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希彦 · 天下唯不言之教最不可及

文:刘希彦
最重视诗词文章的国家,几千年文脉,文人何止亿万,诗圣却只有一个,就是杜甫。到了今天,喜欢杜甫的人已不多,不像陶潜、李白、苏轼,人人都读得来。我们的文化曾经最热衷树立圣人,如今圣人在我们这个国家早已风光不再,至圣先师孔子对很多人来说只是个名词,至于医圣、乐圣、书圣,则鲜有人知。多少人读古诗词,遇杜甫而不入。
读杜甫,身体要强壮,肺活量要大,“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赠李白》);“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寻常气量读不得,摸不着头脑,白受惊骇,不如读些“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来得舒适。
读杜甫,情要炽血要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赴奉先咏怀》);“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新安吏》)。冷淡之人读不得,洁癖之人更读不得。
他在元气最饱满的盛唐时代写出了元气最饱满的诗歌,“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至今仍是绝响。
世人学文,若从文入手,必不能得精髓,须得学人,学成了杜甫这样的人,自然能写出这样的诗。欲学其人,须得知道其人何以成为其人。杜甫之所以能成为杜甫,有一个人是不得不说的,就是公孙大娘。
这位擅舞剑器的女舞者,没有人封她为舞圣,但她的水准当不在任何一个行当的圣人之下。据记载,观看了她的剑器舞,画圣吴道子体悟到用笔之道,草书之圣张旭也书法大进。她的雄妙后人无缘得见,若不是杜甫,她险些成为一个空洞的历史名词。直到四岁的杜甫见到了她,她才在五十年后被记录在了下面要讲的一首诗里。杜甫也成为了被她影响的第三位圣人,很可能是影响最深的一位。
五十年后,久经丧乱的杜甫偶遇公孙大娘的弟子舞剑器,唏嘘感慨,回忆起当年在郾城亲见公孙大娘的情形,写下了这首《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㸌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
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
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塘石城草萧瑟。
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试举几位几千年来气象大的诗人,屈原胜在灵幻,李白胜在超逸,韩愈胜在沉雄。杜甫则兼而有之。若无此手段,怎敢正面迎敌实写公孙大娘的直击现场。设想屈子和太白措手,只怕也是四两拨千斤的轻轻缭绕一番,绝不敢硬生生拿肉肩膀扛此巨鼎。且看起手:“四方”、“山”、“天地”,如此大的开阖,如此重的用色,就为描写一个舞姿。尤其“低昂”二字,天为之低,地为之昂,神乎其力。
“一舞剑器动四方”,“天地为之久低昂”,此二句想落天外,是太白之风。接着羿射日落,帝出龙翔,奇幻难测,是屈子之笔意。从“临颍美人在白帝”至结尾如老生之念白,稳稳当当,顿挫之间见凛凛风神,是韩公之手腕。
哪里是杜老的本来面目?“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便是。说实又虚,虚中裹实,缥缈中现雄奇,奇幻里藏力气。再续上“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一句,既真且厚,余韵不绝。读杜诗,于真厚中求之,方得其本色。因其真厚,所有的力量被蓄积了起来,愈发的势不可挡,他的每个字都仿佛挟着浩浩的长风横扫过天地。
他的诗首先不是意境,而是力量,这是中国的诗人里极其稀有的。总之,在他之前,没有人的歌喉有这么粗壮雄阔,之后也没再有过。
公孙大娘本是玄宗御前的侍奉,四岁(一说六岁)的杜甫在郾城这么个小地方见到她的表演,不能不说是奇缘,也许是冥冥中的安排。小孩子对事物的接受不是头脑,而是能量的直通,如此的高能量进入了他的身体,自然成了他生命的标杆,亦是底色,有这碗水垫底,他成为日后的杜甫才有了可能。
今天的孩子如果还能去读这首诗,便是见到了杜甫,亦间接的见到了公孙大娘,这便和当年杜甫便是一样的幸运了。这就是为什么要读这些名篇,因为要趁年纪小的时候见过。一旦年纪大了,头脑复杂了,见字是字,字字考究,接收能量就难了。记得我年幼时读这首诗,瞬间进入了一个天地,只觉得被一团云气挟裹着遨游了一番,回过神来,字面上又不是很懂,亦不关心,大概这就是所谓的得意忘言吧。
杜甫云“吾祖诗冠古”,他的祖父杜审言是有名的大诗人,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与李峤、崔融、苏味道被称为“文章四友”。他的先祖李预是北魏的大将军。他的伯父杜并是为父报仇而死的大名鼎鼎的孝子。他的母族亦是大族,亦多孝悌之士。但是,对杜甫影响更大的,恐怕还是他的姑母。
杜甫的母亲早逝,寄养在姑母家。姑母是一个时时处处替别人着想的人。有一年时疫,杜甫和姑母的儿子双双染病。有巫医说,病人须睡在东南方才有活下去的希望,姑母把这个位置留给了杜甫,自己的儿子却因疏于照护去世了。这样一位姑母帮他奠定的人格基础,应当大过那些伟大而虚幻的先祖,更大过那些教诗书礼仪的先生。公孙大娘影响了三位圣人,也未必与他们交过一言,天下唯不言之教最不可及。

后记:

文因心生,流传千古的诗句之所以能出现在这个世上,盖因有至诚至真至大之人。生为中国人,最幸运的莫过于这几千年的道统文脉未断,纵然不能出经入史,仿佛先贤一二,无事翻出几句诗文,怡怡情印印心,就当是旅游,在古往今来这些最通透浩瀚的灵魂里旅游一番,熏习出些格局气象来,亦是莫大的幸事。

山川养逸气,天地化滞人。诗词文章得之于天地,而生于人心,人心是更大的天地。诗之所以是诗,因其不做逻辑想,不落文字相,只能以心印心。不落头脑,不着实相,便能化人。

——刘希彦

(0)

相关推荐

  • 书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书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 怀盛唐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唐代三绝,即:"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这是唐朝文宗皇帝向全国诏书御封的. 但是还有一位姓为公孙的女 ...

  •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赏析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这首诗,对于杜甫本人来讲,是一首不平凡的诗.为什么?因为这首诗所记录的主人公公孙大娘以及她的剑器舞,她弟子的剑器舞,从开元五年,到大历二年,间隔五十年,几乎串联起 ...

  • 徐文兵/刘希彦/余浩:我们不是反对你吃水果,而是阻止你毁掉身体!

    中医似乎总在跟"现代医学"唱反调.余浩每天看病后都要交代病人不要吃水果,这些病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常问为什么呢?徐文兵坚决反对为了减肥.美容.长寿等各种目的"每天一个苹果& ...

  • 刘希彦:两把钥匙打开一切疾病的锁

    病例 吃出来的病 我曾经治过一个浑身皮肤瘙痒的病人,特别是到了冬天,她的病情更加严重.经过辨证,她是阳明里热,肠胃里头不干净,是典型的阳明证. 这个病辨证不难,只是治疗后,病情反反复复,不能彻底痊愈. ...

  • 肥胖的原因以及中医的减肥方法(by 刘希彦) | 中医学习笔记

    "三月不减肥,四月徒伤悲,五月路人雷,六月伴侣没,七月被晒黑,八月待室内,九月更加肥!十月相亲累,十一月没人陪,十二月无三围,一月更悲催,二月不知谁." 这是很流行一首打油诗~ 相 ...

  • 生大病的多了!刘希彦:万病出表皆是好事

    长疮的少了,生大病的多了 有人说现在人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高,医疗技术越来越好.但我们日常感受到的似乎与此有差距:时下肿瘤类.器官衰竭类.心血管类.中风类的大病越来越多,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且呈年轻化趋势. ...

  • 刘希彦·高血压其实不算什么

    口述:刘希彦 文字整理:张琼 用道家思维解读高血压 我是研究汉传古中医的,就是汉代之前的中医,汉代之前的古中医是道家思维的.道家思维又是什么呢,说简单些,就是顺应一切天地之间的自然规律.既然用道家思维 ...

  • 刘希彦:为何不孕不育越来越多?

    刘希彦 国学研究者 国学研究者,在古中医.红学.古琴等传统文化领域皆有涉猎.著有<至简古医--道鉴伤寒论>一书. 导读   我们把西方的生活方式搬过来的时候,要想想这一切是不是真的适合我们 ...

  • 冬季逆天而行的代价,你知道吗 | 刘希彦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问题:北方的冬天每年在来暖气之后医院里的病人要比来暖气之前多得多,尤其是儿科门诊,儿童的感冒.腹泻等病症全面爆发,这是为什么呢? 我要讲的就是,北方人在冬天使用的暖气已经成为 ...

  • 刘希彦:长疮的少了,生大病的多了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 刘希彦:长疮的少了,生大病的多了 采访者:张琼 有人说现在人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高,医疗技术越来越好.但我们日常感受到的似乎与此有差距:时下肿瘤类. ...

  • 《伤寒论》真谛:病岂能治?要给病找去路 | 刘希彦

    导读现在大家逐渐都接受了一种观念,就是世上没有能治病的药.既然这样,中医又是怎么治病的呢?真正的传统中医不是治病,而是给病找去路,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体系,就是一个给病找去路的辨证体系. 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