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与读书:“拉片”与“拉书”

那个时候,我们在讨论,趁着社群里的人不多,可以在2021年开始前,规划一个额外的活动。
我一直觉得,从作者的角度来读书,比从读者的角度来读书,要更有趣一些。考虑时间有限,可以先选取一本比较薄的书。
我从书架上找了一下,比如《妙思统计》、《理解信念》、《为什么》等。后来,又提议选一本牛津通识读本。再后来,我提议,可以读《思维的利剑》这本我自己写的书。
有位朋友说,大家可以约个时间,一起读。他还提到,自己2个小时就读完了。言下之意,社群里的小伙伴可以约个时间,一起花2个多小时,读完这本书,还能再交流一下。
听到这话,我感到很意外。作为这本书的作者,我自己都不可能花2个小时读完这本书。
此时,我想到了电影与书籍的类比。
平日里,我们是以观众的身份去看电影。一部电影大概2小时,我们进去电影院,开开心心地看完这2小时的电影。
但是,如果是一个导演,让他去看这2个小时的电影,他会花费多长时间呢?
导演可能会时常会暂停,会重复看某镜头,会花很多时间思考,去查阅资料,去与其他人交流。有时候看完一遍,还要再重复看几遍。
群里有位朋友提到,这个过程就叫做“拉片”。不知道大家是否了解“拉片”?我很好奇,2个小时的电影,拉片要花多长时间?
以读者的视角去读书,速度大概会比较快。一本10万字的书,假设每分钟能看600个字,也许能在2个多小时的时间里看完。
那么,如果以作者的视角去“拉书”,那要花费多长时间呢?
我不知道。
我很想要尝试一下。
观众去看电影,期待的是享受电影给自己带来的愉悦感。
对于许多爽快的网络小说,我们也是期待在读书过程中享受愉悦感。
但我写的书并不是网络小说。那是本知识类的书籍。我期待人们能从中了解一些有趣且有用的知识。
换句话说,我期待读者在读完这本书后,脑子里有了自己的想法,再去拍一部电影,再去写一本自己的作品,将这些有趣且有用的知识也分享给别人。
现在,假设我突然失忆了。
我失去了一些特定的陈述性知识。但是,一些程序性知识还保留着。
我依然保留着现在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分析能力,只是恰好失去了许多《思维的利剑》中提到的事实性知识。
那我会怎么阅读那本书呢?
我肯定会仔细思考这些问题:
1.作者大概是个什么样的人?
2.作者相信什么,不相信什么?
3.作者写这本书,其目的是什么?
4.作者觉得,要采用什么方法,才能达到他的目的?
5.作者的目标读者是哪些人?
6.作者觉得,他的目标读者相信什么,不相信什么?
7.作者采取了什么方法,来试看电影与读书:“拉片”与“拉书”图让他的目标读者相信他的话?
8.如果让我来写这本书,我会怎么写?
接下来的这十几天里,就让我们一起来尝试一下,以作者的视角来读书,大概会是什么样子吧。
第1天,我们关注除了正文的14个章节之外的其他内容,第2天就是第1章节,第3天就是第2章。如此类推,大概15天内完成初步的第一轮拉片。往后再看过程中的具体情况,看要补充多少次“专题拉片会”。
我们就像是一个导演组,大家可以头脑风暴,可以互相质疑,可以互相支持。聚在一起,我们能可以更好地拉片和拉书。
最终,我们要给第8个问题写出一个足够好的回答。
因为,我们读书,不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读者,而是为了成为更好的作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