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孙丽丽||“清凉一夏”散文三题

“清凉一夏”散文三题
文/孙丽丽

清凉苦瓜

老家院子里有个小菜园,种些花草蔬菜,母亲把它们侍弄得眉清目秀。站在菜园边望着心里舒坦,这是母亲的寄托,以打发她寂寞的时光。

母亲每年都种些苦瓜。苦瓜长势起初并不好,细细嫩嫩,像没发育好的婴儿。待秧子缓过劲来之后,长势奇快,顺着竹竿或树枝卯足了劲儿往上爬,直到架子上郁郁葱葱一片青绿。不久,苦瓜开出娇嫩的小黄花,点缀在碧绿的叶丛中,美丽而凄婉。
苦瓜花是五瓣花,花蕊略微深黄,苦瓜的花香可以提神。当你清晨起来,在苦瓜架前漫步,低头闻一闻花香,人在这一天会格外有精神,神清气爽。
苦瓜叶小,外形似葡萄叶,当藤蔓缠绵成一片绿荫时,这时绿叶丛中便时隐时现几个小苦瓜。苦瓜起初奇丑,瓜身上长满疙瘩。苦瓜表面疙疙瘩瘩,让我想起一句话,“拉着张苦瓜脸”,还想起蟾蜍,癞葡萄,起初误以为苦瓜就是癞葡萄别名。
苦瓜有一个特点不生虫,因此吃着放心。有一次我异想天开,尝尝瓜藤和叶子的味道,原来味也是苦的。恍然明白,原来苦瓜全身都苦,苦瓜之苦,因它的根就是苦的。所以不必担心害虫,想必是害虫也是怕苦的。
苦瓜生命力很强,长势葳蕤蓬勃,一株苦瓜秧能结无数个苦瓜,往往是摘掉一茬又长出一茬。苦瓜是普通百姓的家常蔬菜,是一种低调植物。从春末夏初到秋凉,餐桌上始终能见它的踪影。
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每年七月七日夜深人静时,牛郎织女就要在鹊桥上相会,藏在苦瓜架下,能听见他们的悄悄话。于是每当七夕来临,我和小伙伴们好奇地钻到苦瓜架下,竖起耳朵,屏住呼吸,静听来自天河的声音,但却听到的是露水滴落的声音,和时高时低的虫鸣声。
苦瓜给我的记忆很深的倒不是苦瓜,而是苦瓜叶。我对苦瓜叶的感觉更亲切。小时,常常不小心摔倒,膝盖就蹭脱一层皮,渗出血来。母亲帮我清洗干净,混着泥渣,摘一些苦瓜叶捣碎覆盖在伤口,这时候红肿就会得到缓解。
苦瓜是很有意思的瓜,皮是绿的,瓤是白的,籽是红的,苦瓜自身就像一幅色泽艳丽的油画。在苦瓜架上,留下几个老苦瓜不摘,等它慢慢变老。老得皮成黄白色,再渐变为桔红色。这时剥开苦瓜,籽已经成熟。秋风起,枯叶落,苦瓜瓤里的籽,就越来越红了,红得像燃烧的晚霞,像玛瑙。明代黄衷诗中写道:“闽圃红穰子,吴中锦荔枝。江乡多此味,下箸涕还垂。”
有时藤架上的苦瓜,自己也会裂开,红红的苦瓜籽掉落在地,捡起晒干,这是来年的希望。
苦瓜是葫芦科植物,为一年生攀缘草本。据《本草纲目》记载,苦瓜有“去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之功效,蕴含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高于其他瓜类。明末遗民屈大钧在《广东新语》中所说:“苦瓜,自苦不以苦人,有群子之德焉。”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也对其赞赏备至:“其皮其籽都皆益人,又有君子之功。”
我喜欢苦瓜的苦,吃在嘴里苦丝丝的,然后便有一股清凉,在唇齿间缠绕。苦有清凉解毒的功效,偶尔上火了,吃上几次苦瓜,火就败了。
苦瓜,洗净,劈开两半,掏出瓤,切成细细的丝,开水里焯一下捞出,凉水里控干,凉拌滋味最爽。苦瓜常做三道菜,一道苦瓜凉拌,一道苦瓜炒蛋,一道苦瓜炒肉。不少人炒苦瓜,会把苦瓜切片后用盐水浸泡,以去其苦味。我想吃苦瓜不就吃的这个苦味吗?去其“苦味”,等于去掉了苦瓜的灵魂,食之,也就没意思了。
我在园子里摘下一个苦瓜,放在角落里忘记吃了。几天后我发现它,它已变软了,失去了白玉般的晶亮与透明,吃起来也丝毫不苦,风味尽失。就像人没有了个性,也就没有了锋芒和才华,其实每个人都值得细细品味的。
林清玄《苦瓜》一文中说:苦瓜是最美与最苦的结合。因为美与苦的并生,所以创造出了一个“美丽的错误”。其实苦瓜不仅形美,神也美,因为苦瓜之苦不传于他物,有着君子之德。如此品行,实在可贵,苦瓜有多苦,它就有多美,如同事物的两面性。
张小娴写苦瓜时说到:“苦瓜跟年龄无关,也许跟岁月有关,当你尝遍人生百味,苦瓜的苦已经算不上苦了。”其实人最大的财富是痛苦的深度,那么深的苦你都走出来了,你还怕什么,那么人生就剩下爽了,其实人生如同苦瓜。
苦瓜以味得名,名字不好听,但大凡吃过苦的人,方才领会苦瓜全身都是宝。它不择地,落地而生;先苦后甜,苦尽甘来,因苦而反思进取,人在某些方面与植物是相通的。
苦瓜,另一别名叫“半生瓜”,当你爱上了苦瓜的味道,也许青春渐渐走向淡薄,人生已有些沧桑,穿越生命的曲折与煎熬,再回眸,已是万水千山。再品尝苦瓜,悟出“半生瓜”的微苦之境。
人们皆言苦瓜味苦,我倒没觉得苦瓜的味道有多苦,反之苦瓜有一股香醇之味。这可能与我的经历有关吧。我一病就是数年,可谓是尝尽百苦,对于苦瓜的苦,便也尝不出人们所说的苦了。苦瓜的苦,不是涩苦,而是苦后淡淡的甘味。好像人到中年,怀想起少年时代惆怅的往事,苦中却潜藏着乐,可以说苦乐相伴。没有苦,我们就感觉不出快乐,一切都是相对而言的,苦瓜在给我们启示。
“古径苔生路已差,无根树上发空花。一番花落成空果,信手拈来是苦瓜。”每次回老家,看到院子里母亲种的苦瓜,这会联想起这首诗。这诗好像为母亲的苦瓜而作。
绿豆夏含凉
炎炎夏日,从外面归来,喝上一碗冰镇绿豆汤,立时整个人凉了半截。绿豆,绿色清凉,不由想起记忆里家乡的绿豆。
麦子收割之后,就可以将绿豆播种在地里了。村里人常说,绿豆命贱,贱得连种植方式也很随意。绿豆很容易生长,它不争地不争肥,田边地角,荒坡野地到处都可见它们的身影。别的农作物栽种,工序复杂,通常要开坑,施放土肥,种后管理。绿豆则不然,只需随便用锄头扒一坑,放进三四粒绿豆,再重新掩上泥土就行。它无需施肥,施肥反倒会影响生长,苗旺多生虫子,少结荚,绿豆的根喜爱往泥土深处钻。
发芽之后的绿豆,嫩嫩的小丫叶丛生着,在风里摇晃,那么柔弱,那么卑微,招人怜爱。
一场夏雨过后,不久,一片片绿色便呈现在天地间,如果绿豆苗稠了,要进行间苗,就是拔出多余的绿豆苗。
绿豆喜欢勤快的人,除草、松土、除虫绿豆苗需要功夫。地不会亏人,你对它好,它会用丰厚的果实来回报你。风里雨里,晴里阴里,卑贱的绿豆苗却生长得蓬蓬勃勃,渐渐叶大如掌,一片碧绿,让人心生喜欢。绿豆开花时,葱绿的豆叶间,串出一朵朵繁花如同小黄蝶,煞是可爱。这些花儿依次开放,细长的绿豆荚也就生得有先有后,一丛丛。许多时候,乌黑的豆荚与碧青的豆荚共存,挂在绵密的枝叶间。
当第一茬绿豆荚由青变黄再变黑,此时,它告诉人们绿豆已经成熟了,如不及时采摘,黑豆荚在阳光的照射下,容易炸裂开来,绿豆就会迸落在地上。所以绿豆是一种麻烦的农作物,要一茬一茬地收,费时费力。不像别的农作物,可以大面积地耕收。
绿豆成熟时,正值酷夏,摘绿豆荚通常是在一早一晚。我喜欢提着小竹篮,一丛丛翻叶寻找,摘下一个个黑色的豆荚。
大概摘上三茬之后,最后把绿豆棵薅下来,把豆荚一一捋下来。此时的绿豆,已没有前几茬颗粒饱满,颜色鲜亮,一茬不如一茬,仿佛伤了元气。
摘回家的豆荚,放太阳下晒干。就直接可以打豆了。待阳光西斜,将晒焦的绿豆荚拢成堆,用一个粗木棍敲击,这时绿豆荚仿佛不堪一击,轻轻一敲,豆荚就全都破碎了,绿豆调皮地蹦出来,仿佛这一时刻它等了很久。黑色的绿豆荚在棍棒下不停地敲击,翻滚露出白色的内膜,绿豆豆荚外面黑色,里面是白色,豆里真是乾坤大,一豆装日月,很有些卦爻的意味。
然后用竹筛子,先滤出豆荚皮,再用簸箕簸掉灰尘,于是光亮一新的绿豆就呈现在眼前了。绿豆一粒粒紧挨着,好像叽叽喳喳说着话,打量着这个崭新的世界。
小时候,绿豆汤喝完以后,我喜欢将剩下的煮开花了的绿豆,拌以白糖,当时觉得这是天底下少有的美味。这就是我们小时候的零食。尽管口味单一,这给贫瘠的童年,有了许多香甜的回忆。
夏天去田里干农活,天气炎热,人们常用新绿豆熬煮绿豆汤,用茶瓶或瓦壶装了当茶水喝,解渴又解暑。
忆起儿时,仲夏的日子,天热得像发了狂,太阳一出来,地上像着了火,路边的柳树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无精打采地低垂着,空气闷热静寂。父亲带着姐姐在果园里喷施农药,因为天气愈热,杀死害虫的效果愈佳,顶着毒日劳作,汗水在脸上虫子般蜿蜒而下,衣服浸湿若水洗。一次,单薄的姐姐,因暴晒久长,加之劳累过度,突然晕倒在果树旁,不省人事,小小的我见状,吓得失声大哭,父亲惊慌地背姐姐至家中堂屋,母亲赶紧将凉的绿豆汤,给姐姐灌下,慢慢,恍惚中的姐姐睁开双眼,恢复了知觉。
酷暑的日子,母亲总熬一锅绿豆汤,全家畅饮。那浓浓带着绿色的汤汁,消渴解暑,让身体倍感清凉,岁月艰辛亦欢欣,因为融进母亲的丝丝呵护。
绿豆,多么养眼的豆子啊,青绿色泽,捧在手里如一团绿荫,丝丝凉意渗进心里。
夏日的清晨,将绿豆清洗洁净,加水旺火煮开,窗外热浪开始汹涌,锅内的绿豆也在水里沸腾,似舞着的绿色精灵。渐渐,绿豆绽成一朵花,一朵又一朵美丽的花,在水里漾起,再坚硬的绿豆,也敞开温软的胸怀,接着花朵恣意地绚烂,便落花成泥,就像爱一个人,拚一生花香,不留后路为自己,这份浓情毫无保留的献身精神,黄豆没有,黄豆无论怎样煮,都保持完整的自我。
绿豆清凉的香,在空气中弥漫着,用勺子慢慢搅拌,加点冰糖,这时,烹煮的是一份心境,热烈的夏被煮碎,代之而起的是一个绿色的梦境。煮好后,捧在面前细细地闻,含在舌尖柔柔地品,一丝清甜,一丝芬芳,一丝清凉流进心底,一个宁静怡然的绿色日子打开了,燥热的夏日,得之安抚。绿豆煮夏,只有绿豆才这般神奇,煮沸后意想不到的温馨舒爽,清清凉凉。
流火的七月,煮一锅翠翠绿豆汤,放于冰箱,饮之,有一种刻骨铭心的清凉在心头。《本草求真》言:绿豆味甘性寒,据书备极称善,有言能厚肠胃、润皮肤、和五脏及资脾胃。夏日,我喜欢用绿豆驱热,熬制绿豆白米粥,百合绿豆粥,绿豆银耳汤,绿豆荷叶汤,清热解毒,美容养颜。
朋友说我骨子里有凉薄之味,是否多吃绿豆之故。我喜欢一个人发呆,一个人出远门,喜欢陌生,喜欢异乡的街头,尽可能地与人保持距离。
于我,一生能有三两枝,就已很好。绵绵夏日,淡烟软月,素心花对素心人,竹椅对坐,品着绿豆汤,尽显生活之禅,这何尝不是人生真味。 
绿豆煮夏,一夏的滋味深蕴其间,我想我会慢慢地熬,熬煮一份心境,熬煮属于自己的生活,清凉淡然。
绿皮西瓜

“碧蔓凌霞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清晨菜市上,到处都是绿盈盈的西瓜,看着就让人心生凉意,好似沐浴着清爽的晨风。

瓜市上深翠浅绿,花皮青皮的西瓜好不热闹,像是一场西瓜的大聚会。三轮车上红瓤的西瓜,劈成两半,摆在西瓜堆上当招牌,很是诱人。我一下买了六个翠皮西瓜,小心翼翼满心丰盈地带回家,母亲和儿子看到后圆润的笑容,似甜甜的西瓜。
几乎每个夏天,我们都徜徉在西瓜清香中,沙地里种出来的西瓜最好吃,味道干净甜美,好似人生之少年。刀尖刚碰触西瓜,只听西瓜喀嚓一声,应声而裂,似绽开的微笑,迫不及待等我们去品尝。口干舌燥之际,风扫残云般狂吃一番,很是过瘾,舌底生津、齿颊溢香,确是有“赤日炎炎似火烧,狂啖西瓜仙欲飘”之感。
吃西瓜要切成月牙状大口大口地吃,吃得豪放,吃得痛快,觉得这样才对得起西瓜。酒宴之后,果盘里盛放着的西瓜,细小的块,精致得让人吃起来不由翘起兰花指,否则对不起这西瓜淑女般的风范,但也少了吃西瓜的乐趣。
我想起汪曾祺笔下的西瓜:“西瓜以绳络悬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喀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这一句“连眼睛都是凉的。”比西瓜更有味道。夏天的月光似一泓清澈的泉水,倾泻着一地的凉意。我还想起鲁迅笔下的闰土——深蓝的天空挂着金黄的月,海边碧绿的一片沙地上,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一个少年,项戴银圈,手拿钢叉,奋力向一只猹刺去……
西瓜好吃,但是种西瓜是一件麻烦的事。先育苗;就是把西瓜种子放到专门的器皿里,土壤要保持一定的湿度,再盖上塑料薄膜。待西瓜秧苗长至七、八厘米高时,再把它们移开栽到瓜田里,瓜秧成长过程中要掰叉、捉虫、打药很是辛苦,俗话说:种瓜如绣花,每一道工序都要马虎不得,否则结不出又甜又大的西瓜。
家乡是一个安静的村落,村东一条细长的小河,如腰带般环绕村子,河那边是一块绿油油的西瓜田,瓜田的地头有一个用竹子搭的庵子,掩映在柳树下,看守瓜田的是一位老人,我们都叫他三大爷,伴随他的还一条黄狗。月光下,三大爷走到哪儿,黄狗就走到哪儿,黄狗是三大爷的影子,寂静的夜,能听到露水滴落的声音。
三大爷种的瓜沙甜沙甜的,因为他用麻酱渣作肥料,施在每一棵瓜的根部。炎热的夏天好似着了火,父亲会从三大爷的瓜地,买下几个刚摘下的新鲜西瓜,用篮子放在水井里。夏日的夜晚,闷热仍在苟延残喘地进行,父亲把冷藏在井里的西瓜,均匀地切开,一家人围着桌子大快朵颐地吃着清凉的西瓜,暑热会渐渐散去。
老人,瓜田,庵子,黄狗,在岁月里渐渐洇成一幅水墨画。这幅水墨画在每一个夏天的夜晚,回忆起来依然是那么真切。
张爱玲《金锁记》里把晨光三色,比作刚切开的西瓜,确是神来的童趣之笔。“天就快亮了……地平线上的晓色,一层绿、一层黄,又一层红,如同切开的西瓜。”
夏天里,切好的西瓜,瓤红籽黑,不用吃,一看就甜到心里,凉到心里。宋代文天祥笔下的西瓜:“拔出金佩刀,斫破苍玉瓶。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下咽顿除烟火气,入齿便作冰雪声。长安清富说邵平,争如汉朝作公卿。”南宋方回的《秋熟》诗写道:“西瓜足解渴,割裂青瑶夫。”明朝李东阳有诗誉它:“香浮碧水清先透,片鸾刀巧更斜。”清代才子纪晓岚也有诗赞西瓜:“种出东陵子母瓜,伊州佳种莫相夸。凉争冰雪甜争蜜,消得温暾顾渚茶。”无论古今文人都较垂青于西瓜的美味。
炎炎夏日,大家围坐在一起吃西瓜,你一句我一句吃瓜侃大山,是一种幸福。西瓜价格便宜适合老百姓,不像荔枝富贵命,没有“一骑红尘妃子笑”却能“飞入寻常百姓家”,西瓜能走近每一个人,这是瓜果最好的归宿。
西瓜是老百姓眼里的美食,清爽朴实,看着胖胖圆圆的西瓜,有着过日子的踏实,好日子就该是这样团团圆圆的。西瓜伴随着漫长的夏季,有西瓜的夏天便不再那么酷热了。
作者简介:孙丽丽,笔名:孙荔,电视台编辑、记者、专栏作家,发表作品二百余万字,作品散见《小说月刊》《短篇小说》《厦门文学》《牡丹》《北方文学》《广西文学》《中国铁路文艺》《安徽文学》《散文百家》等。作品有三十多篇选入中学语文试卷大阅读题,作品多次获奖有的被译成英文。作品有散文集《虞美人》;随笔集《不是风动,是你的心在动》;小说集《青衣阿伶》《小镇姑娘》《鸦片茶》等九部。

征稿启事 

一、常设栏目:
名家:首页头条推出,不限体裁和题材,重点推出名家约稿,不接受自由投稿。
小说坊:以短篇小说为主,兼顾中篇小说、小小说,闪小说。中篇小说20000字左右,短篇小说5000字左右,小小说、闪小说1500字以内。
散文苑:各类题材的散文及散文诗佳作,3000字左右。
诗生活:组诗、短诗,不超过50行,谢绝口水诗。本栏目不接受古体诗词投稿。
新批评:主要推送文学评论、文学观点文章。2000字以内。
象牙塔:主要刊登教师作品和小学、初中、高中学生的习作。2000字以内。编辑部将根据来稿情况适当调整栏目。
二、投稿须知
1、本刊(纸刊)所有来稿均从《颍州文学》公众平台选稿,不愿意推送的勿投。凡投稿均视为同意平台推送。
(0)

相关推荐

  • 多吃“1豆3瓜”,清热解暑过夏天

    导语:三伏天防高温中暑,奶奶叮嘱我:不管有钱没钱,多吃"1豆3瓜",清热解暑过夏天!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每年的三伏天都会叫人有如此之感觉.&q ...

  • 立夏后,这三种瓜要多吃!补水降火又养颜,好处多多,价格还便宜~

    欢迎来到吃什么研究室,每天研究吃什么~ 立夏一过,这夏天的味道也是愈来愈浓了,俗话说"春吃芽,夏吃瓜",这两天室长已经捧着西瓜乐呵呵得在吃了. 夏天可不是只有西瓜这一种瓜可吃,还有 ...

  • 八月,故乡的豆瓜香

    八月,故乡的豆瓜香 去饭店吃饭,服务端来一碟煮熟的黄豆荚,剥了几颗吃了,新鲜清甜的豆汁润滋了我的喉咙,有一个半月没有回乡下了,看着碟子里的黄豆荚,心里荡起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惆怅-- 中秋过后,家乡的乡野 ...

  • 今日大暑:吃好三样,喝好三样,做好三样

     作者 :儒风君 大暑节气,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热浪袭人,酷暑难耐,各类健康问题也接踵而来,比如中暑.心血管疾病等. 同时,这段时间也是阳气最盛,经络气血加速流通的时间: 因而又是 ...

  • 亚欧联盟精萃特别顾问吕建中:立秋吃瓜

    今天立秋.民间有立秋吃瓜的风俗,称为"咬秋". 在我们居住的胡同深处,有位邻家奶奶是正黄旗.老人一直保持着旗人的生活习惯,闲闲散散惯了,白天到处溜达,晚上很晚上炕.她自嘲地说:白天 ...

  • 新高考新题型 各地试题散文专练5(共三题)

    [2021潍坊一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北面山河 杨海蒂 当我来到陕北的榆林横山,目睹"龙隐之脉"横山山脉穿过黄土高原横亘天际,亲见无定河淌过塞北沙漠漫延横山全境,我 ...

  • 散文界 | 翰 墨: 幸福三题

    花洲文学 文学的百花洲 关注 幸福三题 文|翰 墨 幸福是知足,幸福是百年和好,幸福是你喝着苦咖啡,能体验出甘甜滋味的时候.   收入幸福 冯老师每天忙碌着收发报刊这项简单而又被许多人认为是枯燥乏味的 ...

  •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闽南风情三题/贺彦豪

    蟳埔的渔歌 年轻的时候,我喜欢新诗,曾经做"诗人梦",并且写过一首<蟳埔渔歌>:湖,像唱片银光荡漾,/船,似唱针踏着碧波--/清晨,撒一路渔网,/暮归,收一串欢乐./风 ...

  • 孙红丽【散文】 最美莫过花开时

    凉城文苑期待你的关注 美             文             品             读             最美莫过花开时 文//孙红丽 一年之计在于春,最美莫过花开时. 春 ...

  • 「写作坊·美文」张洲|散文三题

    作家新 干线 散文三题 四月,广武的杏花 杏花开了,群体跑到广武,连天接地的美! 白天飘落还是新疆来的棉花?还说是蒙古包来广武忆旧了. 最美人间四月天!春天就在广武写出无数的赞美激情的诗行. 有你有我 ...

  • ◇星夏卷•匠作典藏•散文篇◇《散文三题 》||□ 邹仁龙

    <当代文学家·星夏卷>(当代文学出版社)火热征稿中! 知名·专业·权威 星夏卷·2021·总第四期 (网纸同步) 散文显示屏 星夏卷 文学顾问:孔灏.相裕亭.徐继东.李锋古 书法顾问:侍少 ...

  • 【西南文学•散文】赖丽明/四川/东郊,难以割舍的家国情怀

    西南文学·散文 --微刊总第1417期-- 欢迎点击以下链接,关注相关资讯 [西南文学·快讯]阿 月(四川)/<西南文学>作家工作室联盟隆重上线          [作家简介] 赖丽明,1 ...

  • 【散文】顾丽红/梦中的外婆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梦中的外婆 顾丽红 今年初夏,我和朋友们来到香草园游玩.蓝天白云下,一望无际的花海绽放着满园诗意.在园中漫步,花香盈袖,花香纳怀.蜜蜂飞舞,它们唱着欢 ...

  • 【散文】​廖华歌/父爱如山(三题)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网络版 (三题) 廖华歌 我是那样想念父亲,但除了把父亲放在内心深处,放在生命深处,我还能做什么? --廖华歌 父亲的百合 庚子春节,因新冠肺炎疫情,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