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锤重启!16万人等着基努·里维斯回来

14号,INS上闹出一条大新闻。

演员彼得·斯特曼推了张图,上面写着:

“《康斯坦丁》中,彼得·斯特曼塑造的撒旦,是影史最好的版本之一。”

炒得哪门子残羹剩饭?

重点,不在这......

在留言区,彼得·斯特曼留下了一条简短却醒目的回复:

“续集正在制作中。”

要知道,豆瓣上被近16万人打分7.9的《康斯坦丁》。

自从2005年出了真人版,续集拍摄就迟迟没有着落。

此后,整个IP的真人翻拍变得命途多舛:

先是,男主基努·里维斯拒演续集;

然后,14年的剧版放出1季后遭砍;

接着,康斯坦丁甚至跑到《明日传奇》这种略显冷门的剧里打酱油;

至于前不久呼声挺高的电影版《黑暗正义联盟》(康斯坦丁是男一号),如今也已经降级成剧集......

《明日传奇》中康斯坦丁竟然还换了衣服!

单人电影的原班人马,公布续集消息。

这形式,听起来就贼劲爆!

一时间,INS上这条推送的热度激增。

消息传到国内,在微博上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而豆瓣上续集词条下等续集的留言,自从08年网站创立之初,就从未停过。

这个漫改影史上抽烟最帅,敢跟撒旦比中指的男人,如何成为传奇?

《康斯坦丁》

Constantine

2005.2.18 美国

上世纪90年代,一位美国编剧拿着一份企划,兴奋地找到制片人劳伦·舒勒·唐纳(整个《X战警》系列的制片人)说:

“我想做一部漫改动画电影。”

当时《X战警》还未开拍,超英漫改尚未成风。

劳伦看了下企划,又翻了翻原著,却突然拍板:

“这么一部,时髦又邪典的漫画,应该拍成真人电影啊!”

于是,她组建了编剧团队,参考了《危险爱好》和《原罪》两个故事,完成了影片的剧本初稿。

团队组建之初,几乎所有人都被原著的故事吸引。

这里就包括,当时还在给布兰妮拍MV的弗朗西斯·劳伦斯(《我是传奇》)。

要问这部漫画,到底有什么魅力?

两个字概括——

出格。

不同于早期不少,以二战为背景的美漫英雄。

80年代才在《沼泽怪物37》中登场的约翰·康斯坦丁,是一个游走在天使与恶魔之间的驱魔师。

他自私,毒舌,诡计多端,吃喝嫖赌抽五毒俱全。

但也清楚自己的职责——

防止世界末日的到来。

因为与涵盖七宗罪(即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暴食、色欲)的恶魔对抗。

这部漫画在尺度方面,异常黄暴。

康斯坦丁时不时就为爱鼓掌不说,就连贵为天使的加百列,都有少儿不宜的桥段。

打斗和处刑部分,毁容、断肢、阉割等情节层出不穷。

而且漫画从不避讳暴力和血腥。

受害者痛苦的惨状,每次都是很直观的呈现。

整个故事的大背景,是上帝与撒旦打赌:

双方不能直接与人类接触,观察人类社会最终会向善还是向恶(血统不纯正者,可以钻空子)

至于赌注,是全人类的灵魂。

故事中,恶魔们操纵股市,制造混乱。

而整部作品最初的主旨,其实是——

讽刺撒切尔—里根时代自由经济体系下,资本的贪婪和肆虐。

后来,内容中还加入了种族冲突等社会问题。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尺度大胆,且不乏针砭时弊的成人漫画。

2005年的电影版,沿用了漫画的基本设定。

影片中的大反派恶魔玛门,刚好就是七宗罪中贪婪的代表者。

不过,真人电影的改编也遇上了难题——

豪掷1亿美金的华纳,想要PG-13的《康斯坦丁》。

这也就代表,主角康斯坦丁的人设要改,漫画中涉及血腥暴力的镜头要删。

戏剧性地是,尽管主创们努力调整,照着PG-13去拍,影片最终还是被定级为R(华纳没有投拍续集,这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个中缘由,我猜是杜撰的宗教内容太多,有自杀情节,同时出现了海量的恶魔。

《康斯坦丁》是一部极简风格的黑色电影。

说它极简。

首先是故事极简。

全片的剧情非常好概括——

康斯坦丁身患肺癌命不久矣,在死之前他要阻止恶魔玛门借命运之矛降临人间。

其次是演员极简。

去除开头发现命运之矛的拾荒者,片中拥有角色名的演员仅有10位。

最后是人物关系极简。

天使、恶魔、驱魔人、普通人类。

整部电影只涉及这4类角色。

每个角色之间的关系,除了隐藏的终极反派,也只包含敌人和伙伴两种。

三个方面的简化,的确是为了提高拍摄效率,同时削减原著尺度,向PG-13靠拢。

不过这样的安排,也让颜值巅峰期的基努·里维斯,有最大的空间狂拽霸酷炫。

接着讲讲黑色。

虽说影片涉及天堂、人间、地狱,三方势力。

但全片下来,康斯坦丁不是穿越到地狱,就是身处即将被恶魔变成地狱的人间。

片中的洛杉矶,笼罩在死亡和阴谋下。

男主康斯坦丁冷漠寡言,自带天煞孤星的体质,与他亲近的人基本不得善终。

经此一役,他换了座城市改行做杀手。

名字没改,还叫约翰……

护狗狂魔约翰·威克

老实说,《康斯坦丁》极简的故事不算出彩,黑色风格也绝非首创。

那它凭什么深入人心?

要我说,原因有三。

优秀的选角

提到康斯坦丁,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我想都是基努·里维斯。

虽然有不少人说,基努演康斯坦丁全靠颜值,甚至指责他是面瘫演技。

但这版康斯坦丁之所以让人印象深刻。

我认为,是基努抓住了人物的疲惫感。

影片中康斯坦丁少言寡语,步履沉重,微微驼背,烟不离手......

这些都在反映人物的疲惫感。

康斯坦丁为啥疲惫?

因为他对抗恶魔,从不是出于什么正义感,而是害怕自己死后会下地狱。

这个人物厌倦了争斗,一直在“被迫营业”这一点,不少翻拍都没太在意。

女主在片中是一个拥有通灵能力的警员。

英国女演员蕾切尔·薇兹,当时已经拍过两部《木乃伊》,动作戏方面相当纯熟,再加上少见的绿色眼眸。

请她担任女主,再合适不过。

前文提到,天使加百列在漫画中,是男性形象。

导演弗朗西斯却坚持要请,演话剧出身的女文艺咖蒂达尔·斯文顿。

为了保证蒂达尔能出演,导演甚至特地在所有演员确定后,才把蒂达尔的名字提交给华纳。

事实证明,导演的选择很明智。

蒂达尔近乎完美地呈现了加百列作为天使的优雅高贵,以及无性无欲。

而饰演撒旦的彼得·斯特曼在INS上自夸,确实有充足的底气。

在正片中,尽管彼得出场还不到10分钟,撒旦身上的挑衅、傲慢和不羁,却全被抓住了。

而这,还有个很关键的前提——

彼得没依靠任何特效妆,甚至连假牙都没带。

这几乎是单凭演技,啃下的神话角色。

《康斯坦丁》之所以让许多人印象深刻,优秀的选角功不可没。

完整的世界观

电影《康斯坦丁》虽然改编自原著漫画中的两个章节,但正片故事基本都是原创。

大篇幅的原创剧情,就意味着需要更改,甚至重建世界观。

比如:

漫画中,这段故事其实是围绕康斯坦丁患癌自救展开。

表面看是主人公的自救之旅。

实则却在展示康斯坦丁在面对死亡时,被激发出的正义感和善良。

电影《康斯坦丁》则把主要冲突,转移到了天堂、人间、地狱这三者之间。

而这样的选择,需要影片建立起完整的宗教和驱魔体系。

《康斯坦丁》基本引用了天主教的体系,而撒旦原本是天使路西法:

恶魔降世人间,遵循了《地狱圣经》上的预言:

康斯坦丁手臂上的纹身,是古代的炼金符号,其作用是让隐藏的敌人现身:

他开头使用的驱魔徽章,则是基督教隐修士之父圣安东尼,对抗旷野恶魔的方法:

影片在架构和丰富世界观方面,做得非常细致。

此外,影片的终极反派,并不脸谱化。

她认为上帝太偏爱人类,任何杀人犯、强奸犯、猥亵者只要通过忏悔就能上天堂。

她在人间见过了太多罪恶,这种邪恶的生物不配得到上帝的爱。

《康斯坦丁》更改并丰富了原著的世界观,设计了足够立体的反派。

时至今日,能够同时做到这两点的漫改电影,真的不多。

扎实用心的特效和道具

《康斯坦丁》的制作成本高达1亿美金,这些白花花的银子其实都肉眼可见。

这里随便挑两个例子:

比如,杀掉康斯坦丁同伴的恶魔虫怪,由成百上千的虫子、老鼠、蛇、螃蟹等共同组成。

制作这个形象的难度在于——

不仅要保证恶魔的动作连贯自然,没有违和感,还要让每一个生物独立运动。

于是在这只虫怪身上,特效部门耗去整整一年时间。

因为虫怪完全靠CG合成,基努·李维斯拍摄这段戏时,又上演了喜闻乐见的“无实物挨打系列”。

另一场戏是恶魔玛门抵达洛杉矶后,女主被它用怪力吸走。

在原始的剧本里,这本是一场街头的追车戏。

可就在开拍前几天,导演弗朗西斯在《黑客帝国2》刚刚放出的预告片里,看到了类似的公路飞车戏。

无奈之下,他只好更换方案。

这才出现了正片中,女主穿过数十道墙,最后飞出大厦的经典桥段。

这场戏采用了爆破实拍+微缩模型+CG特效的拍法。

剧组先拍摄电梯间里,女主被吸走的一个短镜头。

然后用实物,搭建了几十个写字间的微缩模型。

而冲破墙体的瞬间,四处横飞的碎屑和文具用品,是依靠机器喷射以及后期CG添加。

因为有大量恶魔出场,剧组请到了擅长特效造型的斯坦·温斯顿工作室(代表作《刀锋战士》、《复联1》等)。

片中无脑驼背的爬行恶魔,以及长着蝙蝠翅膀的无脚恶魔,全都是这支团队的手笔。

《康斯坦丁》的特效扎实,道具方面也足够用心。

好马配好鞍。

康斯坦丁嗜烟如命(也差点被烟索命),打火机自然不能掉链子。

他的打火机背面刻有天主教的圣本笃驱魔圣牌,侧面则刻了一行小字:

“虽然毁灭了世界,但赢得正义。”

康斯坦丁打恶魔时佩戴的指虎,由橡胶制成。

它不仅在表面刻有十字架,周身还刻满宗教教训。

胖教父的护身符上雕满了古体字,康斯坦丁的龙息枪上也几乎处处都是细节。

许多道具也被做旧了

然而这些细节,观众一般都注意不到,甚至摄像机根本拍不出来。

那做得这么细致有啥用?

增加演员拍戏时的信念感。

你看,《康斯坦丁》,已经把经费花在了我们看不见的地方。

完全看不清护身符上的雕刻

选角优秀、世界观完整、特效和道具扎实用心。

虽然这部价值1亿美金的商业电影,拍的足够认真。

但它改编得并不完美。

对人性的剖析比不上《蝙蝠侠》,对超级英雄的反思赶不上《守望者》,它甚至丢掉了漫画中针对资本的讽刺。

难怪《康斯坦丁》会出现“这是一部禁烟宣传片”这样的评价。

但......

那些在INS上,给一个不太知名的演员疯狂留言;

那些高喊着“有生之年”,在微博上为续集消息狂按转发键;

那些坚持10余年,有事没事就去《康斯坦丁2》的豆瓣页刷新留言的人,时至今日,到为了点啥呢?

《康斯坦丁2》12年留言

是基努·李维斯的巅峰颜值?

还是康斯坦丁的潇洒无畏?

又或者......

这部电影只是教会了你,如何优雅地抽烟?

或许都有,但我相信远不止这些。

总有那么一部电影,能连结起你的一段记忆。

它可能是——

在小小的MP4屏幕上,第一次看好莱坞商业片的悸动;

在刚沉溺于豆瓣TOP250时,头一回被某个桥段惊艳到的爽快;

又或者是四下无人的深夜里,被逼真的特效惊到失眠的喜悦......

而这份回忆,不正是我们远离操蛋的生活,爱上电影的第一个瞬间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