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因重文抑武,导致军事孱弱,为何还会成为元军的头号劲敌?

  众所周知宋朝因为重文抑武国策而导致军事孱弱,但是南宋却足足抵抗了元军46年。可以说是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人的敌人当中坚持最久的一个国家,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之为元军的头号劲敌。

  南宋是如何创造这等奇迹的呢?我认为主要由受以下因素影响:

  一、南宋繁盛的经济基础

  唐朝后期因为吐蕃的关系,中原王朝逐渐失去了西域的控制权,因而路上丝绸之路渐渐荒废了。而北宋时期因为西夏国的存在,也变相地断绝了大宋与欧洲、西亚、中亚乃至西域的联系,故而陆上丝绸之路基本是断绝了。这样我们其实我们可以将成吉思汗西征看作是重新开辟陆上丝绸之路,这是蒙古帝国攫取强大的资本根本途径之一。

  但是我们的宋朝其实也没闲着,还是开辟了另外一条丝绸之路,不过是在海上。这条海上丝绸之路,通商的国家有50多个,经济利益一点也不比路上丝绸之路差,所以在对外贸易上南宋没有输给蒙古帝国,反而更多外贸收入,经济加分不少。

  值得一提的是,宋朝与其他朝代“重农抑商”国策不同,两宋其实是对商业比较包容的,所以商业是十分发达的,这也是它经济强大的内在动力。北宋时期GDP曾占到世界总量的22%左右,可以说是经济上的超级大国。

  即便失去了半壁江山的南宋,由于从三国时期的东吴到唐朝的不断积累,江南地区的经济已经逐渐追上北方了。而北宋灭亡的时候,大量士族南迁,也进一步促进了南方的发展。虽说南宋经济总量达不到北宋的水平,但也差不多达到了70%左右,依然是对蒙古帝国有巨大优势。

  而此时的北方,黄河流域因为长期水土流失问题,土地的肥沃成程度也在逐年下降,经济增长趋势也在减弱。并且此前关中地区,已经大不如前了,少了很多优势。

  南宋有雄厚的经济基础,能耗上几十年时间自然说得通。

  二、南宋强大的人口基础

  由于水稻在宋朝已经成为第一粮食作物,产量已经是很高的,人口也因此出现爆炸式增长,北宋时期曾达到1.26亿。而到了南宋,同样是失去半壁江山,人口依然还曾达到8060万。这说明水稻的作用是很明显的,因为它主要适合在南方种植,这就是南宋人口是失去的那一半将近两倍的原因。

  南宋失去的那一半,经过金国的发展,人口峰值达到5600万左右,但还是没达到南宋的最高水平,也进一步印证了水稻对南方人口发展的影响。人口在古代也是经济的最重要指标之一,也可以证明南宋的经济强大。

  南宋对金国有人口优势,同样地对蒙古帝国也有人口优势。

  众所周知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三次西征,虽然百战百胜,但是战争带来的破坏也是很大的,加上屠城事件多,人口的损耗是极大的。粗略估计,当时占据金国地盘的蒙古帝国人口总量应该比南宋要少一些(或者接近),可能在8000万左右。但是这8000万过于分散,相对于南宋人口集中在长江流域、巴蜀、江南、沿海地区,还是存在很大劣势的。

  南宋有了人口基础,兵源问题自然不愁,所以理论上是可以打持久战的,可以跟蒙古大军死耗。

  三、南宋具有地利优势

  与北方平原多利于骑兵行军的情况不同,南方山地多,水路四通八达,骑兵的优势在攻坚战中将大大削弱。所以南宋即便缺乏战马,无法进攻,但防御守城的时候,对方的骑兵也使不上劲,自然很难突破。

  而且北方人不习惯水战,士兵坐船容易头晕呕吐,相对于南方水师是处于劣势的。详情可参考赤壁之战时候的曹魏与东吴,按照演义里的说法,曹操因此被逼得只能用铁索将船连接起来,进一步引发了火烧赤壁事件,导致三国统一推迟了几十年。

  虽然宋朝军事孱弱,但是还是出了不少将领军事才能极强,在防御战略上贡献巨大。比如他们制定了江海防御要塞体系,就很出色。其川陕荆襄与长江作为防御主题,江淮之间作为藩篱缓冲,然后海防补充,这些基本都是天险,是北方的元军很难突破的。所以南宋可以大胆地将绝大部分军事资源都压在这条防线上,令元军很是头疼。

  在北宋以前,对外防御都是连成一线的,比如北方著名的长城。但到了南宋,在巴蜀地区开创性地采用了以点代面的防御策略。比如余玠的钓鱼城防御计划,就是最出色的体现,守了36年都不曾被攻破,期间还打死了蒙哥大汗,导致蒙古帝国分裂,是上帝折鞭的地方。而类似钓鱼城这样占据险要坚守很久的城在巴蜀地区还有20余座,大部分都易守难攻,城内可以种粮,补给充足,一度令元军十分头疼。

  南宋有了这些地利优势,导致元军屡屡遭遇前所未有的败仗,损失惨重。当然了,江海防御要塞体系一旦被突破,就等于南宋失去了大部分军事资源,灭亡指日可待。

  最不忍卒读的便是南宋的历史,它明明有强大的资本,可以说是国力鼎盛,收复失地打败金国、蒙古都不成问题,却因为宋太祖赵匡胤的一个国策一直弱成这样,真是令人惋惜。

       历史教训,历历在目。

  真是印证了那句话——不可穷兵黩武,但忘战必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