸被打死,你是打算偏向裕王这边,还是严党这边呢?

这件事给众位大臣的教训便是,严党势力庞大,得罪不起。意志力不够坚定的,说不定屁颠屁颠地就往严党靠拢了,荣华富贵不好说,最起码能明哲保身。即使有些大臣有骨气,不向严党靠拢,那么他也绝不敢向裕王靠拢。

毕竟,裕王这个窝囊废,连一个小小的周云逸都保不了,不仅保不了周云逸,甚至连自己都担心被干掉。

本来严党的势力牢牢把控朝政,即使是清流派捣乱,也没有造成实质性伤害,直到海瑞的出现……

海瑞几乎是凭借一人之力,把整个浙江搅得翻天覆地,连续对严党暴击,打得他们毫无招架之力。最后,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严党选择了丢车保帅,接连损失多位官员,同时还把盐税给嘉靖帝解决了。

而到了这个时候,一番此消彼长之后,也就到了清流派跟严党势均力敌的时刻,关系相当地微妙。严党已经清楚,胡宗宪是不可能回来了,而内阁次辅徐阶也被嘉靖帝赐了御座。

更可恶的是什么呢?

是海瑞,这小子这么一番折腾,搞完了严党,惹了帝怒,到头来,竟然毫发无损,还被举荐升官?这个口子一旦打开,那么对于其他官员来讲,将是莫大的鼓励。

要知道在海瑞之前,什么越中四谏,什么绍兴七子,还有那么多忠耿之臣,全都折戟在严党之手。

有了海瑞为榜样,其他官员会不会鼓起勇气也向清流派靠拢,向严党发炮呢?

四、

也就是在这种前提下,如果严党没有表示,那么朝廷的舆论必然倒向裕王,到那时候,严党再无翻身之日。

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严嵩实际上已经狗急跳墙,已经气急败坏,无可奈何之下,选择对齐大柱开炮。毕竟,海瑞也罢,赵贞吉也罢,张居正啊,徐阶啊,甚至裕王,哪一个都不好惹。

即使这样,其实也难以扭转严党势力下滑的趋势,严嵩把持朝政二十年,得罪的人海了去了。这些人一开始仅仅是观望,可是齐大柱事件最终圆满落地之后,大家终于鼓起勇气一起向严党开炮。

即使是嘉靖帝身边的人之前也是敢怒不敢言的,比如锦衣卫小头目,盖世十三太保排行老七的朱七。之所以叫朱七,原因也是嘉靖帝喜欢他,给他赐了国姓。

朱七是喜欢齐大柱的,原因之前也讲过,他是天生的锦衣卫命,虎背蜂腰,螳螂腿,胸肌臂肌坚硬如铁。

所以在嘉靖帝问的时候,他冒了风险,给齐大柱辩解:

“以奴才多年办案的阅历,这个齐大柱不像通倭的人。”

结果嘉靖帝怒了:

“锦衣卫是拿人的,案子审都没审,你凭什么倒先把案子定了?谁在你那里说了情了!”

所以,从这里来看,嘉靖帝并不管真相是什么,而是你朱七,到底是谁的人?

朱七藏得这么深,直到最后抓严世蕃的时候才暴露出来,他死死盯着严世蕃:

“严世蕃,有个人你还记不记得?”

这个人就是锦衣卫的经历官沈炼沈大人,朱七等这一刻等了很久了:

“沈大人上疏参你们狗爷俩,死得那么惨,你当我们都忘了?”

看了没有?

这就是没能杀了齐大柱的副作用,严党把持朝政二十年,靠得就是威慑力,一旦这种威慑力被挑战,并不复存在后。朝中所有的人都蹦出来踹一脚,甚至严嵩父子自己也清楚,他们对话中也提到过自己得罪了太多人了。

所以,当严党的势力受到极大削弱之后,为了避免墙倒众人推,严嵩必然要挣扎一下。他所挣扎的对象,就是弄死齐大柱,即使没有这个齐大柱,他们也会弄出个王大柱,李大柱。虽然干掉齐大柱也阻拦不了严党的覆灭,但好歹能抵挡一阵子。

而清流派为什么不惜把传家宝“血经”都拿出来保齐大柱,原因就在于此,保住了齐大柱,就宣告了严党的灭亡。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大明王朝,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原创文章,喜欢就关注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