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斯基摩人为什么一辈子都吃生肉?基因变异还是另有原因?
爱斯基摩人是人类族群中最奇异的一个分支,他们长年生活在气温零下20-30度的北极圈里,每年一半的时间处于极昼,另一半时间则处于极夜。
爱斯基摩人的生活里,几乎没有日夜交替的说法,要不就是太阳一直照射的永昼,要不就是漫长而寒冷的永夜。
爱斯基摩人的食谱里,也从来没有蔬菜水果一说,食物基本上是肉食,吃法也是直接生吃,尽管现在已经进入21世纪,北极圈里的绝大多数爱斯基摩人依然保留着这一传统。
穿着爱斯基摩传统服装的妇女
爱斯基摩人不可思议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让全球很多科学家一度怀疑,他们到底还算不算常规意义上的“人”?
由于爱斯基摩人的生活习性与常人区别巨大,以致于上世纪初一些学者认为爱斯基摩人为了适合北极的特殊环境,在漫长的时光中产生了基因变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关于爱斯基摩人的基因研究课题都是分子人类学专家们的最爱。
爱斯基摩人对科学家们研究他们算不算狭义上的“人”嗤之以鼻,他们称呼自己为“因纽特人”,这个称呼的意思为“真正的人”,事实上根据现代DNA检测结果,爱斯基摩人的基因很正常,所谓基因变异一说不过是以往一些学者的臆测罢了。
爱斯基摩姑娘
基因检测结果显示爱斯基摩人和其他人类族群并没有什么不同,但科学家们的兴趣并没有因此减小,反而更浓厚了。他们更想知道爱斯基摩人一辈子只吃肉食却没有患上坏血病的原因。
基因上找不到答案,学者们便将目光投向了爱斯基摩人的起源,试图通过这条线索来解释一切。
第一,爱斯基摩人起源之谜
无论是谁,只要是到过北极见过爱斯基摩人的,都会惊讶于一点——他们的外貌和中国人长的太像了。
爱斯基摩人全家福,注意和国人长相比较一下
日韩地区也属于黄种人范围,但如果仔细观察,还是可以发现日本人和韩国人与中国大陆人群的相貌是存在一定细微差别的。
譬如韩国人脸盘较大、日本人身材相对矮小等等,但爱斯基摩人的外貌和中国人却基本上没有差别,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爱斯基摩人是远古时期中国大陆北上的一个分支么?
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考古学家亨利.科林斯冒着零下几十度的严寒在阿拉斯加北极荒原上进行发掘,此次出土器物上的纹饰表明,爱斯基摩人与我国商代青铜器上的纹饰较为相似,一些海象牙上的兽面纹与商代的饕餮纹也存在雷同之处,这些证据仿佛说明爱斯基摩人起源于中国商朝。
但这个说法有个很大问题——年代不对。
爱斯基摩出土器物
商朝存在时期为3600—3000年前,而考古证据显示爱斯基摩人在北极的历史可追溯到1.4万年前,二者之间相差了一万年之久。因此科林斯教授的“爱斯基摩人殷商起源说”并未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同。
2018年,美国学者又有了新的考古发现,他们发现爱斯基摩人一些远古器物上有着较为典型的良渚文化特征,比如都以同心圆代表眼睛,风格极为一致。于是美国专家们又推翻了爱斯基摩人起源于商代的说法,改口说爱斯基摩人来自江浙地区的良渚文化。
接着分子人类学专家也对爱斯基摩人进行了DNA检测,结果更令人惊奇,检测结果显示爱斯基摩人的基因与我国藏人高度相似。
这下专家们彻底凌乱了,各种追溯爱斯基摩人起源的研究结果之间相互矛盾,让爱斯基摩人的真正起源成为一个目前仍无法解决的谜题,但有一点是比较明确的,爱斯基摩人的起源应该和中国大陆有关,这个结论海内外学者还是基本认可的。
良渚文化玉琮,红圈为良渚文化标志性的同心圆眼睛纹饰
科学家们本想通过追查爱斯基摩人起源来解释他们身上那些异于常人的特点,但这条路看起来暂时还走不通,于是生物学家和营养学家闪亮登场,准备从爱斯基摩人的食谱中去寻找答案。
第二、爱斯基摩人稀有而昂贵的食谱
爱斯基摩人的日常食物非常特殊,在人类主体文明接触他们之前,绝大多数爱斯基摩人一辈子都没见过蔬菜水果大米长什么模样,他们平常吃的食物,更是我们这些普通人难以想象的东西,极其昂贵而稀有。
爱斯基摩人的日常食谱如下:
鱼类、驯鹿、海豹、海象、鲸鱼,以及下面这位!
趴着的北极熊
这里面除了鱼类外,其他动物无一不是珍稀品种,换我们别说吃,想看一眼都得到动物园去,而且还要花钱买票,而这些动物,却是爱斯基摩每顿都吃的主粮。
当然,现在世界各国都在保护生态环境,不可能像以前一样将这些珍稀动物让爱斯基摩人放开肚皮猛吃,尤其是北极熊、海豹、海象这类稀有野生动物,那更是保护的重点。
因此美国、加拿大这些有爱斯基摩族生活的国家,通常是一边定期供应相对普通的肉食,同时每年给爱斯基摩部族一定的“捕猎名额”以满足他们的传统需求,比如加拿大政府就忍痛给了境内爱斯基摩部族每年捕杀30头北极熊的“名额”。
爱斯基摩勇士捕猎北极熊
爱斯基摩人如此奇异的食谱,自然让科学家们大感兴趣,难道这些动物身上藏有目前我们尚不知晓的某种秘密?
功夫不负有心人,学者们在仔细研究这些“食物”后,果然找到了爱斯基摩人没有坏血病的真相。
原因就在于爱斯基摩人“吃生肉”的传统习惯。
爱斯基摩人食谱中的驯鹿肝脏、海豹脑以及鲸鱼皮中富含大量的维生素C,爱斯基摩人在生吃这些食物时,同时也摄入了足够的维C,因此他们尽管顿顿大鱼大肉,却依然没有患坏血病之虞。
爱斯基摩人有一道堪称绝对原生态的“美食”——马克塔克(作者君音译,这东西没中文译名),此物是直接将鲸皮连带皮下3-4厘米脂肪切下来制成,卖相极佳,特别诱人,看起来就像是某种好吃的甜点,但吃到嘴里,那滋味包您终身难忘。
滋味奇妙的马克塔克
据某位作者君相识的有幸品尝过的仁兄介绍,此物是直接蘸着盐生吃,那位仁兄本以为味道应和刺身差不多,吃到嘴里才知道不是那回事。
据他描述就像是吃了块用来熬油的带皮肥猪肉,还是生鸡蛋味的,至于这究竟是种什么酸爽味道,咱也没吃过,大家脑补一下吧。
据测定马克塔克鲸鱼皮中每100克中含有30-50毫克维C,事实上人只要每天摄入10毫克的维生素就能预防坏血病。
除此之外,还有一款顶级“美食”,其中也富含维生素,爱斯基摩人一生犹爱,只有来了极尊贵的客人,爱斯基摩人才舍得拿出来分享。
只是这款“美食”实在有点颠覆三观,作者君犹豫了很久要不要写出来,后来看了下,这东西居然在国内有直接音译和相关简介,只是介绍的内容相对简略,那此处就讲讲。
此物学名叫做“基维亚克”,俗名腌海雀,原料是100-200只北极海雀,外加野生海豹1只,只需看这原料的排面,就知道此款“料理”制成后有多么不凡。
海雀
具体做法是将海雀连毛带皮塞进海豹的胃里,据说看海豹大小,最多可以塞进去一百多只,然后用海豹油封口,这样可以防止苍蝇来打扰。
接着将海豹埋进北极的永久冻土层里发酵1-2年(注意这个时间),只在家中有尊贵客人来访或举行婚宴时才会取出,可见此物有多么珍贵。
前文讲的那位品尝过马克塔克的仁兄也幸运地分到了一只基维亚克(腌海雀),由于前面的马克塔克已经给他留下了终身阴影,而他手中的基维亚克也一直散发着某种令人想屏住呼吸的味道,所以他多了个心眼,决定先看看同伴吃下去是个啥情况,再考虑自己要不要享用这道“尊贵至极的美食”。
爱斯基摩人的传统雪屋
他的同伴按照爱斯基摩主人的指导,将腌海雀的尾巴处剪开,学着主人家将嘴凑上去猛地一吸......
据这位勇士后来描述,他当时感觉到一股神秘且诡异的汁水流到嘴里,味道极其酸爽且难以描述,无论口感还是滋味他此生都不想再回忆。
仁兄见同伴吃下去后的那张绿脸,默默地放下了手中的基维列克,主人家显得有点不高兴,示意他赶紧吃下去,仁兄坚决地摇了摇头,表示打死不吃这玩意。
后来我问过这位仁兄为何不吃,难道就不怕主人揍他一顿么。
这位仁兄当时只回了我三个字——命要紧!
游客“品尝”基维亚克,注意后面那位大爷的表情
我一直很好奇那位勇士吸出的汁水是个啥,还特意去查阅了一番,查到这股神秘“汁水”是海雀内脏发酵后融化形成的一种酱汁,其中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蛋白质。爱斯基摩人视之为绝世美味,直接吸其实是最奢侈的吃法,爱斯基摩人都是平常吃肉时才蘸上一点点,相当珍贵。
当然,爱斯基摩人的“美味佳肴”不止以上两种,还有很多,比如北极熊刺身、生鹿脯等等都是难得一见的珍稀食材,此处限于篇幅就不再一一介绍了。
北极地区生存环境极其恶劣,爱斯基摩人为了适应这种环境,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的饮食文化和风俗习惯。
爱斯基摩小孩
虽然我们现代人看他们这些习惯颇有些“茹毛饮血”的意味在内,但这都是环境逼出来的,毕竟北极的茫茫冰原上并无太多树木柴禾可供制取熟食,农耕在北极的严寒下更是行不通,爱斯基摩人想要活下去,就只能不断适应环境,唯有如此,他们才能保证族群的延续。
爱斯基摩人是人类社会中极特殊的一个族群,也是非常典型的一个案例。它表明人类身为高等智慧生物,无论面对多么恶劣的自然环境,都从未屈服过,拼搏和抗争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本能,当我们面对逆境时,坚持下去,终能看到最后的胜利。
冬去之后,便是春来,此为永恒不变的真理!
(谨以此言,送给因这次疫情再次陷入困境的人们)
文/梦醒锦官城
特别说明:爱斯基摩人和因纽特人都是该族群的代称,爱斯基摩人的称呼已沿用了数百年,目前大部分国家包括中国在内的官方文献和论文,非特殊说明下,仍大部分使用爱斯基摩人的称呼,此为约定俗成,不含歧义,此处说明后将不会在评论区回复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