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红迷会茅山行】三天门外沐云雾 太上像前悟阴阳

三天门外沐云雾  太上像前悟阴阳

——仪征红迷会茅山之行活动日志

7月1日,迎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仪征红迷会的10余名会员兴致盎然地前往镇江市句容茅山风景区游览。虽然天公不作美,但是茅山“山美、道圣、洞奇”,雨中登茅山也是别有一番意境,尤其是欣赏到难得一见的流云美景,真是令人啧啧称奇。

茅山山势秀丽、林木葱郁,有九峰、二十六洞、十九泉之说,也是我国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被道家称为“上清宗坛”。相传汉元帝初元5年(公元前44年),陕西咸阳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来茅山采药炼丹,济世救民,被称为茅山道教之祖茅山师,后人为纪念茅氏功德,遂改句曲山为三茅山,简称“茅山”。后齐梁隐士陶弘景集儒、佛、道三家创立了道教茅山派,唐宋以来,茅山一直被列为道教之“第一福地,第八洞天”,引来诸多文人墨客留下诗篇。

红迷一行先至茅山主峰大茅峰巅的九霄万福宫游览,此宫坐北面南,四进殿宇依山而建,层层而上。第一进为灵官殿;第二进为藏经楼,东有宝藏库,西有坎离宫;第三进为该宫的主体建筑太元宝殿,该殿前东侧为迎旭道院,前西侧是仪鹄道院;第四进主要建筑为升表台和二圣殿,升表台又名飞升台,相传茅盈当年就是在这里驾鹤飞升的,而二圣殿则是供奉着三茅真君的父母。

只见那山顶峰峦叠翠,雨浓雾重,仙气缭绕,却并不见道人,不由想起贾岛的诗句:“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宫内有太元、高真、二圣、灵官、龙王五殿堂,毓祥、绕秀、恰云、种壁、礼真、仪鹄六道院,左右两侧道舍、客堂等建筑百余楹,整个宫观雄伟壮观,金碧辉煌。

再盘山而下,远远就可看到在积金峰南坡的半山腰,神态慈祥、庄严、睿智的老子熠熠生辉地端坐着。那便是元符万宁宫的所在,原为茅山道教藏印之处,又称“印宫”,主要包含睹星门广场、灵官殿、万寿台、三天门、太极广场以及老子神像广场等建筑群。老子是道教学派的鼻祖,为纪念老子功德,1996年茅山道院广聚各方力量,在元符万宁宫内建造了一座露天老子铜像。神像净高33米、重达106吨,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道教神像。只见那老子神像端庄慈祥,两耳垂肩,美髯拂胸,右手执太极扇,左手举于胸前,霭然的目光充溢着智慧,仿佛正向红迷们娓娓讲授他那传世之作《道德经》的真谛。正当大家入迷之时,却发现老子左手掌心有异样,猜是仙丹又不像是人力所为。原来,老子神像落成以后,一群有灵性的马蜂便飘然而至,在神像的左手掌心筑起了遮风避雨的窝巢。马蜂窝巢随风见长,如蚕茧形状,竟有一米多长,这情景寓意着海内外宾客的“蜂涌而至”,象征着茅山的欣欣向荣。真是奇哉妙哉!

众所周知,《红楼梦》与道教文化密切相关。实际上,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至为深刻,以《周易》为典籍、以阴阳五行为根本、杂糅鬼神之说丹药之术的道教文化,影响的不单是中国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也极大地左右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正因为如此,《红楼梦》的作者、百科全书式的“大通家”曹雪芹在小说中多次描写了与道教文化密切相关的故事情节,也是很自然的事情。《红楼梦》以贾府为依托,描写了大量道教文化现象。

一是佩带护身符。《红楼梦》第2回冷子兴向贾雨村说道:“这政老爷的夫人王氏……生了一位公子,说来更奇,一落胞胎嘴里便含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还有许多字迹……”贾宝玉嘴里含的通灵宝玉,其实就是他的护身符。在道教信仰中,护身符可以招集本命星君和其他神灵卫护身体,有镇压邪魅的作用”。贾宝玉是在其哥哥贾珠死后十几年才诞生的,在贾府的地位自然非同一般,其生命自然需要仔细呵护。贾宝玉身上佩带的护身符除了通灵宝玉,还有长命锁、记名符。这些护身符表达了贾府希望神灵为这个贾府的命根子“除邪祟、疗冤疾”,使之“仙寿恒昌”的心理。《红楼梦》中不但贾宝玉佩戴护身符,薛宝钗、史湘云等也佩戴有护身符,就连“我从来不相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凤姐也为自己的独生女儿巧姐平安长久,求张道士给个“寄名符儿”。

二是使用“风月宝鉴”。《红楼梦》第12回说贾瑞痴迷凤姐,被凤姐设的相思局害得性命不保,求跛足道人相救,那道士将风月宝鉴递与贾瑞道:“这物出自太虚幻境空灵殿上,警幻仙子所制,专治邪思妄动之症,有济世保生之功。”这镜子显然不是一般的镜子,更不是通常的用途,是一面专治“邪思妄动之症”的“照妖镜”,使“风月”之妖在镜子里现出了骷髅原形。道教认为镜子“天地含象,日月贞明,写规万物,洞察百灵”,具有照妖镇邪的功能,在道教作法仪式中经常使用。镜子成为民间的信仰灵物,传统社会就有悬镜的风俗,主要是为了镇邪驱鬼,而《红楼梦》中的“风月宝鉴”则是为了驱除“风月”之邪。

三是打醮、设道场。《红楼梦》第29回写道:“一时凤姐来了,因说起初一日在清虚观打醮的事来,约着宝钗、宝玉、黛玉等看戏去。”第63回贾敬死后,尤氏为之设道场:“三日后,便破孝开吊,一面且做起道场来”。打醮、设道场最隆重的要数秦可卿死后公公贾珍为她做的道场:“贾珍便命贾琼……择准停灵七七四十九日,三日后开丧送仆闻。中国人笃信“生之以礼,葬之以礼”,民众对人的最后归宿葬礼都十分重视。汉代佛教泊来,道教形成,佛、道二教积极参与葬礼,为亡灵超度。按道教的信仰,打醮、解冤孽也有祭祀、祈祷平安的内容,凤姐说的清虚观打醮,指的就是祭祀。秦可卿死时,正是贾府“繁华著锦,烈火烹油”之时,因此葬礼格外隆重,道场设得非常大。红迷们在看到茅山九霄万福宫的醮房之时,都对《红楼梦》中所提道观打醮之事有了直观感受。

四是炼丹烧汞。《红楼梦》第2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说:“子兴叹道:……次子贾敬,袭了官,如今一味好道,只爱烧丹炼汞,别的事一概不管。”得道成仙是道教追求的最高目标,烧丹炼汞、服食丹药是道教追逐升天成仙的主要途径。贾敬炼丹连长孙媳妇死也不分心,第13回写道:“那贾敬闻得长孙媳妇死了,因自为早晚就要飞升,如何肯又回家染了红尘,将前功尽弃呢,故此并不在意,只凭贾珍料理。”

贾府中出现的道教信仰与法术形态,除上面提到的以外,还有贾蓉为母亲尤氏抽签、毛半仙为尤氏算卦、贾赦在大观园请道士设坛作法驱鬼、马道婆作法、妙玉扶乩、黛玉放晦气等,道教信仰风俗充斥着贾府上下的生活,使整个贾府弥漫着浓重的道教文化的神秘色彩。

茅山之行一日时间虽短,但是红迷们即兴而去、趁兴而归,收获颇丰。红迷们虽一时不能参透道教与红楼梦的奥义,却可试着透过道教的独特视角,更深刻地理解《红楼梦》的思想底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