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发挥好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发挥学生这一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是教育教学成功的决定因素。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老师曾说:“教学中有三个因素,这就是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学生,因为没有学生就没有学习,也就没有教学。教师必须树立目中有人,也就是目中有学生的观念。”由此可见,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为什么学生的能动性调动起来后,教育教学就比较容易成功呢?让我们先看一段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件趣事。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应武汉大学的邀请,前往讲学。到了讲台上,他没有先开口说话,而是不慌不忙地从随手提的一只提包里掏出一只公鸡,然后又掏出一把米,撒在讲桌上,双手按住鸡头,让鸡吃桌子上的米,可是,鸡不但不吃,反而企图逃跑;接着,陶先生放开了这只鸡,让它自己吃桌子上的米;结果,米很快被吃光了。陶先生由此开头,谈了他对自学的认识。

陶行知先生的这个做法给人们一个深刻的启示: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自由地在知识的天地里遨游,反而比那种成天把学生捆在书本上的做法有效得多。个中的奥秘我想不外乎以下三点:

1. 学习的成败取决于学生愿不愿意学。俗语说得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不在于教师教得怎样,而在于学生愿不愿学、有没有兴趣学。倘若学生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自觉地、主动地开始往前走了,那么,对于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学生来说,都能学好;反之,如果学生不愿学、无心学,即使教师教得再好,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上不去。因此,这里的关键显然是学生。

2.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从本质上讲,属于学生自己的事,老师只能从旁引导、帮助、督促;除此之外,老师不能做任何事情。因此,对学生来讲,只要其肯埋头学习,而且方法有对头,那么,成绩的取得当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3. 教师的作用只是引导、鼓励、督促。就像前边那个故事中陶行知先生让鸡吃米一样,教师只需把“米”撒好,把学生引导到有“米”的地方,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自己去“吃”,学生绝对能吃好。相反,教师如果强按住学生的头让学生去“吃”,则肯定会失败。我国古代教育名篇《学记》中有“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育主张,应该说,这种教育主张同陶行知先生给公鸡喂米的故事所蕴含的教育主张完全一致。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深长思之。

有效教学是近些年来广为人们称道的一种教学理念,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这同有效教学仅仅围绕学生开展教学密不可分。这一点,我们可从有效教学的三个基本策略上明显地看出。有效教学的三个基本策略是:一是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学得多、学得快;二是增进学习结果,让学生学得深、学得透;三是提升学习体验,让学生爱学、乐学。

由此可见,教学,只要抓住了学生这个核心,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开展教学,没有不成功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