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协主席批评田英章:书法误人子弟,毫无章法和笔法,没有创新性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基础,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我们的文化符号,是我国文化建设的根基,因此,练好书法,是中华儿女的一门必修课,它就像是人的"第二外表",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我们也会逐渐琢磨出如何做人。

练习书法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成功的书法作品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出来的,得通过日积月累地琢磨,加之人生阅历的增加,对人生的解读越来越透彻,这时写出来的书法作品自然更为成熟。

所以很多家长就注重从小培养孩子学习书法的兴趣,或跟着辅导班接受系统的专业培训和指导,或是根据网上许多著名书法家的教学视频练习,这也为大众学习书法打开了一种全新的模式。

随着网络时代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本严肃干净的书法圈逐渐衍生出了一种乱象,开始乱象横生,某些不专业人士竟然冠冕堂皇地打着"书法家"的旗号"以丑为美",还冠以"创新审美全面平衡"的理由,简直是让"审美崎岖"横行霸道,拉低了整个书法界的专业水准。

而做出这种不专业行为的人却恰巧就是那些所谓的"书法专家",他们嘴上发扬的是全面创新的书法艺术,实则是在亵渎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权威性。

他们竟然大肆宣扬王羲之和颜真卿这些我国古代的著名书法家的作品早已过时,认为古人的那些书法技巧早已不符合现代社会人群的审美,应该废除和遗弃,他们提出创新,仗着自己功成名就的"位置"随意抹黑古人的书法,抹黑我国灿烂的文化精华。

而这些人的做法,无非的目的就是为了博人眼球罢了。他们甚至狂妄自大地不听取任何人的建议,只一味地坚定自己的书法作品就是最高水准,就是最能代表当代大众审美的作品。这简直就是在败坏整个书法界的风气。

这些自称"专业人士"中就有一位典型代表:田英章。他就是被当今书法主席苏士澍,当众否定过的人。苏士澍就斩钉截铁地说明,他们协会永不欢迎田英章,也永远都不会接纳田英章写的楷书。

学习书法的人大概对田英章这个人都十分熟悉,曾经还一度掀起了疯狂买田英章的字帖练习和买他的书法视频观看的热潮被视为很多人学习楷书书法的楷模。甚至许多崇拜者都认为田英章,就是中国传统书法文化的真正继承人,所以田英章的书法,曾经一度具有权威性和至高性。

可是他又为何会遭到书法主席的批判和否定呢?书协主席:田英章书法误人子弟,毫无章法和笔法,没有创新性实则!不仅是书协主席,还有很多书法学者提出,田英章的书法根本不专业,他的书写笔法太过于刻板,就像是印刷体一般,根本没有一点创新性可言,甚至也毫无笔法章法可言。这样的书法,堪称是:误人子弟。

那么对于大众来说,大众同样对田英章的书法持两种观点,有一部分人认为她的书法工整又美观。比那些所谓的"胡草"也好看得多,也有一部分人认为:田英章的书法确实像印刷体一样每个字都千篇一律,更像是在本本分分地写字,不能称得上是艺术。

纵观书法史上,也有很多"高手"和田英章有着相同的经历。曾经唐代楷书就受到了书法家:米芾的批评,说唐楷的字体安排太过费工。近代清朝时的楷书虽然工整规范,看起来十分具有美感,但是它也没有得到当今书法界的认可和重视。它的风格就有些和田英章的书法风格相似。

但是不同的一点的,无论是被米芾批评的唐楷,还是清朝的楷书,它们的艺术成就都要比田英章的书法高出许多。这些面临的批评并不是在否定楷书的艺术价值,而田英章的书法也不是真的一文不值。

大家的审美不过是看不惯那种十分刻意的工整和死板,因为艺术本就是一门高超的学问,不是生硬的套路和技巧,那么真正去评价一个书法家的专业水平,不是只靠和古人进行些许对比,来找出自己存在的不足,而且还要和同时代的书法家们进行学习对比。

行业之间的竞争是激烈的,你的书法要是想脱颖而出,就不能和别人的一般大同小异,需要写出自己的风格,开创自己的特色,找准自己的定位。

在近几年,传统文化重新被搬上舞台,国家是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书法,作为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已经成为了一门专业的艺术类别,越来越多的大众开始接受书法,学习书法,开始拿起了曾经一度被"废弃"的毛笔,可是,书法艺术是高尚的,是严肃的。

不能因为一句"老百姓,懂啥艺术?"就把我们的传统文化给"玩坏了",书法艺术还是应该得到敬重和崇尚。

面对这种情况,普通不懂专业书法知识的大众应该更偏向田英章的书法吧,我们应该提倡创新,但是自身的专业修养一定要高,在传承古人文化的基础上,才能有好的创新作品。

我们知道,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是民族文化的土壤,我们不能失去根,否则就会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样就彻底失去了书法文化的精髓和练习书法的本意。

做任何事情,最难的就是不忘初心,这对于已经功成名就的成功人士就更是一种考验了,然而很多人却经不住这种平淡的考验,在追求荣誉和知名度的道路上,越发的贪婪,这就失去了最初从事这门工作的初心。

如果古人保留下来的文化财富在当今社会,被人们视为"无用主义"而被抛弃,或是以"另一种形式的创新"而失去了原有的意义,那将是整个时代的悲哀。

文/竹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