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卒中是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首位原因,其中缺血性卒中占比80%。对于缺血性卒中超急性期治疗,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包括静脉溶栓及血管内治疗。
随着静脉溶栓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患者得到救治。本文介绍一例高龄患者近期使用过低分子肝素及口服抗凝药物,但是经过一番排除禁忌,给予静脉溶栓治疗,患者最后痊愈出院。
患者,78岁,女性,因“突发右侧肢体无力1 h”急诊就诊。查体:神志清晰,运动型失语,双瞳孔等大等圆,φ≈2.5 m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灵敏,双眼向左凝视,右侧鼻唇沟略浅,右上肢肌力0级,右下肢肌力2级,左侧上下肢肌力V级,左侧共济运动正常,右侧针刺觉减退,右侧病理征( )。美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14分。追问病史,患者有冠心病20余年病史,10年前曾因心房颤动于外院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结合患者失语 凝视 锥体束征、心房颤动病史、NIHSS 14分,高度考虑前循环大血管闭塞。
急诊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未见大血管闭塞,左侧大脑中动脉狭窄,左侧大脑中动脉血管稀疏。
患者无大血管闭塞,且家属觉得患者年龄较大,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和治疗风险太大,拒绝行DSA。在时间窗内,唯有看看能否行静脉溶栓治疗。
询问患者家属,患者1天前因胸闷心慌,当时肌钙蛋白0.12 ng/ml,外院给予低分子肝素钙4100 IU,皮下注射治疗。患者因为心房颤动,长期口服抗凝剂,2天前还口服利伐沙班。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在时间窗内,对正在使用抗凝药物患者的用如下用药建议[1-2]。
与普通肝素相比,低分子肝素不延长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T),但作用时间更长,因此24 h内使用过低分子肝素患者不适合静脉溶栓治疗,可能增加溶栓后出血风险。新型口服抗凝剂(达比加群、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已成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预防的一线治疗。达比加群为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另一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阿加曲班为针剂。一项前瞻性[3]AIS研究纳入了65例联用阿加曲班与rt-PA的患者,出血转化率为4.6%,血管再通率为61%。基于上述依据,难以确定正在使用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患者是否适用静脉rt-PA治疗。达比加群拮抗剂依达祖麦布(Idarucizumab)可在2~3 min阻断达比加群的作用,经谨慎选择的病例可考虑在拮抗达比加群治疗后予以静脉rt-PA治疗[4]。对于服用新型口服抗凝剂(达比加群、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时间已超过48 h的患者(假设肾代谢功能正常),是可以使用静脉溶栓治疗。再次详细询问家属,患者1 d前(10月11日)下午13:30左右皮下注射,现(10月12日)下午18:30,故已过24 h,另外,患者是前天(10月10日)上午8点钟左右口服利伐沙班,后因胸闷心慌,至外院急诊就诊,未再口服药物,现(10月12日)已下午18:30,也就是口服利伐沙班已超过48 h,跟患者家属沟通,家属也积极配合,同意静脉溶栓治疗。最后,家属签字同意后,给予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卒中患者进入医院到静脉溶栓开始给药时间(DNT时间)控制60 min以内。静脉溶栓24 h后查体:神志清晰,对答切题,双瞳孔等大等圆,φ≈2.5m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灵敏,双眼无凝视,右侧鼻唇沟略浅,右侧肢体肌力IV级,左侧上下肢肌力V级,左侧共济运动正常,右侧针刺觉减退,右侧病理征( )。NIHSS:6分。住院1周,NIHSS评分3分,患者能够下地活动后出院。3个月后随访,mRs评分1分,基本能够生活自理。
对于本例患者,最后能够获得良好的预后结局,主要因为:1.家属对于静脉溶栓的支持,一名家属因为亲戚使用过获得非常好的效果,对溶栓药物有非常好的依从性,所以,继续加大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宣传,让其及时发现,及时拨打120,及时受到良好治疗,非常有必要。2.卒中小组医师或急诊医生熟练掌握最新诊治指南,临床诊治过程中详细询问病史,排除相关禁忌,患者最终获益。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51(9):666-6822.中国卒中学会科学声明专家组.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中国卒中学会科学声明.中国卒中杂志,2017,12(3):267-284.3.Barreto AD,Alexandrov AV,Lyden P,et al.The argatroban and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stroke study:Final results of a pilot safety study[J].Stroke,2012,43:770-775.4.Pollack CV,Reilly PA,Eikelboom J,et al.Idarucizumab for dabigatran reversal[J].N Engl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