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同性关系能在进化中保留下来?
同性关系其实相当普遍,它在不同的人类社会中约占个体的2 - 10%,并且已经有研究表明,它受到了基因的影响。
但令科学家好奇的是,同性性行为展现出了一种达尔文悖论,也就是说,它似乎没有提供明显的生殖或者生存益处,但仍然在进化的过程中被保留了下来。
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与同性性行为相关的基因,在进化过程中一直存在?鉴于进化依赖于基因通过繁殖而代代相传,那么这些基因又是如何以及为什么会遗传下来的呢?
在《自然·人类行为》上发表的一篇新论文中,科学家测试了一种可能的解释:与同性性行为相关的基因,对没有同性性行为的人也具有进化上的有利影响。具体来说,他们测试了那些相关基因是否也与拥有更多异性伴侣有关,这因此有可能赋予了一种进化优势,解释了这些基因为什么得以保留。
英国生物样本库(UK Biobank)是一个包含基因和健康信息的巨大数据库。在这项新研究中,科学家使用了来自英国生物样本库超过35万人的基因数据。同时,这些参与者回答了他们是否有过同性伴侣,以及他们在一生中有多少异性伴侣等问题。
随后,研究人员进行了全基因组的相关研究,简单理解,这种技术能够扫描具有某种特定特征的人身上的共同基因,从而确定一组基因在有同性伴侣的人身上是否更为突出。
团队分析了数以百万计的个体遗传变异,与那些自我报告的变量之间的关联。对于先前提到的有关同性或异性伴侣数量的那两个变量,他们发现,不仅存在一个或几个相关的遗传变异,而是有很多,这些变异遍布整个基因组中。每种遗传变异的效应都很微小,但加在一起则带来了明显的效应。
他们发现,在从未有过同性伴侣的人群中,与曾经有过同性伴侣相关的那些遗传效应,也与拥有更多异性伴侣相关。换种更简单的方式来理解,一些有关同性关系的基因可能具有多种功能,它们同样可以为异性恋带来益处。
团队随后继续尝试重复和扩展他们的发现。首先,他们在一份独立样本中成功地重复了这项主要发现。
其次,他们测试了另一种情况:如果对同性性行为采用不同的定义,这一结果是否仍然成立。例如,如果收紧对同性性行为的定义,只包括那些主要或完全拥有同性伴侣的人(而不是包括任何曾有过同性伴侣的人),结果是否仍然成立?他们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一致,但由于研究的子样本较小,统计置信度相对更低一些。
然后,他们测试了外表吸引力、冒险倾向和经验开放性这些特质是否能帮助解释这样的结果。换句话说,与这些变量相关的基因是否既与同性性行为相关,也与异性恋中的异性伴侣相关?
团队发现了一些证据表明,这些变量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主要结果仍然无法被完全解释。因此,对于这些基因究竟如何赋予进化优势,仍然没有得到一种可靠的理论。合理的猜测是,这可能是一个复杂的因素组合,通常会使某人在整体上变得“更具吸引力”。
除此之外,为了研究假设的进化过程是如何展开的,研究团队还构建了一个繁衍数代的群体的数字模拟。
模拟表明,原则上,研究结果所涉及的遗传效应,确实可以在人群中维持同性性行为,即使这种特征本身在进化上是不利的。关键的是,模拟还表明,假如与同性性行为相关的基因不具有任何有利效应,那么这种行为则会从人群中消失。
这些发现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同性性行为的进化维持的有趣线索。但研究人员也表示,目前的研究仍然具有一些明显不足。
比如,一个明显的局限是,目前的结果是基于现代西方白人参与者的样本,因此还不知道这一发现在多大程度上适用于不同地区和时代的其他种族或文化群体。未来,使用更多样的样本研究或许可以帮助更全面地了解这个问题。
原文作者:Brendan Zietsch(昆士兰大学副教授)
编译:Homoko
#参考来源:
https://theconversation.com/why-has-same-sex-sexual-behaviour-persisted-during-evolution-166571
http://www.natureasia.com/en/research/highlight/13793
https://cosmosmagazine.com/people/social-sciences/genetic-evolution-homosexuality/
原理
科学,照亮黑暗的蜡烛。
1443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