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说话第一步 学会倾听》

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曾遇到或听说过类似以下的情形:父母苦口婆心地劝导孩子,孩子却只觉得父母只懂得说教;妻子想要跟丈夫聊聊家长里短,但丈夫却只想要一个人独处;有了开心的事想要跟朋友分享,对方却一副心不在焉的模样……我们总是希望能够跟重要的人实现同频,但现实中我们与他们却往往是身处两个不同星球。沟通的问题出现在我们生活里的方方面面,而我们却鲜有手段却解决。

本书《好好说话第一步 学会倾听》,是美国家庭婚姻心理治疗专家麦克·P·尼克斯博士的著作。尼克斯博士在这本书中指出,沟通是双向的过程,不仅仅说者需要努力改善语言表达技巧,听者也同样需要掌握倾听的技巧,真正做到同理,从而有效改善人际关系

全书分为四个部分:为什么倾听如此重要;我们为何无法倾听;倾听的技巧以及人际关系中的倾听。今天要介绍的就是其中第一部分的内容:为什么倾听如此重要。

同理心最重要

倾听不是一只耳朵进,另一只耳朵出;也不是毫不走心的随声附和;更不是以专家或者过来人的身份提建议。倾听的核心要素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词——同理心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是为什么想要向他人做表达的。除了工作方面的事务性对话以外,我们的表达往往是蕴含着我们的情感性需求的。

我们需要赞美,我们需要被肯定,我们需要安全感,我们需要与他人建立亲密连接,我们需要被欣赏……这一切的情感性需求,背后都指向同一个方向,即我们需要有人能跟我们“感同身受”。正因为如此,同理心成为了有效倾听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倾听的作用

1.倾听可以塑造自尊

心理学研究指出,幼儿在一岁半到两岁前后,会开始形成关于自我的意识;而等到了四五岁的时候,他们的性格便已基本塑造成型了。在这个过程中,婴幼儿“被倾听”需要的受满足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自尊程度。

婴幼儿的自我意识强化是分层次而进行的。一开始他们只会通过哭泣、微笑等信号来表达自己的需求;随后开始表现出对父母关爱的需求;再接下来孩子开始学着探索内在世界;随着开始掌握语言工具,孩子可以更主动地来表达自己了。

在这四个阶段里,如果孩子“被倾听”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他们可能会退缩到自己的内心世界之中,塑造形成害怕被拒绝、不愿意认识陌生人、不愿意寻求新的经验等消极性格特点。

2.倾听可以拉进人际间距离

我们每个人,都是生物个体与社会身份的合集。同样的,我们每个人的心理自我,也都是由“私我”和“社会我”共同组成的。如果两者能够保持一致,我们就能拥有完整且统一的人格,否则的话就容易陷入到“真我”与“假我”的冲突之中了。

人际交流,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我们需要与他人分享自身经验,从中获得满足感、被需要感以及被理解感;我们也同样需要倾听他人的想法,吸收信息,同时见证他人的生活、社会经验。他人就像是一面镜子,帮助我们映照出真正的自我,从而找到与他人相处的合适距离。

如果缺少了这个交流分享的过程,我们可能会害怕接触陌生人并与他们建立起相对密切的关系。而由于网络的发达,每个人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实现浅层次的人际交流,结果可能引发我们可以自给自足的幻象,进一步削弱了我们追求深度交流的动力。


前面我们讲到了,倾听可以帮助我们塑造自尊,可以帮助我们拉近人际间距离,而倾听的关键就在于拥有同理心。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导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难做到有效倾听呢?下一篇就将讲到这个问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