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前朝皇孙,赵孟頫靠什么,成为仅次于王羲之的,又一位“书圣”
如果说,书法界最有争议的,当属赵孟頫,不少人奉他为“圭臬”,而一部分人,视他为“俗书”的代表!
后者不乏很多名家,比如沙孟海、白蕉等等名家,白蕉先生在《书学十讲》中专门谈到:
我国的书法,衰于赵、董,坏于馆阁,查考的它的病原,总是囿于一个“法”字!
董其昌更是对赵孟頫的书法,进行毫不客气地批评,说他“因熟而俗”,“今人眼目,为吴兴(赵孟頫)所遮障”!
其实对赵孟頫的斥责和痛骂,在他生前就不断,其同窗好友,在他来访之后,竟然让人把他坐过的椅子扔掉,以示厌恶!
而喜欢他的人,认为他可比王羲之,是超凡入圣,正如孙承恩所言:
前代王孙,异时翰学。粹质令仪,高吟大作。绘事拟圣,墨妙入神。文采风流,照映后人。
后世的文徵明、唐伯虎、傅山、王铎、董其昌等等,无人不学他,他的书法影响后世700多年,无人可及!
甚至连元朝的皇帝忽必烈见到他,惊呼为:神仙中人!
赵孟頫是前朝宋室王孙,他在元朝历经五个皇帝而都得到重用, 被称为“荣际五朝, 名满四海”,这种地位,甚至是许多蒙古贵族都难以企及的。
作为儒学弟子,他靠什么力量,背负“贰臣”、“汉奸”的骂名,成为能诗善文,通经济之学,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的少见的全才!
答案就在他一生多次临摹的《道德经》中,他从《道德经》汲取精神力量,深知“上善若水”的力量,处众人之所恶,善于万物而不争,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 外其身而身存 。
他靠一己之力,在元人铁骑之下,为保留书画等传统文化,为改善南方百姓的生存状况,他委屈求全,和光同尘,不计个人荣誉,最终成为一代“书圣”!
靠《道德经》的支撑,他超越宋、元诸多书家,成为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齐名的“楷书四大家”。
他传世的小楷《道德经》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卷首为他亲手所绘老子像,整卷《道德经》精工中透静穆之气,稳健中露灵动之神,具赵体之典型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