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识人之法|辨伪法

辨伪法

辨伪,就要不单从言行来看人,而是要探求其行为动机。本文列举了一些“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表现,从这些表现可以看出,看人就要看他的来龙去脉,不能单以言取信,以貌识人。

何谓观其所由,以辨依似?夫纯讦性违,不能公正。依讦似直,以讦讦善,纯宕似流,不能通道。依宕似通,行傲过节。故曰,直者也讦,讦者亦讦,其讦则同,其所以为讦则异。通者亦宕,宕者亦宕,其宕亦同,其所以为宕则异。

怎样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行为动机来确定他是否表里如一呢?如果仅以揭发别人的过失为目的来识别人,是违背常情的,这也不能做到公正待人的。因此,当面揭发别人的过失,这种行为看起来很正直,实际上是在攻击好人。如果完全放纵自己,这样看起来很自由,其实并不能使人进入正道。因此完全放纵自己的举动,看起来很好,超脱潇洒,但实际上是行为傲慢,生活没节制。所以说,正直的人会揭发别人的过失,专好揭发别人过失的人也爱斥责别人的过失,他们的斥责做法看起来是一样的,但斥责的目的是不一样的。潇洒通达的人放纵不羁,放荡的人也是同样,他们的行为相同,但放纵的原因却不一样。

然则何以别之?直而能温者,德也;直而好讦者,偏也;讦而不直者,依也;道而能节者,通也。通而时过者,偏也;宕而不节者,依也。偏之与依,志同质违,所谓似是而非也。

那么怎样才能区别他们的不同呢?性格温和的人,具有中庸的美德;性格正直却好揭发别人的过失的人,就有偏激的倾向;好攻击别人而自己又不正直的人,就是表里不一的人。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节制自己行为的人,就具有通达的性格。通达得过了,就会放纵别人,这就有了错误的倾向了。放纵而不节制自己的人,就是表里不一的人。这种错位而导致的错误倾向和表里不一,其实他们的表现是一样的,但性质却是不同的,这都是似是而非的表现。

是故轻诺,似烈而寡信。多易,似能而无效。进锐,似精而去速。何者,似察而事烦。讦施,似惠而无成。面从,似忠而退违,此似是而非者也。亦有似非而是者。大权,似奸而有功。大智,似愚而内明。博爱,似虚而实厚。正言,似讦而精忠。夫察似明非,御情之反。

因此有的人轻易向别人许诺,看上去很讲义气,实际上很不守信用;有的人做事方法多变,看上去很有能力,实际上没有效果;有的人喜欢刻意进取,看上去似乎善于观察事物,实际上只会添乱;有的人表面上很顺从,看上去很老实,实际上背地里却完全变调。这些都是似是而非的表现。也有似非而是的情况。有的人权力很大,看上去像是滥用职权的奸臣,实际上为国家建了很大的功勋;有的人非常聪明但不外露,看上去很愚笨,实际上很精明;有的人具有博爱的胸襟,看上去很虚伪,实际上却是很深沉淳厚的;有的人爱说实话,看上去是在斥责别人,实际上是非常忠诚,都是为别人好。所以要认真观察,才能辨别清楚似是而非和似非而是的不同表现,掌握真实情感的正反两种情况。

有似理讼,其实难别也。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得其实。故听言信貌,或失其真。诡情御反,或失其贤。贤否之察,实在所依。是故观其所依,而似类之质可知也。

这些道理看起来很容易明白,但实际上难以区别,不是天下最精明的人,又有谁能把握住假象下的真实情况呢?所以要是仅仅是听对方说的话,轻易就相信对方的神色表情,有时就会失去对真相的了解。要是怀疑真相而去相信假象,有时就会失去真正的人才。所以观察一个人是否贤明,必须看他行动的内在动机。从而通过观察他的内在动机,就可以知道他具有什么样的品质了。

(0)

相关推荐

  • “性恶论”是对荀子的误读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教授 梁涛 说到孟子.荀子的人性论,学术界最流行的说法是孟子主张"性善",荀子主张"性恶",但这种看法实际是有问题的." ...

  • 五种惹不起的小人相,表里不一,不可深交 百发百中

    算命先生提醒:奇准无比!                                                                                        ...

  • 面相学-五种惹不起的小人相,表里不一,不可深交

    面相学-五种惹不起的小人相,表里不一,不可深交

  • 古人识人方法(二十三)---辨伪法

    转自:大道无恒的博客 识人难,难识人,人难识.请看古人的识人方法二十三 辨伪法 辨伪,就要不单从言行来看人,而是要探求其行为动机.本文列举了一些"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 ...

  • 古代识人之法|甄伪法

    甄伪法 甄伪之法是通过主动考察来辩识人才.但其并非完美无缺,其中"醉之以酒而观其侧"就不是一种值得肯定的方法.但是就其大多数基本方法而言,甄伪之法还是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和较高的理论价 ...

  • 中国古代识人之法,神准得令人惊叹!

    纵观中国历史,善于识人者比比皆是,周文王渭水河畔识得姜太公,吕太公挑选无赖刘邦为婿,曾国藩初会江忠源纵观--诸如此类的典故可谓数不胜数. 早在数千年前,中国古代就有了相关的理论书籍,如<周易&g ...

  • 古代识人之法|明智法

    明智法 本文论述了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是"智",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聪明程度,可以判断出他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以及可能获得成功的领域. 何谓观其聪明,以知所达?夫仁者,德之基也.义 ...

  • 古代识人之法|论短法

    论短法 本文论述了为什么观察人的缺点,就可以知道人的优点,这是因为缺点总是伴随着着优点而表现出来的,一定程度上说,缺点就是优点的的另一方面的标志. 何谓观其所短,以知所长?夫偏才之人,皆有所短.故直之 ...

  • 古代识人之法|探绪法

    探绪法 观察一个人的情绪波动可以考察一个人,因为一个人在心愿顺遂和希望破灭时,有非常明显的外在表现,从而可以从他的情绪波动来了解他的性格特点和不足. 何谓观其情机,以辨恕惑?夫人之情有六机,抒其所欲, ...

  • 古代识人之法|揆爱法

    揆爱法 本文阐述了"爱"与"敬"是一种人际交往的道德规范,通过观察一个人对敬爱这种道德规范的态度,就可知道他为人处世的成功与失败. 盖人道之极,莫过爱敬.是故& ...

  • 古代识人之法|品质法

    审誉法 一个聪明的人,可以通过对形势的准确判断,申时度势而作出的正确选择,从而赢得人们的称赞:一个意志坚定的人,可以通过对艰苦环境的考验而表现出的坚韧不拔的毅力,从而赢得人们的钦敬.据此可以看出一个人 ...

  • 古代识人之法|审态法

    审态法 本文讲述的是与上文讲述的"神"相关联的"情态",上文的"神"是内在的,以静态为主,本文的"情态"是外在的,以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