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熟了
石榴熟了
■陈静
中秋赏月,往往会点香祭祖,香案上自然少不了月饼、糕果、花生、菱角,更少不了石榴。石榴红红火火,像征多子多福,富贵满堂。
常见的石榴有玉石榴和火石榴之分:火石榴开花,火红一片,果实也像红灯笼,喜庆得很,籽儿也晶莹中泛着微红;玉石榴开花,洁白如雪,果实鹅黄,籽儿温润剔透如水晶一般。石榴营养价值极高,具健胃提神、止血明目、延年益寿之功效,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据说石榴是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传播到中国的,还流传着一段美丽的传说。
张骞到达西域安石国以后,在他住的房子门前,有一棵树繁花怒放,色艳如火。张骞甚为喜爱,经常站在其旁观赏,后经打听得知是石榴树。后天旱,石榴花叶日见枯萎。张骞不时担水浇灌,从而使其枝叶返绿,榴花复艳。
张骞完成使命回中原时,安石国国王赠金送礼他皆不要,却请求带回那棵石榴树,国王欣然应诺。不幸的是张骞在归途中遭匈奴人拦截,在冲杀中将那棵石榴树失落了。张骞人马到了长安,汉武帝率百官出城迎接。正在此时,只见一位著红裙绿衣的妙龄女子,气吁吁,泪滴滴,向张骞奔来。
汉武帝及百官皆惊,不知出了何事。张骞定睛一看,也大吃一惊,这不是在安石国下榻时被自己哄出门的那位姑娘吗?原来,张骞起程的前一天夜里,他的房门被轻轻叩开,只见那位姑娘正向他施礼,请求与恩人一同前往中原。
张骞一时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暗想必是安石国的使女想随自己逃往中原。自己身为汉使,不能因此惹出祸端,于是将其劝出门外。不想今日她又追来。张骞问道:“你不在安石国,千里迢迢追赶我们究竟是为何?”那姑娘垂泪回答:“奴不图富贵,只求回报浇灌之恩,中途遭劫,使奴未能一路相随。”
言罢忽然不见,旋即化为一棵花盛叶茂的石榴树。张骞恍然大悟,向汉武帝禀报了在安石国浇灌石榴树的事。汉武帝大喜,命花工将其移植到御花园中,从此中原大地就有了石榴树。
潘岳在《安石榴赋》中写道:“榴者,天下之奇树,九州之名果,滋味浸液,馨香流溢。”
我家老屋后面,有一棵老石榴树,是玉石榴。树龄已有六十多年了,那还是父亲年轻时栽的。花开花谢,果熟蒂落。石榴树下,半个多世纪留下多少童年的记忆。
年少时,每逢干旱季节,常见父亲担水浇灌,祈盼秋天的累累硕果。青黄不接,饥肠辘辘时,也梦想石榴树下能走出一位红裙绿衣的姑娘,施舍点甘甜的美味。
这棵老石榴树由于饱经沧桑,吸收天地之精华,储存了得天独厚的营养,所以石榴吃起来口感特别好:汁多味甘,满口生津,比起市面上卖的,少了许多酸涩。
石榴花开的季节,婆娑的绿叶衬托满树的白花,繁星点点,似瀑布流淌,像飞雪飘舞,引来蝴蝶和蜜蜂徜徉其中。每到花落挂果时候,总有一些玩皮的孩子在石榴树下逗留,母亲会拿着小树枝吓唬他们:孩子,走吧!没熟呢。中秋时节,好像读懂了主人的丰收期盼,绿裙素衣的姑娘,纷纷挑着沉甸甸的灯笼款步走来。
石榴熟了,除了我们兄弟仨盆满钵满,饱尝甘甜之外,三庄四邻跟着沾光:你三我五,那才叫有福同享! 长大进城了,每逢中秋,父亲总会提前几天摘下石榴,招呼我们兄弟仨回去平分秋实。2005年石榴挂果的季节,父亲走了。整整9年间,母亲又接过了父亲的任务。每逢中秋,老人家会用竹竿绑着铅丝和网兜,套下一个个石榴,等着我们仨回去。
家前屋后栽几棵石榴,是农家乐意的事,寓意全家都能像石榴籽儿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相互关爱,多子多福,红红火火,吉祥如意。
母亲进城已经六年了,现在老宅也拆了,石榴树也不在了,只剩下光秃秃的几截树桩。石榴熟了,可再也吃不到老家的石榴了。
2020年秋
陈静,男,1961年7月出生,原名陈永明,渔沟中学毕业。闲暇时偶有舞文弄墨,信手涂鸦,发些感慨,很少有文章发表。平时喜欢寻石访仙,游山玩水,疯疯癫癫,常被戏谑。曾在《淮海晚报》、《淮阴报》发表过几篇小文,《一段令人难忘的奇缘轶事》收入《淮阴文史资料》第二十三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