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股骨粗隆间骨折”4大治疗方式,7个热点问题!
钉板系统
2.动力髁螺钉(DCS)
动力髁螺钉固定时滑动螺钉置入点较高,适用于股骨大粗隆骨质完整或大粗隆骨折未超过1/2的骨折,滑动螺钉可以通过大粗隆、头颈部而达到有效固定,形成整体牢固的固定。
3.解剖锁定接骨板
锁定接骨板是将微创稳定理念结合点接触接骨板的一种内固定方法,不仅具有标准AO接骨板和螺钉坚强固定技术,还具有内固定支架原理,能够加快骨折愈合。生物力学证实,解剖锁定接骨板经过股骨颈的螺钉弯曲应力、耐受性和抗旋转性都会更强,并且一体化的钉板系统可以显著地改善螺钉退出现象的发生。此外,由于锁定螺钉比较细,对外侧壁骨质破坏程度较低,进而避免了外侧壁塌陷情况的发生。
张鹏经研究指出了解剖锁定接骨板对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治疗的优势:①锁定接骨板不与骨面接触,使骨界面所受到的应力减少,进而保护了骨膜的血运;②多角度锁定螺钉增加了对骨的把持力,锁定一体系统形成了一种稳定的框架结构,增加粉碎性骨折的愈合;③多角度螺钉所形成的坚强的抗拔出合力尤其适合骨质疏松患者。
锁定钢板的头部呈膨大蛇形状,可以对粉碎性大粗隆进行适当的包容,辅助拉力螺钉可以很好地复位骨折断端,并进行良好的固定。王谦等采用锁定接骨板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发现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少,直视复位可减少透射次数,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因此认为可以将锁定接骨板看做闭合复位失败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内植物的很好选择。
热点问题 推荐阅读
1、关于外侧壁
本研究通过在矢状面的不同骨折形态上放置后倾、中性和前倾的拉力螺钉,来分析拉力螺钉的生物力学变化,并确定理想的拉力螺钉位置。(Injury:股骨粗隆间骨折拉力螺钉的理想位置)
髓内固定
Gammar钉固定的优点:①是一种微创髓内固定方法,切口小、创伤小;②Gamma钉通过髓内钉和拉力螺钉的结合,使股骨上段和股骨颈牢固结合成一体,通过远端自锁钉固定髓内钉,可防止旋转和短缩移位,固定可靠。适用于所有类型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尤其适用于Evans-JensenⅢ、Ⅳ和Ⅴ型等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骨折。
Gammar钉固定的缺点:①抗旋转能力差;②Gamma钉外翻角度过大有明显应力集中,容易出现髓内钉远端股骨干骨折及锁钉断裂;③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及并发症率高;④骨质疏松、过早负重及拉力螺钉偏离股骨头中心等情况下拉力螺钉容易从股骨头颈切出。
虽然PFN有良好的理论效果,但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缺陷,表现在主钉进钉点显露困难,尤其对肥胖患者,需要将患肢强力内收才能插入主钉。还有学者指出,PFN为非扩髓设计,且最小号髓内钉直径为10mm,因此针对于髓腔直径小于10mm的患者无法使用,这缩小了PFN的适应证。
3.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
4、关于并发症
5、关于复位
外固定支架固定
外固定架固定转子间骨折示意图
丛波等比较了外固定支架与Intertan髓内针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认为外固定支架更适合合并内科疾病等手术风险较大的老年患者的骨折治疗中。髋关节横向弯矩产生的剪应力使股骨粗隆间骨折出现内翻短缩愈合,外固定将两根螺纹钉一同钉在股骨颈内,可以更好地控制剪应力,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骨折分离和髋内翻畸形的发生率。因此外固定支架治疗多用于髋部软组织损伤、局部感染等股骨粗隆间骨折,亦可用于反转子间粉碎的Evans-JensenⅤ型骨折。
外固定架治疗的缺点:钢针尾部外露,穿衣裤不便;有发生固定针松动、退出、针道感染的风险;患膝屈曲活动不便。
人工关节置换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始于20世纪70年代。关节置换在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指征仍有争论,2018年Grau等总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有明显、严重的骨质疏松,不适合其他内固定方法;②骨折严重粉碎,难于复位固定,或预计内固定失败率较高;③转子间陈旧性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④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后的翻修;⑤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股骨颈骨折;⑥患侧髋关节既往已有症状的病变,如股骨头坏死或合并严重关节炎。
关长勇等分别采用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并于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5~52个月的随访,结果发现,人工髋关节置换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且可以避免由于内固定而引起的并发症,使患者下床负重时间得以缩短,并能够尽快恢复到受伤之前的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