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升华七律诗 眼明囊
眼明囊
朋亲枉赠眼明囊,不识寰中风雨狂。
每把清光皆认月,常将朗玉尽疑霜。
人能古史鉴今史,我会冬装抵夏装。
此际仍难知往岁,缘何竟入半闲堂?
【注释】读清李鸿章《赴试途中有感》诗,步韵而咏别事。原诗云:“一肩行李又吟囊,检点诗书喜欲狂。帆影波痕淮浦月,马蹄草色蓟门霜。故人共赠王祥剑,荆女同持陆贾装。自愧长安居不易,翻教食指累高堂。”记于2020年12月17日。
这首诗的意思是:朋友和亲人们徒劳地赠送给了我眼明囊,可我从来就没能辨识普天之下的雨骤风狂。每每把清美的风采都认作是明月的光耀,常常将洁白的玉石疑惑为毫无价值的寒霜。别人能用古代的历史来鉴别今天的历史,我却只能用冬天的行装去顶替夏天的行装。到了时这一刻还仍然难以解悟得透往日的岁月,自己为什么竟然会鬼使神差地走进了笙歌宴舞的半闲堂?
首联用了一个“眼明囊”的典故,这个典故指的是,古代民俗于农历八月一日(一说农历八月十四日)制小锦囊盛朝露馈赠亲友,谓用以拭目,可使眼明,宋代诗人毛滂在《次歆琳老中秋月》诗中曾经运用过这个典故:“玉斧修轮灭玷痕,金精铸魄凝寒清。缀云都去秋心净,囊露新添夜眼明。气接瑶台端可御,地漫银汉定谁倾。何时天竺山前路,细听烟崖坠子声。”
首联中的“寰中”一词,指的是宇内,天下,唐代诗人沈佺期曾经在《郊庙歌辞·享龙池乐章·第三章》中用过这个词:“龙池跃龙龙已飞,龙德光天天不违。池开天汉分黄道,龙向天门入紫微。邸第楼台多气色,君王凫雁有光辉。为报寰中百川水,来朝此地莫东归。”唐代的吕岩,也就是那位著名的八仙之一吕洞宾也在《赠李德成》一诗中用过这个词:“九重天子寰中贵,五等诸侯门外尊。争似布衣狂醉客,不教性命属乾坤。”
颔联中的“清光”,指的是清美的风彩,多用以比喻帝王的容颜,比如唐代诗人李白在《赠郭季鹰》这首诗里,就这样说过:“盛德无我位,清光独映君。”“清光”,还指清亮的光辉,多指月光、灯光之类,南朝齐朝的诗人谢朓在《侍宴华光殿曲水》的诗里,就用过这个词:“欢飫终日,清光欲暮。”同样的意思,在唐代诗人崔备的《奉陪武相公西亭夜宴陆郎中》一诗里也用过:“剪烛清光发,添香煖气来。”这个词,还出现在明朝的开国元勋刘基的《雪中》诗之二里:“移床漫向明牎下,图得清光好照书。”
这一联中与“清光”对仗的“朗玉”一词,指的是洁白之玉,即朗洁的玉,这一词可见唐代诗人柴宿的《瑜不掩瑕》一诗:“朗玉微瑕在,分明异璞瑜。坚贞宁可杂,美恶自能殊。待价知弥久,称忠定不诬。”宋代诗人苏轼在《送谈公》诗中也用过这个词:“清韵生物表,朗玉倾壶中。常于冷竹坐,相语道意冲。崧洛兴不薄,稽江事难同。明日若不来,我作黄石翁。”
颈联中的“抵”字,是“相当”,“能代替”的意思,比如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中,就用过这个词:“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尾联中用了一个“半闲堂”的典故,半闲堂,指的是南宋宰相贾似道在杭州西湖葛岭修建的别墅,南宋的周密在《齐东野语·贾相寿词》中这样记载:“贾师宪当国日,卧治湖山,作堂曰半閒。”后来人们就用“半闲堂”借指贾似道,亦泛指奸臣,如清孔尚任在《桃花扇·馀韵》中就这样说:“借手杀仇长乐老,胁肩媚贵半閒堂。”清代的诗人梁季子在《半闲堂》的诗里也咏叹过半闲堂:“半闲堂,浪子宰相贾平章。湖山风月原无主,付与平章仔细量。朝登多宝阁,夜宴西湖中。指挥铁如意,经纶蟋蟀笼。衣香毾㲪暖,席地氍毹红。江南无复一寸乾净赵家土,平章堂上生春风。鄂州城破江淮阻,天子诏开都督府。荔子黄柑献伯颜,单舸遁走扬州坞。肩舆烈日出循潭,南州之歌尔何堪。箫鼓华堂兴未酣,伤心又见木棉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