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的治法----《分享》

疯癫老郎中导言: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好发于颜面,严重者可累及上胸及肩背部。可形成黑头粉刺、丘疹脓疱、囊肿和结节等损害。本病多发于青春期男女,青春期过后大多自然痊愈或减轻。本病多因肺经风热,胃肠湿热,脾失健运,冲任不调等原因所致。下面跟随国医大师贺普仁来学习一下。

针方组成

耳尖、背部痣点刺络放血。

针方临证

肺经风热:颜面潮红,皮疹红热、疼痛或有脓疱。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胃肠湿热:皮肤油膩不适,皮疹有丘疱疹或有脓疱、结节等,溲黄,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濡数。

脾失健运:皮疹以结节囊肿为主,伴纳呆。便溏、神疲乏力,舌苔白,脉沉细。

冲任不调:病程长,呈周期性变化,与经期关系密切。并伴有月经不调或痛经,舌质黯红,苔薄黄,脉弦细数。

随证加减

肺经风热加肺俞,胃肠湿热加胃俞、大肠俞, 脾失健运加脾俞,冲任不调加膈俞。

临床操作

耳尖穴用速刺法:针刺前先将耳尖周围用手指向针刺处挤按,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消毒后以左手拇、食、中指夹紧被刺部位,快速刺入1分左右,迅速出针,挤出鲜血数滴,再用干棉球按压。

背部痣点挑刺法:术者手指消毒,然后以左手将背部痣点的皮肤捏起,并将其固定。用握笔式持三棱针,挑刺时,使针尖快速刺入痣点皮肤2~3分许,迅速拔出,随即在挑刺处拔火罐,可见罐内吸出部分血液,留罐约10分钟。

针方明理

贺普仁教授治疗座疮的特点在于寻找背部痣点或反应点。痣点古代医家早有重视,《灵枢》曰:“无虚之邪不能独伤人,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二虚相得乃客其形。”《黄帝内经》曰:“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气血,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说明疾病的发生与卫气营血有关,并可借助经络的通内达外的生理特点,在体表的各部位上出现各种反应点,而挑痣点法正是利用了经络的这一生理功能,从治疗体表入手。通过挑刺肺俞、脾俞、胃俞、大肠俞、膈俞,进而调整相关脏器的生理功能,使五脏六腑之阴阳气血相互协调。

加拔火罐可促使局部出血,达到经气通畅,营卫调和、祛瘀生新之目的。耳尖穴放血增强了消散邪热的功效。

按语

本病患者应该经常用温水洗涤患处,禁止用手挤压痤疮,尤其是位于面部三角区域的,少食油腻辛辣食物及巧克力、烟酒等,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

(0)

相关推荐

  • 国医大师贺普仁治疗痤疮,黄褐斑的妙法

    中医书友会第2904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背部痣点,指胸背部压痛.结节,瘢痕.青或红或褐的突起,是脏腑疾病在皮肤上的反映,挑刺痣点放血,可以治疗很多种疾病,本文举了痤疮.黄褐斑.皮炎三 ...

  • 颜德馨痤疮外治法

    作者/颜德馨.颜乾麟 ⊙ 编辑/王超 编者按:这是中医书友会给大家推送的第三篇专论痤疮的文章,前两篇分别是任之堂主人的<高手过招>和王辉武先生的<老医真言>. 痤疮 痤疮是一种 ...

  • 中医外治法分享

    (1) 湿敷法是用纱布浸吸药液,敷于患处的一种外治法.古称溻法. 从现有文献看,湿敷(溻)方首见于<肘后备急方>,该书载:"又丹痈疽始发浸淫进长并少小丹擒方".< ...

  • 『痤疮』中药方--痤疮外治法

    痤疮是常见的一种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疾病.属中医"肺风粉刺"范畴.临床好发于颜面及胸背等处,表现为黑头粉刺.炎性丘疹.继发脓疮或结节.笔者用下列验方治疗,效果良好: 1.蛇床子.地 ...

  • 刘卫红:痤疮治疗经验分享

    导读: 分度:(4度) Ⅰ度:粉刺, Ⅱ度:粉刺+丘疹, Ⅲ度:粉刺+丘疹+脓包, Ⅳ度:粉刺+丘疹+脓包+结节.囊肿(聚合性痤疮) 一.舌 舌质:反映里热,多数表现为:舌质红(里热).苔厚腻(湿.湿 ...

  • 国医大师贺普仁真传:痤疮的治法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好发于颜面,严重者可累及上胸及肩背部.可形成黑头粉刺.丘疹脓疱.囊肿和结节等损害.本病多发于青春期男女,青春期过后大多自然痊愈或减轻.本病多因肺经风热,胃肠湿热,脾失 ...

  • 柴胡桂枝干姜汤详解与痤疮验案分享

    <伤寒论>第147条出现的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历来争议颇多,笔者欲从本方证的症状.用药和病机三方面的解析来认识柴胡桂枝干姜汤. 1 症状解析 1.1 已发汗而复下之     伤寒五六日,医 ...

  • 中医治痤有妙招——8种常见痤疮外治法,值得收藏

    中医昌盛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治医师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多发于青春期.但很多人即使过了青春期.年龄很大依然会发作. 中医怎么看? 痤疮在中医上认为它是粉刺.酒 ...

  • 甘以缓之,苦以坚之,口疮外治法经验分享

    外治法治口疮甚于内治.外治之药以甘苦二味为主,所谓甘以缓之,缓解疼痛:苦以坚之.以苦泻之,泻火愈疡.有苦甘化阴,所以制火之说. 患处用药 早自公元420年,医者用黄柏蜜方:"黄柏(削去上皮取 ...

  • 经验分享:几种常见的妇科病外治法

    导读:"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哈荔田先生的这篇文章,对于临床有一定的帮助. 妇科病外治法的应用,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