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元摄影 • 题材》风土人情——主旋律之三

篇头语——命篇曰:元元摄影。其中蕴含的意思是:“元元”者,平民百姓,布衣庶人也,拍摄时将自己摆在“元元”的位置上,事事随心所欲,处处顺其自然,不与旁人争强,不与他人比斗,做好自己,做自己就好!
《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
《浣溪沙》:“麻叶层层檾叶光,谁家煮蚕一村香。隔蓠娇语络丝娘。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苏轼
《惠崇早春江景》和《浣溪沙》,一诗一词,均为宋代诗人苏轼所作,而诗与词中,所选题材的主旋律却不同,诗中的为“风光景色”,词中的则是“风土人情”。
在描绘“风光景色”的宋诗中,苏轼依据惠崇和尚的《春江晚景》画卷,仅选用桃花、江鸭、蒌蒿、芦芽,寥寥三、四个自然物象,再加上“春江水暖鸭先知”和“正是河豚欲上时”的想象,就在一幅画面中勾勒出了早春江景的妙曼画境。这种用几个看点表现风光景色的手法,绘画能够做到,摄影亦能够做到。
而在描摹“风土人情”的宋词里,再像诗中那样如法炮制,显然就有点儿力不从心了。因为词中描摹的并非简单的自然物象,而是“风土人情”一个个鲜活的场景,如《浣溪沙》词中所见:江南的一个小村庄、初夏时节的生活情趣、弥漫在空气里的煮蚕香味、缫丝女的欢声笑语、白发老者的苍老形象、老者捋青所代表的青黄不接的时节,以及作者与老者之间的聊天对话,等等。这六、七个表现“风土人情”的生活场景,想用一个画面来囊括,绘画也许可以(如“清明上河图”),摄影却无法做到。
可见,若想在摄影中表现“风土人情”的题材,必须利用“组图”。比如,面对《浣溪沙》给出的初夏时节江南小村的生活场景,用六至七个,或者更多一些照片,组图来表现,方可将此地方的自然环境和风俗、礼节、习惯等,描摹的更全面一些,欣赏者品味起来,味道亦会更浓一些。
其实,用一组图片来记录和表现一个地方“风土人情”的好处,我也是最近才体会到的。过去旅行时,所到之处,只顾拍摄风光景色,很少会注意到风土人情,所以回来后“按图索骥”,撰写游记时,找寻展示风光景色的,没有问题,俯拾即是;而要想找些有关风土人情的,好用来讲些更有味道的故事时,就犯难了,每每不是缺这儿,便是少那儿。
现在回想起来,很是后悔,因为一直不知道“风土人情”亦是摄影的题材,而且是更有趣味的题材,所以在以前的旅行中浪费了很多的资源和机会。《战国策 · 楚策》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从今往后,再旅行时,“风土人情”这一大题材,肯定会成为我的“座上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