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姜附子汤方证的临床意义

今天来讲四逆汤。这个方剂由附子、炙甘草、干姜三味药组成。这个方剂可以看成由甘草干姜汤加附子组成。也可以看成由干姜附子汤加炙甘草组成。
正式讲四逆汤之前,今天咱们先来讲一下干姜附子汤。干姜附子汤由干姜和附子两味药组成。
这个方剂的出处是伤寒论。咱们先来一起看一下原文: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然后再来看一下几位伤寒大家的注解。
刘渡舟刘老的注解:干姜附子汤用干姜附子大辛大热,以恢复脾肾之阳,附子生用,取其力更猛,与四逆汤比较,本方不用甘草之缓,有利于迅速发挥干姜、附子消阴回阳的作用,煎汤一次顿服,使药力集中,收效更快。
李克绍老前辈的注解:干姜走而不守,急温中焦,附子走而不守,助阳达表,,本方即四逆汤去甘草,去甘草之甘缓守中,则药力更速,一次顿服也说明病来突然,利在速决。
台湾倪海厦先生的注解:昼是气、夜是血,昼是阳、夜是阴。如果一个人晚上很好, 白天有问题的时候,一定是阳不足。如果一个人白天很好,晚上有问题的时候,一定是阴不足,所以利用病人的昼夜好坏,来断他是阳不足还是阴不足。
下之后,复发汗,这病人被攻下了后又发表,造成病人昼日烦躁不得眠,就是阳虚了,阳虚了以后虚热就往上跑,往上冲,冲到头部,冲到胸部,冲到头部就是不能睡觉,冲到胸部就烦躁。
夜而安静,到了晚上又很好,不呕,代表肠胃没有问题,不渴,津液也没有丧失掉,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就是阳虚掉了而已,干姜附子汤主之,干姜是壮脾阳的,附子是壮肾阳与心阳的,阳不足补阳就好了,不需要用炙甘草来补津液,所以这条辨是完全的阳虚证,阴完全正常没有问题,所以药不必多用。
通过三位大家的注解,首先达成一个共识,这是一个温阳的方剂,用于治疗阳虚里寒证。但是这么表述非常笼统,也无法指导临床。之前我说过,抛开临床的理论研究毫无意义。接下来我试着分析一下这个方剂的临床药理和具体应用。
干姜的药性,主要是兴奋交感神经、抑制副交感神经,促进身体机能的新陈代谢。附子主要是强心、加强心脏功能,加快血液循环。这两者都是起到兴奋作用,也就是中医上说的温阳助阳。
这两味药配伍到一起,治疗的是副交感神经兴奋的病症。白天正常的时候,是交感神经兴奋,副交感神经抑制。现在出问题了,变成白天交感神经被抑制,副交感神经兴奋。在伤寒论当中,提到了其中的一个症状,就是白天人会烦躁。
我这么说还是不容易理解。实际上,这个干姜附子汤的方证是个轻症,并不是像大家理解的一个重症。这个方剂,实际上临床应用的机会很多,但是不受大家重视。因为这个方剂太简单了嘛,一个方剂不配伍十多味显不出水平来。另外一点就是受传统影响,不重视临床,只谈理论。
结合着个人的临床经验来看。这个方剂是治疗轻症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证。具体来说是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虚证。
副交感神经兴奋,实际上代表的是身体机能衰退下,新陈代谢慢,脏腑功能减退。等同于中医上阳虚这个说法。
这个症状的轻重,跟病情长短没有关系。主要跟个人体质有关,有些人会是四逆汤证,有些人就是干姜附子汤证。发病规律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白天发作,晚上不发作或者是症状表现的很轻。
我举几个例子,比如有的患者,白天头痛发作。晚上不发作,有的患者白天咳喘的严重,晚上基本不咳。有的患者,白天皮肤起疹子,晚上就消退。用一句话概况来说,凡是白天发作,晚上不发作或者发作程度比较轻的病证,就可能是干姜附子汤证。
关于干姜附子汤证,我总结了这几点:
1. 普遍血压偏低,心率偏慢。
2. 怕风怕冷,手脚热不起来。
3. 白天容易疲劳,精力差。
4. 睡眠好,不容易失眠。
5. 身体比较消瘦,思虑重,精神压力大。
如果符合这几点特质,同时疾病的发作规律又是白天严重,晚上比较轻或者不发作的,就可以考虑用干姜附子汤来治疗。它的基本病机就是轻度的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身体机能衰退,新陈代谢效率低下。
伤寒论原文当中提到,干姜附子汤的服用方法是顿服。也就是一次性喝完。正是因为轻症,喝一次就够了,并不需要分服。很多人说这个方剂是治疗急重症的,说这话的临床上绝对没用过这方剂。
那么在干姜附子汤的基础上加一味炙甘草组成的四逆汤。我认为病机,跟干姜附子汤是一样的。但是病情要更严重一些。
那么具体的内容,明天再讲。
(0)

相关推荐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二一)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前面把理中丸做了具体的分析和解释以及临床上的运用,这一节我们来谈谈理中丸证与平胃散证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的地方.我们为什么要讨论这个话题呢?因为这两个方子在临床上会往一块碰. 高建中老师 ...

  • 『伤寒论方』《伤寒论》方→白通汤

    阳虚戴阳白通汤,葱白附子与干姜: 手足逆冷反面赤,宣通上下解阴阳. 组成:葱白.干姜.附子. 功效:破阴回阳,宣通上下. 主治:心肾阳虚戴阳证.症见下利清谷,四肢厥逆,面色赤,恶寒,舌质淡,苔白滑,脉 ...

  • 干姜附子汤方证、病机分析

    正文↓字数2259 干姜附子汤证为阳虚阴盛,虚阳欲脱之烦躁证.仲景分析此证之理应用以下几种方法.①抓主症辨证法:主症为"烦躁"."脉沉微".汗下误治,阳气骤虚, ...

  • 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半表半里部之干姜附子汤证之第61条

    中部病辩证 一.少阳病 二.少阴病 三.部证 四.合病.合证 3.干姜附子汤证 少阴太阴合证 61.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

  • 误用干姜附子汤诊治过程及心得

    2021-03-15 自身经历,回忆十年前情景,历历在目. 男,36岁,咳嗽.咳泡沫白痰.清涕多年, 舌诊:舌淡苔白. 脉诊:70次/分,(当时未参透脉之阴阳虚实辩证) 辨证思路:<伤寒论> ...

  • 经方心裁(65)干姜附子汤:妊娠恶阻

     干姜附子汤 [原文] 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伤寒论>(61) [组成与用法]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 ...

  • 干姜附子汤——寒盛格阳证,发斑谵语证

    6寒盛格阳证--李东垣医案 冯氏子年十六,病伤寒,目赤而烦渴,脉七八至,医欲以承气汤下之.已煮药,而李适从外来,冯告之,故李切脉,大骇曰:"几杀此儿.<内经>有言'在脉诸数为热, ...

  • 《伤寒论》113方——干姜附子汤

    第四十一方--干姜附子汤 太阳一百零七 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微沉,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 ...

  • 『伤寒论方』《伤寒论》方→干姜附子汤

    一枚生附一两姜,昼间烦躁夜安常: 脉微无表身无热,药力集中急回阳. 组成:干姜.生附子.功效:急救回阳. 主治:肾阳虚烦躁证.症见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身无大热,或恶寒,或手足冷,舌淡,苔薄,脉沉 ...

  • 干姜附子汤治疗心动过缓 – 经方派

    干姜附子汤由干姜.附子.肉桂.麻黄.川芎组成,出自<伤寒全生集>卷,是治疗心阳不足.感受风寒.半身不遂.口面㖞斜.骨节烦痛.泄利无度的古方.我在临床根据其药物组成,常用于治疗窦性心动过缓, ...

  • 桂枝加白术附子汤方证特征

    2009-12-31 □ 熊兴江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桂枝加白术附子汤并非<伤寒论>原方,但其精华不出桂枝加附子汤.桂枝附子汤.去桂加白术汤.甘草附子汤等范畴,因此可以认为本方是经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