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与规模兼得,恒大怎么做到不偏科
艳姐说
前一阵子,一家上市公司因为提早披露业绩被交易所“盯上了”。
证券市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范有这样一个要求:业绩指标同比大增或大跌,需要提前披露预告。
这家公司是国内制造业巨头,即便去年盈利预计同比增长20%左右,仍与需要业绩预告的标准相距甚远,根本没有披露的必要。
换句话说,上市公司在发布业绩预告这件事上不能随便给自己“加戏”。能发业绩预告的,不是“大喜”,就是“大惊”。
3月5日,恒大发了业绩盈利预告。既然有必要发布业绩预告,也有底气选在年报披露期即将到来的时间节点发布,恒大显然准备了一个“大喜”给所有人。
净利润同比大增
恒大仍有更大增长空间
艳姐看了下中国恒大(HK.03333)发布的2018正面盈利预告,2018年恒大的净利润和核心业务净利润均实现大幅增长,其中核心业务净利润同比大增90%以上。
恒大2017年核心业务净利润是405.1亿,如果按此估算,恒大2018年核心业务净利润达770亿以上。
这个时间节点,年报披露期将至,约400家香港上市公司在近期发布了业绩预告。细看来,盈利预警业绩下滑的超过290家,这其中,一些我们熟知的地产企业业绩下滑超过50%。
即便处在行业公认的严苛的市场环境中,恒大的这组业绩数据,仍跑出了超乎市场预期的表现。
就像艳姐此前提到的,恒大已经把“千亿”的目标线放在了“净利润”这条难度更高的赛道上了。
但事实上,恒大的增长空间还远远没能释放出来。
以770亿核心业务净利润计算,恒大的市盈率仅为3.77倍,远低于同行约8倍的市盈率。如果恒大市盈率达到行业平均水平,股价应为55港元,市值约为7200亿港元。而目前恒大市值只有3399亿港元,这意味着恒大股价仍有巨大的上涨空间。
三个事例
解读恒大利润与规模“兼得”的秘密
比这份正面盈利预告更早,恒大在今年1月7日公告称,2018年实现合约销售金额5513.4亿元,并提出2019年6000亿元的业绩目标。
2018年以来,房地产行业调控政策不断加码,市场下行压力加大,市场分化也逐步加剧,一些中小房企开始面临亏损,甚至退出房地产市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恒大成为极少数逆势大涨的房企。
在利润创纪录的同时,恒大能做到“兼得”规模,这是很多在规模与利润之间摇摆的中小房企望尘莫及的。
怎么做到的?这几乎是我们每次看到恒大财报时脑海中浮现出的最多的问题。
公告里,恒大解释为利润大增主要由于其提升产品品质,增加产品附加值,降低销售、管理费用率,增加交楼面积等。
这样的解释太官方,艳姐用几个事例来进一步阐释。
事例一:
恒大储备了3亿平米的土地,楼面均价还不到2000,Top10房企中无论规模还是成本,没有一家的土储能和恒大匹敌。
在去年中报披露会上,总裁夏海均提出未来计划土地储备每年下降5%~10%,用来降低土地费用支出、扩大盈利规模、增加净资产。
而事实上,恒大土储的成本有可能比目前的公开数据更便宜,因为恒大拥有大量的城市更新项目,还没有被纳入到土储中。
恒大积累的这些优质的土地中,一二线城市土地储备原值占比约68%,三线经济发达城市土储原值占比约32%,这样广泛的布局可以有效规避区域调控带来的压力。
正是得益于庞大的土地规模,平均到每一个项目上都是大项目。这就必须要提到恒大的“大盘思路”。
大项目有什么好处呢?当一期开发完了以后,二期三期随着配套设施的完善,其楼面价是锁定的,销售价格是增长的,建筑成本略微增长,销售价格一路走高,利润当然就高了。
事例二:
如果观察恒大的成长史,会发现这家房企在上升期的时候,并没有出现像其他典型房企那样大规模挖人的现象。
这是因为恒大自身已经形成一套非常精细化、标准化的制度。如果不是这家企业的“原生”员工,很可能会感到不适应。
在企业管理上,恒大狠抓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形成从严管理、奖罚分明的管理文化,及强大的团队执行力。
艳姐听说,恒大工程线最有名的“旁站”制度,就是要求工程师在各项施工中必须全程“旁站”,如未按规定履行这一职责,轻则扣工资,重则直接开除。
再比如恒大采取的强有力的成本控制,采用统一规划、统一招标、统一配送的标准化运营模式,大幅降低营销、管理、财务三大费用,进一步释放利润空间。
恒大总裁夏海钧曾提到,恒大是地产标准化领导者,从产品原材料的选择到大规模降低工程成本造价,这其中创造了有效的利润空间。
事例三:
恒大没有毛坯房,百分百都是精装修。
恒大要求项目施工单位必须为全国前十强,所用材料均为国内外知名品牌,园林环境均按豪宅标淮设计,并通过配套先行、升级物业服务、完善售后等措施,不断增加产品附加值,为客户提供高品质、高性价比的精品住宅。
强者恒强
地产行业马太效应再现
地产主业盈利能力的大幅提升,也为恒大多元化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目前来看,恒大已完成在文化旅游、健康、高科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布局。随着新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能够为恒大形成一套“组合拳”,将为恒大业绩持续高增长提供强大的动力。
而诸如恒大这样的巨头日渐崛起,说明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的现实也日渐迫近。所有的迹象都在告诉我们,房地产行业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强者恒强、巨头争霸”的格局正在上演。
这应该是一个好消息。对大房企来说,在市场总量维持不变的情况下,行业集中度的提升给大房企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大量并购机遇摆在面前。有分析预计,随着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预计2020年达到40%以上,三大龙头房企预计占比超20%。
这也应该是一个坏消息。对中小房企来说,融资难、楼市调控趋严、债务到期三座大山压顶,龙头房企在持续吞噬市场份额,自身是一地难求,一票难融,形式也将愈发艰难。
如果您喜欢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