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气不好是智慧不够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西楚霸王项羽能力绝顶强悍,但他缺少刘邦的容人和谦逊,脾气太差,导致手下无一人可用,树倒猢狲散,身边只剩下虞姬。最后,乌江自刎,西楚亡灭。
唐朝末年,安史之乱,雄踞一方,不可一世的安禄山没有死在战场上,却被身边的亲人暗害,这有些罪有应得的意味,但也值得深思。
“恸哭三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冲冠一怒引清军入关,断送了大明江山,留下千古骂名!
脾气暴躁的人一般都是比较冲动的人,除了上述信手拈来的实例之外,古往今来,无数的人和事都已经证明或者正在证明这样的一个道理:气大伤身失和误事,脾气不好是智慧不够。
人生而为人,来自不同的家庭,接受不同的熏陶感染,复杂的个体经历,各个成长节点的转换,在内外环境的洗练下,在先天的遗传基因因素影响下,禀赋形成各异。人有千万张脸,奇怪的是即使是同样的长相性格却迥然不同。
有的人说话办事稳稳当当,不急不躁;有的人粗声大气,横鼻子竖眼,点火就上房。
沉稳的人不一定是没脾气的人,是能够看清大局,压制住自己内心的欲望的人,是一个有修养的人;爱发脾气的人在面对很多事情的时候,常仅凭借自己的感性认识去处理问题,说话办事常常带有强烈的进攻性,是缺乏修养的人。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德行是性格的主宰。人的脾气的好坏和人的性格有关,而人的性格又和人的德行有关,而德行是不可能装的出来的,德行是要靠自己一点一滴去修养的。
王阳明一生历经坎坷,遭廷杖、下诏狱、贬龙场,功高被忌、被诬谋反,命途多舛,屡遭不幸。被发配龙场的时候,跟他去的随从都相继病倒,只有他自己安然无恙。
“我来龙场两年,也被瘴毒侵害,但是我却安然无恙,这是因为我始终保持了积极的情绪,乐观的心态,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悲悲切切,抑郁哀愁。”这是王阳明事后的总结,也说明了一个道理:“智者善屈尊,愚人强伸头。”王阳明正是通过他自己的智慧,在逆境中保持了快乐的心境,在毒瘴之地奇迹般地生存了下来。不仅如此,他还很好地利用和把握了这段宝贵的时间自省修身,治学精进,终于德业兼进,龙场悟道,创立心学。
真正聪明的人,他们可以容忍别人的过错,也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从不诉诸暴力,更不纠结痛苦,而这是一个人最珍贵的品质。那些在生气时依旧保持修养的人,人品肯定也不会太差。
国学大师季羡林和老友臧克家一块儿下馆子吃饭,正逢隔壁桌坐了一位带孩子用餐的女人。吃到一半,女人将孩子放在凳子上,自己去洗手间了。结果,孩子不小心从凳子上摔了下来,嚎啕大哭。季羡林见了,手忙脚乱去扶小孩。
女人听闻孩子大哭,从厕所冲出来便对着季羡林破口大骂。季羡林一声不吭,回到座位上继续吃饭。倒是周围的顾客看不下去,纷纷为他打抱不平。女人瞬间面红耳赤,匆匆离去。
事后,臧克家问季羡林:
“方才你被那女人指着鼻子骂,为何不还嘴?”
季羡林摇头一笑:
“一旦吵起来,场面便会很难看,再说人家也是爱子心切,我多体谅一下也是应该的。”
被人诋毁还懂得给人体面,生气之余还能够换位思考,这已经超越了聪明人的高度而上升为道德品质修养的高度——这是何等的修为境界!
《寒山拾得问对录》上记载寒山子问拾得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如何处之乎?”
拾得笑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真正的聪明人,在生气的时候,既有宽容他人的慈悲,又有适时低头的忍让,更有厚积薄发的底气。
现代心理医学研究表明:一旦生气,大脑会命令身体制造一种由胆固醇转化而来的皮质固醇。这是一种压力蛋白,如果在身体内积累过多,就会阻挠免疫细胞的运作,让身体的抵抗力下降,甚至会让免疫系统昏了头去攻击身体的正常细胞。严重时会引起胃溃疡,危害肺的健康,产生色斑等皮肤病。美国研究人员还发现,经常发脾气的人容易发生房颤心律不齐。脾气暴躁,经常发火,不仅是强化诱发心脏病的致病因素,而且会增加患其他病的可能性,它是一种典型的慢性自杀。
现代科学也证明,积极的情绪有助于身体健康。
一个人如果快乐,体内就会分泌出一种激素,提升身体状态。
一个人如果抑郁、郁闷,那么身体状况就会随之下降。
因此为了确保自己的身心健康,必须学会控制自己,克服爱发脾气的坏毛病。要健康就要学会息怒,要长寿就应学会不生气。
首先,认清坏脾气的危害,依靠内生的力量克服坏脾气。
人活人世间,谁不曾被人气?谁不曾被人前人后诋毁?谁不曾被人当面背后泼脏水?
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总要同其他人进行接触和交往。人的行为是受意识调节和控制的,认识了坏脾气的危害,便可从内心产生改掉坏脾气的要求。
何为内心?内心就是从自身的德行修为上找根源,打基础,建立坚不可摧的良好品行。这就必须认识到脾气不好是修为不足,是智慧不够;这就必须要认识到人生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正是自己,如果不能战胜自己,就不能获得快乐与成功;这就必需要认识到人生最大的障碍是自己,如果不能破除我执,那人就很难获得真正的快乐。
其次,善良有尺,忍让有度。
马克·吐温曾说过:“善良,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且盲人可感之,聋人可闻之、善良的行为使人的灵魂变得高尚。”山河有意,小草含情。善良,可以跨越种族、国界、性别,它可以使盲人感到,聋子闻到。”
为了这至善至美,为了这安定和谐,人生在世有时需要忍。忍是心中一把刀,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忍一言,息一怒;饶一着,退一步;事不三思终有败,人能百忍自无忧。
茫茫人海,滚滚红尘,前世今朝,古往今来,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多少人在苦苦追寻至纯至善,可是善良和邪恶总是在不停地厮杀较量。谁敢说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了邪恶?谁敢说这个世界上人类已经战胜了邪恶?在被物欲膨胀搅得天昏地暗的地方,善就是那奄奄一息的烛火随风跳荡,它的生命竟是那样的微弱!所以,善必须强大,善必须是熊熊的烈火!
近年来,“彭宇案”接连发生,人设被打翻,社会上,对于见义勇为一词既爱又怕,倒逼价值观人生观改变。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好在现在是法治社会和核心价值观时代,并也渐渐引导人们学会了用法治的武器给自己的行善保驾护航,实现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共同成长。
人之初性本善,人心向善,但记得把握好尺度,掌控好分寸,温暖他人,也保护自己。
弗洛伊德说:“任何关系,我们都要敢于用愤怒守住自己的边界,人没有愤怒,就像一个国家没有武装。”爱默生也说过:“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否则就等于零。”所以,一颗良善之心,能够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加光明。但在此之外,也要懂得给这颗心武装上“铠甲”,免受伤害。
再次,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从书籍中汲取道德文化修养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苏轼一生屡次被贬,越挫越勇,在《前赤壁赋》里写道: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面临生命中的重大变故,愁绪难解,苏轼选择忘掉自我,返璞归真,把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入自然,以此换来生命的洒脱和快乐,这就是修为的力量。
王阳明说,所谓的寻找快乐,就是一个不断放下自我的过程。
所以,真正的快乐,是忘我的,是一种与万物融为一体,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境界。
清代大学士阎敬铭著《不气歌》劝慰众人:他人气来我不气,我本无心他来气。倘若生气中他计,气下病来无人替。请来医生将病治,反说气病治非易。气下为害大可惟,诚恐因病将命废。我今尝过气中味,不气不气真不气。
佛家禅道开导世人《莫生气》:人生就象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该去珍惜。为了小事发脾气,回头想来又何必。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我若气坏谁如意,而且伤神又费力。出门在外少管事,早去早归少惦记。邻居亲朋不要比,儿孙琐事随他去。娃娃降生皆欢喜,人到终年任他去。吃苦享乐在一起,神仙羡慕好伴侣。男女老少多注意,莫生气啊莫生气。
著名社会活动家、前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在92岁时著 《宽心谣》: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每月领取养老钱,多也喜欢,少也喜欢; 小荤多素日三餐,粗也香甜,细也香甜;新旧衣服不挑拣,好也御寒,赖也御寒;常与知己聊聊天,古也谈谈,今也谈谈;内孙外孙同样看,儿也喜欢,女也喜欢;全家老少互慰勉,贫也相安,富也相安;早晚操劳勤锻炼,忙也乐观,闲也乐观;心宽体健养天年,不是神仙,胜似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