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课堂】元曲概略
讴阳国艺学馆
元曲概略
○
讴阳
诗
词
课
堂
中国古典文学素有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的说法,这里的曲,就是元曲。诗词与音乐有关,曲也一样,与音乐和戏剧紧密相关。
清代李调元写了一本书《雨村曲话》,里面引话说:“三百篇后变而为诗,诗变而为词,词变而为曲。诗盛于唐,词盛于宋,曲盛于元之北。北曲不谐于南而始有南曲。南曲则大备于明。”这段话告诉我们,曲与词有渊源,曲是在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有的词调直接衍变成了曲调,有些曲调名、体例本身来源于词,曲的小令源于散词,曲的联套(套数)源于联章词……所以说,曲自宋而来。
那么,词是怎么变成曲的?我们知道,词曲都是音乐的孪生体,词是用来配燕乐的,燕乐是北周以前从印度中亚细亚经新疆甘肃传入中原、以琵琶为主要演奏乐器、隋唐普遍流行的音乐。到了南宋和元,金和蒙元对中原的入侵,与燕乐不同的胡乐在北方大兴,词不与之能配,只有“更造”,于是出现了与胡乐相配的新型歌词——曲。
曲与词是有区别的。词的字句大致一定,曲的字数没有一定,有些曲调还有增句现象。尤其是词的衬字少,少有用三个衬字以上的,曲的衬字很多,有时候衬字多于正文。押韵方面,词大致依用诗韵,曲的设韵另成系统。词讲平上去入四声,曲则讲平上去三声,入声没有了。曲比词还有不同,比如绝大多数是单调,语言上更加口语化等。
因北曲不谐于南方,所以曲分南北。在元代,南方后来兴盛的传奇用的是南曲,即江南音调;北方盛行的杂剧和散曲用的是北曲,即中州音调。南曲在明朝颇为兴盛。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元曲是指北曲。自然,北曲和南曲也有不同的个性,仅风格而言,北曲豪放,南曲柔婉。
元曲可分为杂剧与散曲。杂剧是带科白(动作和道白)的歌剧剧本,属于戏剧,只能用联套。散曲不是戏剧,与词很接近,是长短句。用于吟咏,小令、联套皆可。
小令是一首单调的曲文,与平日一首诗、一阙词差不多。每首小令,都是一韵到底的。它讲究“重头”,即用同一曲调并依照该曲调规定的同一曲律作两首或以上的曲词,有点像我们今天歌曲中两段或以上的歌词,内容不同,形式一样。当然,“重头”的曲子,每首用韵可以不同。
所谓联套,也叫套数和散套,分散曲联套和杂剧联套两类。它是将同一宫调(简单说,有点像今天唱歌用的调门)的若干支曲,按一定规则连缀起来,不带科白(动作和对白),全套一韵到底,每套有《尾》(也叫“煞”“煞尾”),表示全套乐曲自成一个整体。也有不带《尾》的,如以“带过曲”作结的就没有《尾》。
讴阳书法
欧阳滋生
访员出身,江西省杂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省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江西书画院特聘画师。以教书匠、做嫁衣为业,职事文科教学、文艺编辑,已出版个人册子《枕畔流萤》《伊甸蛙鼓》《扁舟煮酒》《无风的随想》《雪犁》《澡雪集》等,受奖若干。
讴阳国艺学馆
欢迎扫码关注
编辑:念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