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香喷喷的春棒子粥
家乡,总也难忘。
火炕,炊烟。
春地,春棒子。
香喷喷的春棒子粥。
(春地)
秋深了。
乡田,老牛,犁头。
阳光下,被犁铧翻过的土地,像极了排列有序的鳞片,一行行,一排排,整齐划一,均匀的分布着,望上去,鳞次栉比的犁花,如一波波的细浪,挨着,挤着,压着土块的头,连着新土的尾。
阳光,洒下一地的光辉。
黑土,暖了,裂开了一条条细碎的纹,土腥味,散发在四面八方的乡野。
手扶犁铧的庄稼人,憨憨的笑了。
今冬,预留的春地,经他的劳作,平展展的,在阳光下晾晒一个冬。
庄稼人,叫它“春地”。
春地,是庄稼人特意留下的地块,也有误了麦时的大田。
那年代,地薄,靠的是庄稼肥,为了增收,特意少种一季田,歇歇地力,庄稼人的说法,叫养地。
有些地块,是因为庄稼晚熟,舍不得早收,误了耩麦子的时机,只好来春再种。
像这样的事,虽然有,但不多。因为,庄稼人精明着呢。
春地,带着一道道波纹,在漫长的冬天静置,休养,歇息。
(春苗)
春天来了。
春忙的人们,开始又一年的劳作。
麦子缓青,地变软了,庄稼汉子,一盘耙,一头牛,在预留的春地上,挥鞭,呵牛,耙平了翻着犁花的土地。
精耙,细抿,松软,平展,如镜面般的田。
春风,春雨,万物复苏的春。
人的欢声笑语,哞哞叫的耕牛。
耩地的耧,压地垅的砘嗗噜子,播下种子,耩下希望。
一场贵如油的春雨,萌生着芽长,催促着苗青。
出土的尖尖,散开的叶片,春里的棒子苗,长出了嫩绿的模样。
一张扒锄,均开了苗。
一杆锄头,耥开了土。
一遍又一遍的侍弄,土松,地软,苗旺长,人欢畅。
眼见的,天热了,麦黄了,齐刷刷的棒子苗,窜到了腰身。
春棒子,在庄稼人心里,金贵着呢。
生产队分得的麦,家家吃的'细象”,舍不得吃净用光,省下点麦面,来qie来人,节气年下,少点为难,也省了籴麦子的开销。
春棒子,是庄稼人的期待。
(春棒子熟了)
春棒子熟了。
地里,劳动的人群。
春地少,收春棒子的活,庄稼人家干的仔细。
打叶子,削尖子,这些妇女孩子们都能干的活,一把镰刀在手,一手抓住棒子尖,手抬刀落,刷刷刷的刀削秸秆的声音,直到剩下一根光秃秃的秸杆,挂着一个带包的棒子轴。然后,人们开始剥开棒子包,拧下金灿灿的棒子轴。
收一片春地的棒子,三天两日就能完活。
分到家的棒子轴,人们开始房上地下的晾晒。
急着吃的人家,早早的用手搓下棒子粒,放在通风的地方,等着棒子粒干透,就可以推石磨,磨成棒子面,石碾,破成棒子米。
(春棒子面粘粥)
晨曦,染了云朵。
炊烟,漫了村子。
早起,随着一家又一家的炊烟升起,过不多久,连成片的炊烟,在村子的上空四散开来。
棒子面粥熟了,香气,从每家院子里飘了出来,整个村子被新棒子面的味道笼罩着。
家家户户的饭桌上,棒子粥冒着热气,大饼子金黄金黄。
一碗老酱,一把大葱,一碟咸萝卜条,滴上少许的芝麻香油,一盘蔓瓜切的细丝,放上芝麻酱。
爱吃葱的抹大酱,喜欢咸的夹一筷子萝卜条放在饼子上。大口小甜的吃着,眼巴眼望的看着桌上,你一筷子,他抓一把的,吃的口口香。
粥,晾出了一层皮,喝一口,粘稠的粥皮,糊在了嘴巴上,噘嘴逗笑的娃娃,大人眼里的嗔怪,孩子脸上的欢乐。
喜洋洋的饭桌,其乐融融的家。
那时候,太小。
那时候,太甜。
棒子面粥,太香
大饼子,太谗人
小时候,真的好幸福。
(结语)
在就要结束本文的时候,我依然沉浸在深深地回忆中。
我所以用较多的方言去写,是因为怀念,是因为小时候听顺了耳的语言,它感应着我的心灵,我的热爱。
在我的老家,如果对棒子叫玉米,没人反对。但是,直接了当的叫棒子地,棒子面,乡亲们就会另眼相看,自己也会有种回家了的实在感。
那时候的秋,漫长。
那时候的秋,是面向黄土背朝天。
那是一段艰辛岁月,可是,始终还萦绕在我的心间。
好吧,落笔处,再说一遍,我怀念童年岁月,思念,那碗香喷喷的春棒子粥。
注:“细象”本地方言,是过日子仔细俭节的意思。
“来qie来人”是来了亲戚的意思。qie音平声,是本地方言。
二零二一年八月二十五日
辛丑年七月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