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首方足布[平首方足布]
简介
平首方足布
早期的平首方足布钱体形较大,裆圆,分平肩与圆肩、有郭与无郭两种。按铸文多为“二釿”、“半釿”三等制。如“安邑二釿”布钱通长6.5、足宽4-4.3厘米;“安邑半釿”布钱通长4.4、足宽3.1厘米左右,背多平素。有的“安邑二釿”、“安邑釿”背铸“安”字。晚期的体小而薄,裆方,都是“半釿”布钱,俗称“方足小布”。通长3.9-4.8、足宽2.4-2.7厘米。如韩、赵、魏的“宅阳”、“安阳”、“皮氏”;燕的“恭昌”、“阳安”(旧称阳)。燕布束腰较深,背多铸有“左”、“右”等字。
主要分类
平首布币
平首方足布
空首布进一步轻型化和小型化发展,成为首部平直不空,裆部加深的平首布。在其演变过程中,又可分为尖足、方足、园足等。体形亦由大向小发展。平首方足布是战国时期流通最广的布币,按其形状的不同,可分平首锐角方足布、釿布、小方足布几类。
平首锐角方足布
平首锐角方足布是方足布中的早期类型,流通时间约于春秋末至战国初期,其特点是在平首顶端有两锐角分别向两侧突出。这种布传世很少,所见不多,约有下列数种:
“公”方足布:“公”,地名,即公里,宋地。
“垂”方足布:“垂”,地名,魏邑,今山西曹县北。
“涅金”方足布:亦有释作“涅阴”者。“涅”,地名,晋邑,在今山西省武乡县。
“卢氏涅金”方足布:“卢氏”,地名,西虢的别称,在今陕西宝鸡县东。此币上有两处地名,颇费解。
釿布
釿布的特点是平首方足圆裆,肩则有圆有方,较厚重。钱文字数较多,内容有纪地及纪值的。
“晋阳二釿”、“晋阳一釿”、“晋阳半”釿布:“晋阳”,地名,战国赵邑,即今山西太原。“釿”,币值。二、一、半则纪数也,二釿等于二枚一釿,又即等于四枚半釿。
“安邑二釿”、“安邑一釿”、“安邑半釿”布:“安邑”,地名,魏旧都,地在今山西夏县。“釿”见上释。
“梁二釿”、“梁一釿”、“梁半釿”布:“梁”即大梁,魏国都。战国时魏都曾由安邑徙大梁,故地在今河南开封。“釿”释见前。
“虞一釿”、“虞半釿”布:“虞”,地名,今山西虞乡。“釿”释见前。
“●一釿”、“半釿”布:“●”,地名,郑邑,后属韩,在今河南登封县。“釿”释同前。
“甫反一釿”布:“甫反”即蒲反,魏邑,今山西永济县北。“釿”释同前。
“安阴”布:“安阴”,地名,赵地,今河南安阳附近。
“分”布:“分”,地名,汾阳之布也,战国时属赵,地在今山西汾阳。
“梁充釿二五十当●”布:“梁”,地名,见前释。“●”重量单位或币值。全部钱文的意思是:“梁二釿布五十枚当一●”。“梁充釿布一百当●”布,意为“梁一釿布一百枚当一●。”
“梁正尚百当●”布:释同上。
“梁半尚二百当●”布:意为:“梁半釿布二百枚当一●”。
小方足布
小方足布是战国时期流通较广和流传至今也较多的一种布币,其特点是平首平肩方足方裆,体小而薄,钱文较工整,内容多纪地名。
“安阳”小方足布:“安阳”,地名,赵邑,在今河南安阳。
“宅阳”小方足布:“宅阳”,地名,魏邑,在今河南荥阳县东南。
“宜阳”小方足布:“宜阳”,地名,韩邑,在今河南宜阳县。
“尹阳”小方足布:“尹阳”,地名,在今河南伊阳县。
阳”小方足布
“●阳”,即平阳,地在今山西临汾。
“平阳”小方足布:“平阳”,地名,赵邑,在今山西临汾县。
“虞阳”小方足布:“虞阳”,晋地,在今山西平陆县。
“晋阳”小方足布:“晋阳”,地名,晋邑,在今山西太原。
“文阳”小方足布:“文阳”,地名,即汶阳,鲁地,在今山东宁阳县东北。(另见尖足布“文阳”释)
“赵邑”小方足布:“赵邑”,地名,赵地,在今河北蔚县。
“邬邑”小方足布:“邬邑”,地名,晋旧地,在今山西介休。
邑”小方足布
平首方足布
“●邑”,地名,晋旧地,在今山西霍县。“阳邑”小方足布:“阳邑”,地名,晋旧地,在山西省。
“祁”小方足布:“祁”,地名,晋旧地,在山西太原。
“平邑”小方足布:“平邑”,地名,赵地,在今河北省。
“中邑”小方足布:“中邑”疑即“中都”,赵地,在今山西平遥县。
“汞邑”小方足布:“汞邑”,地名,韩地,在今河南登封。
“奇氏”小方足布:“奇氏”,地名,即山西猗氏县。
“皮氏”小方足布:“皮氏”,地名,魏邑,在今山西河津。
“曼阝子”小方足布:“曼阝子”,地名,在河南洛阳东南。
“襄垣”小方足布:“襄垣”,地名,赵邑,即今山西襄垣县。
“北屈”小方足布:“北屈”,地名,旧晋地,在今山西吉县东北。
“处奴”小方足布:“处奴”,地名,属晋,在山西省。
“涅”小方足布:“涅”,地名,晋地,在今山西武乡县。
“中都”小方足布:见尖足布“中都”。
“莆子”小方足布:见尖足布“莆子”。
丘”小方足布
见尖足布“●丘”。
“分”小方足布:见尖足布“分”。
“同是”小方足布:“同是”即铜鞮的省写,地名,属晋,在今山西沁县。
“露”小方足布:“露”即潞,国名,为晋所灭,遂为晋地,在今山西潞城县。
“咎如”小方足布:“咎如”本为一小国,为晋所灭,地归晋。
“来阝”小方足布:“耒阝”,即来邑,疑指小国黎,后归晋,地在山西西南。
“木阝”小方足布:“木阝”,即木门,地名,晋邑。
“长阝子”小方足布:“长阝子”,即长子,地名,晋邑,在今山西长子。
“屯留”小方足布:“屯留”春秋时赤狄邑,晋灭之,地在今山西屯留。
“长安”小方足布:“长安”,地名,赵邑。
“共阝”小方足布:“共阝”即共,郑邑,在今河南辉县。
“平原”小方足布:赵国有平原君,或谓平原君所封之地。
“丰”小方足布:“丰”,地名,周旧邑,地在陕西雩县东。
“蔺”小方足布:释见尖足布“蔺”。
“高都”小方足布:“高都”,地名,春秋时属晋,战国属魏,在今山西城县东北。
“马吕”小方足布
“●”即服的省写。“吕”为营字之省写,居住地。赵惠文王封赵奢为马服君,此当指赵君所封地。
“平阴”小方足布:“平阴”,地名,晋地,在今河南孟津县东。
“辛阝”小方足布:“辛阝”,即莘,地名,原属虢国。
“冥阝子”小方足布:“冥阝”,地名,春秋时虞邑,后归晋。
“于爻”小方足布:“于”为于阝的省写,《古泉汇》认为“爻”为郊字省写。则“于爻”即“于阝郊”,于阝国都城郊所铸。于阝城故地在河南沁阳县西。 “平周”小方足布:释见尖足布“平周”。
“朱邑”小方足布:或释邾,国名,在山东邹县南。
“商丘”小方足布:释见尖足布“商丘”。
“瓦阝”小方足布:即“瓦”,地名,周地,在今河南洧川县。
“成阝”小方足布:“成阝”,国名,在今山东宁阳县北。
“郜”小方足布:“郜”,地名,晋地,在山西祁县。
“郏”小方足布:“郏”,地名,周地,在今洛阳西。
“莱”小方足布:“莱”即时来,郑地,在河南荥泽县东。
“木贝”小方足布:见上“木阝”。
“平贝”小方足布:即“平邑”,见上释。
“兹氏”小方足布:“兹氏”,战国赵地,在山西。此布有署“兹氏半”者,即两枚等于一枚“兹氏”。
“涅阴”小方足布:见前“涅金”释。
“宁”小方足布:“宁”,地名,春秋时为义渠国地,后归秦,地在甘肃宁县西北。
“宝”小方足布:“宝”亦为义渠国地。
“邰”小方足布:“邰”,国名,地在今陕西武功县西南。
“高阝”小方足布:“高阝”,地名,晋邑,在今河南省柏乡。
“甫阝氏”小方足布:“甫阝”,地名,在陕西略阳。
“未邑”小方足布:“未”为妹的省写。妹邦“纣之所都处也”。地在今河南淇县北。
小方足布尚有益昌、阴平、梁阝、戈阝、禾阝、郎、王氏、土易、王易、涿、害等等。
历史
战国中晚期(约公元前4-3世纪)广泛流通于三晋地区赵、魏、韩等国的铸币;北方燕国后期亦铸窄小布币。方足布特点为平首、平肩、方足、方裆,首部仅一道直纹。青铜质,硬绿锈块,币身浅薄硬挺,浇口居币首端,展现布币铸造特征。由于入土已千年以上,币身菲薄易碎。
除少数厚重者如梁阝、戈阝、安阳等重在12克上下,一般钱体轻小,然铜质仍较尖足布坚挺;通长4.5厘米、足宽2.5厘米左右,平均重5.5克上下。面文多为地名,已考定者约有100余种。字体多变,以平阳、宅阳为甚。方足布属于赵国的有:蔺、兹氏、北屈、大阴、中都、平周、平阴、祁、平原、襄垣、安阳、同是、涅等。魏国的有:梁阝、王氏、莆子、皮氏、高都、奇氏戈邑、以及安阳等。韩国的有:平阳、宜阳、宅阳、来阝、屯留、长子等。燕国的有:阳安(陶阳)、襄平、益昌、平阴、鱼阳及右明新化等。另还有些归属未确的如齐贝、平贝、桃原及酆等。平首方足布品种纷繁,是先秦货币中一个“最大的家族”。
免责声明
意见反馈
©2021 baike.com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