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是一种心态
古代专门从事刻印章的人,一定想象不到那些用来维持生计的印章,被后人发掘出来供奉在殿堂,并称之为“艺术”。那些以刻章养家糊口的古代匠人,也许根本就没有成为“篆刻家”的梦想,只是一心一意地把顾客的要求反映到印章上,以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爽快,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很简单很俗气的供求关系,成就了古代玺印的不俗气象。
我小学毕业后,跟随父亲去外地就读初中,托父亲的同事在农贸市场找人刻了一方姓名章,那是我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印章。“印章”是文绉绉的称呼,我当时和众人一样都呼印章为“戳子”。当时我的书上本子上都盖着带我姓名的戳子,每次盖章的时候都感到不可思议,明明看上去不像文字的,印出来竟然是相当板正的自己的姓名。于是渐渐喜欢上了刻戳子。那时的我不懂什么是篆刻,闲着没事就琢磨,纯属娱乐。以后参加工作了,也还是喜欢瞎琢磨,因为没有以此维持生计的负担,所以天马行空,任意而为。以后阅读了一些关于篆刻的书籍,才知道刻印章也是一门艺术,篆刻好了,还可以被称为是“篆刻家”。于是一下子感到刻戳子神圣起来,但是没有神圣几年,便败下阵来,因为老是端着“神圣”的架势,使人头脑不清醒,手脚不灵便类似老年痴呆。便放松下来,不再去想成为“篆刻家”,不再满脑子的汉唐风云、魏晋风骨,只要闲着没事,刻时心情舒畅,管它东西南北风格。
近几年收集的印章料逐渐多起来,开始收集时恨不能尽天下美石,大有古代皇帝搜尽天下美女之意。后来发现这也是一种贪心,于是站在章料的角度想了一下:如果主子手段不佳,被冷落了,岂不又开演了“后宫怨”?于是放弃了这种痴迷,改成了偶尔收集几方,并美其名曰“与我有缘者得之”,有了这种心态,从此便不再欲火焚身,不再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了,渐渐文明起来,不再去做夺人所爱的勾当。
曾经学着别人的样子弄了一个刻戳子的润格,以为很风雅了,后来发现有了这个润格,使自己仿佛一夜之间变成了古代青楼的老板,从此底气不足,在穿金戴银的那些“客人”面前,如同一个小丑,丧魂落魄地左右逢迎,渐渐刻章的好心情没了,收集印章料的激情散了,想到那些历尽千辛万苦、不远万里、千里来到我身边的那些二八妙龄美石,被那些粗俗不堪、满脸横肉、浑身酒气、附庸风雅之徒玩弄于手掌之间,过后不知丢进哪个垃圾桶……便毛骨悚然,于是从此不润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