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背后的目的
疾病并非莫名其妙、无缘无故跑来找我们的,赛斯说「疾病本身有时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包含你得了失眠、感冒、胃痛、或慢性病等等,背后都有意义、目的与理由。它们是你探索心灵,了解自己的过程。
「所有的疾病都被病人暂时接受为自己的一部分,这即为其危险所在。」很多人已把疾病视为自己的一部分了。例如退化性关节炎、过敏性鼻炎、高血压、糖尿病,被人格接受为它的一部分,然后乖乖地固定吃药,上医院复诊,彷佛已是日常作息的一个环节,这疾病被个人标签化,最后甚至跟它还产生了感情。如果病好了,个人还会怅然若失,反而不知怎么过日子,这就是常常慢性病难以摆脱的原因,它根本就与此人合而为一了。
「我们自己内在不愿放弃这已视为自己的那一部分,即便这部分在作痛或于己不利,在这后面有很多理由。」赛斯说我们不肯让病走掉,是有道理的,也可以说人有时候会有生病的需要,纵使它可能带来困扰不适。
例如有些家暴个案,救出来一段时间,明明知道回去有可能会被打,还会再回去那男人的身边,因为已经习惯了。减肥也是一样,想要跟胖胖的身材告别,但却发现已经跟它产生情感,习惯那种"fu"了。所以人要脱离惯性模式并不容易,是以有些人反而会害怕变有钱、成功或一直很顺利的状态。
再者,疾病虽然造成疼痛,令人不快,但是我们心理的某个部分会不分青红皂白地接受它,因为它是一种感觉,一种鲜明的感觉。任何刺激与反应代表着感觉,而感觉是意识认知自己的一种方法,无论是畅快、痛苦或快乐的感觉,意识都会欣然接受,身体意识也是如此。
感觉至少让人知道他还活着、存在着,没有感觉是一件很恐怖的事,因为死人就没感觉了。就像有些青少年功课不好,得不到老师关注的眼神,而去故意惹老师生气,因为至少有感觉,被人家讨厌的感觉也是感觉啊,老师跟全班同学有注意到我,总比被老师忽略当空气好得多。
人格以肯定的态度接受所有的刺激,所有一切的觉受,人格都接受,包括酸甜苦辣、喜悦悲哀与病痛。有人问,为什么上帝不创造一个喜乐无忧的天堂,而要创造这么多的痛苦?在宇宙的本质里面,纵使是痛苦,也都是一种欢喜,因为在表面是痛苦,于其下则是「感觉」,它是意识接受与熟悉自己的方法。所以遭逢劫难或重病的人对生命的感觉比一路顺遂、无忧无虑的人,所体会的还多得多。
纵使你自我意识觉得屈辱、失败,可是你底下的人格,对它而言只要是感觉它都是欢喜的。所以为什么我们人生会很戏剧化,要的就是对比与感觉,这是很深很深的境界了。存在的本质是一切都是欢喜的,即使苦痛也是,但是在自我意识会被区划出来。
虽然病痛也会被身体意识欢喜的接受,但它毕竟是阻碍性的行动的展现,是要告知你需要改变、调整心态,要把能量转向用在建设性的方面。赛斯说,身体要健康不难,如果我们不把错误的概念投射到我们的身体上,身体自然会健康。
~取材自灵界的讯息赛斯书第13章与读书会许添盛医师主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