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大承气汤——遗尿,口腔溃疡,乳蛾,荨麻疹

76遗尿——秦亮医案

患儿,女,8岁4个月,于1987年8月2日初诊。二年来睡中遗尿,一夜三四次,甚则五六次,每因腹胀便秘而遗尿加重,曾服缩泉丸及桑嫖峭散数十帖,治疗罔效。平素小便臊臭,色黄量少,大便干燥,三四日一行,面赤唇红,舌苔薄黄,脉滑数。证属里热炽盛,大肠腑气失畅,肺气失宣,以致膀胱气化失职。拟方通腑缩泉,大承气汤加味治之。处方:

厚朴10克,枳实10克,生大黄8克(后下),芒硝6克(冲服),桑螺峭10克,益智仁10克,炙甘草6克。

服药一帖,大便畅通,解稀大便五六次,小便气味明显改善,色亦转清,当天夜间遗尿减至二次,原方继进一帖,遗尿已止。转投益气养阴剂,以善其后,随访半年,遗尿未作。

[天津中医1989,(5):45]

按语: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与大肠相表里。本案遗尿由于膀胱气化失司,气化失司由于肺通调水道失职,通调水道失职由于肺气宣降失常,宣降失常由于腑气不通,腑气不通由于大肠燥热结聚,层层相因,屈曲成疾。其辩识眼目是:遗尿每因腹胀便秘而加重。故治以通腑为主,兼用缩泉之药,前后同治,此“间者并行”之法也。《伤寒论名医验案精选》

论:患儿8岁,二年来睡中遗尿,说明二年前是没有遗尿的,此遗尿也不就是虚证类型。是每因腹胀便秘加重而遗尿,还是遗尿亡津之后,而加重腹胀便秘?我感觉应该是后者吧。如脾约麻仁丸,木气疏泄,则小便利。小便利,怎么就成了遗尿呢?白天不能利吗?白天是不是小便数。土湿则不利,土燥则善利。也不太好理解这个遗尿,还是小便数,应属于亡津,是脾约病,还是消渴病。《金匮》卷十一,趺阳脉数,胃中有热,即消谷引饮,大便必坚,小便即数。本案遗尿的类型,比较少见。从大便不行,脉滑数,用大承气汤,泻下胃肠之实。

单论脉滑数,胃逆不降,肺气不降,不见咳逆,反见小便失禁。肺主治节,通调水道。肺气不降,水道失调,则见遗尿。中气越胀满,则越遗尿。

77暴发火眼——赵明锐医案

刘某,男,18岁。于一周以来,患目睛红、肿、涩、痛,迎风流泪,怕光羞明,奇痒难忍,先服疏风清热之剂未效,后治以大承气汤,一剂而愈。

按:暴发火眼,即现代医学之急性角膜炎,其致病因素中医多认为是心火、肝风,或上焦风热所致。在治疗方面多以清轻之剂,清热疏风,颇能获效。但用大承气汤泻下,获效尤捷,大部分患者尝以一剂而愈。其原因是大承气汤荡涤实热之力甚强。中、下二焦得泻,能减少上焦由火邪盛造成的充血、郁热,即“釜底抽薪”之法也。

《世医得效方》又称“暴风客热”。多因火热之邪炽盛,雍于中、上二焦,上薰蒸于眼目,致暴发眼疾。证见目赤,眼睑肿痛,痒、涩难忍,怕光羞明,迎风流泪。治以大承气汤,甚为有效,此法诚乃治暴发火眼疾之捷径也。

78耳垂瘙痒——大塚敬节治验

某日,52岁体格健壮的女性因苦于耳垂瘙痒而来诊。曾到耳鼻喉科就诊,怎么治疗也消除不了瘙痒。脉沉而有力,且迟。腹部膨满有底力,顽固性便秘。停经约半年。我以脉象和腹证为指征,投予大承气汤治疗。服药第5天,月经来潮,量多到不便外出活动的程度。自月经来潮开始,耳垂瘙痒症状便消失了。

大承气汤之“承气”二字,为顺气的意思,调畅气机运行,是其功用所在,该方并非单纯的泻下剂。因为气机运行好转,逾期不至的月经来潮,同时,耳垂的瘙痒也随之消除了。

此时诸药一日用量为大黄4.0g、厚朴5.0g、枳实3.0g、芒3.0g。(《汉方诊疗三十年》)《汉方治验选读》

79口腔溃疡——王付医案

赵某某,男,45岁。主诉:有多年口腔溃疡病史,反复发作,时轻时重,曾多次服用中西药,均未能取得预期治疗效果,近因病友介绍前来诊治。刻诊:上口唇两处溃疡,下口唇有三处溃疡,舌下溃疡如黄豆大,溃疡中心呈凹陷,周围红晕,表面覆有淡黄色假膜,灼热疼痛,手心发热,腹胀,大便干结,三四日一行,口苦口腻,舌质红、苔黄腻,脉滑。中医辨证:脾胃积热证。治疗原则:清泻积热,调理脾胃治疗方剂:大承气汤与清胃散合方加味

大黄12 g,厚朴24g,枳实5 g,芒硝10 g,黄连10g,升麻15 g,生地黄30g,当归5g,牡丹皮8g,石膏40g,玄参15 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分3次服。

二诊:口腔溃疡好转,以前方6剂继服。

三诊:口腔溃疡痊愈,大便通畅,以前方6剂继服。

四诊:诸症悉除,为了巩固治疗,又以前方12剂继服。随访1年,口腔溃疡未再复发。《王付经方医案》

80口疮——秦亮医案

陆某,女5岁,于1987年10月29日初诊。病起3日,舌尖及颊内见有7枚黄白色的溃烂点,大小不等,疼痛拒食,烦躁,口臭流涎,溲赤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体温37.5℃,曾用西药治疗罔效。血检:白细胞10600,中性72%,淋巴28%。治宜通腑泻火,方投大承气汤。药服1帖,解稀便5次,其味热臭,烦躁止,口臭除,前方去大黄、芒硝,加连翘10克,川连1.5克,继服1帖,口疮已愈。[陕西中医1989,(5):219]

按语:口疮发于胃肠燥热者,临床较为常见。燥热不去,胃肠不通,则口疮每反复发作不愈,临床用承气汤治疗有较好疗效。久治不愈之口疮,亦可考虑使用本法。《伤寒论名医验案精选》

论:苔黄腻,黄为土色,腻为肺气不降,烦躁为火气不降。证见便秘结,脉滑数或沉而有力者,无论黄与黑,都是承气证。便秘尿赤,胃肠热燥。大承气泄其阳盛热燥。胃降则肺与火俱能下降,自然不上火生疮。

81乳蛾——秦亮医案

余某,男,5岁,于1987年9月4日初诊。其母代诉:咽痛3天,在当地医院予肌注青霉素,口服六神丸治疗,效果不显。刻下吞咽不利,喉核红肿,不咳,口臭,烦渴喜冷饮,纳少,小便色黄,大便干结,4日未行,舌质红、苔黄厚,脉滑数。查:体温38.6℃,咽部充血,两侧扁桃体119肿大。血检:白细胞12400,中性74%,淋巴26%。治宜通腑泻火,方选大承气汤:生大黄8克(后下),厚朴、枳实各10克,芒硝6克(冲服)。

1帖后泻下热臭便4次,热度正常,咽痛明显减轻,饮食见增,前方去芒硝,加玄参、麦冬各10克,继进1帖而收功。[陕西中医1989,(5):219]

按语:《素问?太阴阳明论》曰:“地气通于胃”、“咽主地气”,盖咽乃胃之门户也。胃肠燥实结聚,上攻门户,则致咽痛而肿,吞咽不利。治用大承气泻去胃肠燥实,以解门户火热之煎,自当肿消痛止。《伤寒论名医验案精选》

论:大承气汤,竟然也有乳蛾医案。乳蛾就是扁桃体发炎,很多患者没找到发炎的病根,就被手术切掉了,虽然不发炎红肿了,但别的症状还会存在,仍是治标没治本。

82风火牙痛——王国勤医案

张某某,女23岁。于1988年2月患牙痛,头痛头昏,不思饮食,痛不得眠。检查:牙无龋齿,左下第一、第二磨牙牙龈红肿充血,予青霉素、庆大霉素、安痛定注射五天无效,要求中药治疗。询知病人腹胀,四天未解大便,左下腹可打及硬结粪块。中医辨证:热结阳明、风火牙痛。即用大承气汤2剂,服第1剂后解下十余枚,腹胀大减,牙痛减轻,得眠;第2剂后续之泻下恶臭大便,周身舒服,牙痛止,告愈。[新中医1990,(3):4]

按语:阳明腑实之火牙。手阳明经入下齿,足阳明经入上齿,腑浊热毒循经上攻而牙痛不得眠也。大承气汤清泻阳明,釜底抽薪,腑通热降,牙痛可愈。《伤寒论名医验案精选》

83磨牙加溃疡——王付医案

任某某,女,6岁,2009年10月22日初诊。其父代诉:夜间磨牙,几乎每天晚上都磨牙,经常口腔溃疡,口臭,多经中西医治疗未见效果,西医建议戴牙套防止磨损牙齿。刻诊:夜磨牙,口腔溃疡,口臭,大便偏干;舌红、苔黄,脉数。中医辨证:阳明积滞化热证。治疗原则:通腑泻热,攻积导滞。治疗方剂:大承气汤加味。

大黄12 g,芒硝10 g,枳实5 g,厚朴24 g,龙骨30 g,牡蛎30 g。6剂,每日1剂,每剂分10次服。

二诊:其父称夜间磨牙有所减轻,不再每天都磨,磨牙响声亦变小,又以前方6剂继服。之后,以前方加减治疗1个月,夜间磨牙基本得到控制。

按语:夜间磨牙是指患者晚上入睡后牙齿不自主上下磨动,发出磨动响声的病证,是临床中较难治疗的一类病证,小儿夜磨牙西医认为与肠道寄生虫有关;而成人夜磨牙则认为是长期精神压力所致,西医目前没有理想的治疗措施,建议患者戴牙套来避免牙齿的磨损。而中医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夜间磨牙,中医一般认为此证的发生与胃肠积热或胃肠积滞有关。因足阳明胃经经过牙齿,当阳明有积热,则会发生“断齿”,正如《金匮要略》:“必(齿介)齿,可与大承气汤。”即知大承气汤具有治疗夜间磨牙的功效。此小儿夜磨牙证型属胃中积热,以大承气汤泻邪导滞;加龙骨、牡蛎安神,并收敛正气,兼防大承气汤泻下太过而伤正气。《王付经方医案》

黄元御医学研究

读《伤寒论》学古中医,每天分享三条提纲,研究黄元御学术理论,为每一个想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学者,提供交流的平台。
609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84面痘——王付医案

李某某,男,20岁,2010年3月12日初诊。主诉:患面部痤疮已有两三年,多方治疗,外用药、内服药都使用过,可面痘始终未能消除,平素亦不敢吃辛辣食物,近面痘又见增多前来诊治。刻诊:整个面部以及颈部都有痤疮,面痘红肿高大,顶大突出,与正常皮肤边界清楚,并有热痒痛,有的已经溃烂留痂,大便稍干,舌质黯红、苔薄脉数。中医辨证:热毒瘀阻证。治疗原则:通腑泻热,清热解毒,祛瘀通窍。治疗方剂:大承气汤加味。

大黄12 g,芒硝10 g,枳实5g,厚朴24 g,连翘30 g,银花10 g,蒲公英30 g,紫花地丁30 g,石膏45 g,赤芍20 g,牡蛎30 g,天花粉6g,桃仁12 go 12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分3次服。

二诊:药后,前额及面颊部痤疮略有好转,又以前方治疗12剂。之后,以前方治疗两月余,面痘基本消失,嘱咐患者以后尽量不吃辛辣刺激食物。《王付经方医案》

论:脉数也是阳热之脉,阳盛之象。大黄即能泻胃热,也能降逆,泻上热之痞。芒硝,苦咸,降逆泻火。石膏,即能清泻卫热,也能清泻胃热,脉数,胃气逆降,阳火上盛,双花、连翘,清热解毒。王付老师,善长合方。

85面毒(痤疮)——范中林医案

苏某某,男,27岁。北京市某饭店职工。病史:从1973年开始,面部生疮,发于面颊部,逐渐增多,时发时消。北京某医院诊为“痤疮”。除服西药外,中医曾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托毒消痈、驱风除湿等法论治,未效。1979年10月末转来就诊。

一诊:满脸皆有脓疮,主要集中于双颊、两腮,疮形如豆,红肿,积脓,发痒,刺痛,时觉发热,面色紫红,疤痕残存。头痛,头晕,心烦,口干,腹胀大便结燥。舌质红,苔老黄厚腻,干燥紧密。此为风热客于阳明,已成腑实,上攻而成面毒之病。法宜泄热动结,润燥软坚、以大承气汤主之。

处方:生大黄10克,芒硝10克,枳实10克,厚朴15克

辨证:患者心烦、发热、口干、腹胀、便结、舌质红、苔黄燥,显系阳明腑实之证。从病史观之,乃风热交加,客于阳明,长期蕴积不解,面部生疮,发于双颊,正如《医宗金鉴》所言:“面发毒在颊车,初小渐多赤豆形,肿硬焮疼津黄水,证属风热客阳明。”足阳明胃经与手阳明大肠经,循行部位均入颊车,络于面。胃与大肠积热益深,必致肺气熏蒸,因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通调失畅,上攻于面,亦可使皮毛气血津液输布失职,热毒积聚,遂发为脓疮。本案病现于面,根在脏腑,属热,属里,属实,证属阳明,须苦寒峻下为治。

二诊:服上方一剂后,泻稀便四次,发热、心烦、口干好转,面疮肿痛稍减,苔厚腻略退,余证同前。腑实之证解,但表里俱热盛之候未除,宜泻火解毒,以黄连解毒汤加减主之。

处方:黄连6克,黄芩6克,黄柏10克,桑皮15克,杏仁12克,荷叶10克,甘草3克

三诊:三剂后,脓疮渐消,刺痛著减,已不觉痒,面色紫红稍退,心烦、口干、舌燥亦明显好转,大便正常,舌红苔腻俱减。拟荆防败毒散并连翘解毒散加减,清风热,解余毒。

处方:荆芥10克,防风10克,连翘10克,黄芩10克,银花15克,紫花地丁30克,土茯苓60克,木通10克,甘服三剂,脓疮基本消退,诸证明显好转。稍进清热除湿之品,并间服针砂散,清余邪以善其后。《范中林医案选》

论:苔老黄厚腻,干燥紧密此就是苔黄燥涩。

86痒疹(荨麻疹)——陆安医案

周某某,男,46岁,1973年11月13日诊。因食鱼蟹,当夜全身出现大小不等淡红皮疹,瘙痒难忍,伴有发热、头晕、纳呆、腹痛、舌红苔黄腻,脉弦数,诊为荨麻疹后,用扑尔敏等药未效,即以大承气汤攻下:

生大黄(后下)、元明粉(冲)各12克,枳实、制川朴各9克。

1剂后,泻下稀便,疹块顿时大减,次日再进1剂而愈。[浙江中医杂志1983,(1):40]

按语:荨麻疹成因较多,风热、风寒、饮食、药物,皆可引起。对于药、食所致者,每以承气辈取效,尤以热邪蕴结胃腑者更为适宜,每在泻后疹消。

补述:本方以承气命名,取其有泻热结,承顺胃气之下行,可使塞者通,闭者畅之意。正如吴塘在《温病条辨》中说:“承气者,胃气也。盖胃之为腑,体阳而用阴,若在无病时,本系自然下降,今为邪气蟠踞于中,阻其下降之气,胃虽自欲下降而不能,非药力助之不可,故承气汤通胃结,救胃阴,仍系承胃腑本来下降之气,故汤名承气。”《伤寒论名医验案精选》

论:弦数,少阳不降之弦,相火上逆之数,却不是阳明之脉。荨麻疹,用承气泻下,很少见的医案。平时都会此类型的麻疹认为是过敏性的,以后忌口就行了,泻下治疹,真的学习经验。疹病,多为外感病,此为何生疹?

吴塘;胃之为腑,这个体阳而用阴,有点没看懂,是什么意思?所谓邪气蟠踞,是内邪还是外邪,邪从何来。都是本气内郁,怎么变成了邪气?承气泄下,是泄阳明之阳盛,以救里阴或以和里阴,怎么成了救胃阴。阴旺于少阴,阴皆以少阴为主。肾水者,脏阴之根本,五脏亡阴之证,皆属少阴。胃阴之论,从何而来?不得而知。

88急黄发斑(肝昏迷前期)——夏发铺医案

曹某某,女,10岁。因身黄、目黄、尿黄,伴呕吐、乏力6天,拟诊为“急性黄疸型肝炎”,于1989年11月10日入院。B型超声:肝脏大小正常,肝实质炎性损害,重度胆囊炎。肝功能化验:黄疸指数110单位,麝浊17单位,锌浊15单位,麝絮(+++),凡登白直接立即,谷丙转氨酶181单位。中医以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之法,用茵陈四苓散加减。西医以护肝、补能等处理,黄疸愈深,精神愈差,第三天出现神志模糊,循衣摸床,撮空理线,烦躁谵语,不饮不食,渐至神志不清,狂躁不安,拟诊为“急重肝”、“肝昏迷前期”。中医诊断为“急黄”,仍坚持中西医结合治疗。清洁洗肠,每日二次,均无大便。其舌苔黄燥,脉数有力,腹部虽无胀满,但隐隐约约有碍手之物,且患儿父母诉其已七日未大便,故辨证为阳明实热、燥屎内结,即投大承气汤一剂。5小时后间断解出如桃核大燥屎六枚,坚硬如石,次日神志清楚,言语正常,并欲饮食,黄疸亦渐渐消退。[新中医1990,(12):45]

按语:腑热浊毒,壅滞肝胆,胆汁不循常道,而致急黄;上扰神明而致神昏发狂。《伤寒论》212条:“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但发语语者,大承气汤主之。”故与大承气汤原方,通其腑而黄自去,彻其热而神自清。《伤寒论名医验案精选》《仲景病案学》

论:为是什么会发黄。《金匮》黄因湿来,此是有外寒内湿,经阳内郁,湿热外蒸,不能外越,则见发黄。本案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不解表则瘀热在里,也是茵陈蒿证,发汗解表,湿热外越,则表里俱解。反之,不知解表,不知发汗泄其湿热,则阳明热燥与太阴之湿相争,燥盛湿退,则成阳明腑实证,大便秘结,数日不下,约而为丸,即是燥屎。

购书,请加好友  (微商与广告——勿扰)

点击在看,感谢分享,读黄元御,学古中医

自学中医,只读黄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自学仲景,只读黄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

(0)

相关推荐

  • 分享医生用玉女煎合二仙汤45名治好42名更年期女性口疮咋治?

    问对于更年期妇女的口腔溃疡,在治疗上有什么特点? 然后,我想起了上海闸北区医院曾经做过的一个用玉女煎合二仙汤治疗45名治好42名的医学研究. 更年期女性口疮,多虚证 口腔溃疡与传统中医领域的" ...

  • 经方临床医案练习【第1376期】

    今日练习 杨某,女,30岁. 患者家贫,久病卧床不起,骨瘦如柴,面色黧黑,按其腹,少腹硬满而痛,大便秘结,一周未行,舌紫暗,苔黄褐,脉沉弦. 处方:__汤.(留言区写下您的答案) 服一剂,腹痛减,可进 ...

  • 经方名家荟萃之大承气汤方

      大承气汤方 方    剂 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实五枚(炙) 芒硝三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 ...

  • 10小儿乳蛾高热方0  经验方录  何复东五十年临证高效验方

    [组成]银花15g,连翘15g,牛蒡子(布包)15g,神曲15g,山楂15g,鸡内金20g,黄芩15g,知母15g,大黄(后下)15g,石膏(先煎)60g,二丑15g,莱菔子30g,甘草15g.[功能 ...

  • 虚火乳蛾

    虚火乳蛾     {概述]     概念  因脏腑亏损,虚火上炎而致的乳蛾,称虚火乳蛾.临床症见咽部不适,微痒 微痛,喉核或喉核周围潮红,喉核表面可见黄白色脓点,或常有脓液被挤出.与慢性扁 桃体炎相类 ...

  • 风热乳蛾

    风热乳蛾     [概述]    .    .     概念  风热乳蛾,主要为风热为患,新感而发,临床以咽部疼痛.喉核红肿.或表 面附有点状,片状腐物为主要症状,相当于急性扁桃体炎.      本病 ...

  • 乳蛾

    乳蛾 (概述] 乳蛾,又名喉蛾.喉鹅.双蛾风.是因邪客咽喉,核内血肉腐败所致,以咽痛.喉核红肿.化脓为特征的咽部疾患.以咽喉两侧喉核红肿疼痛.吞咽不利为主症,因其红肿,形状似乳头或蚕蛾,故称乳蛾.临证 ...

  • 山豆根的功效与作用:火毒蕴结,乳蛾喉痹,咽喉肿痛,齿龈肿痛,口舌生疮

    点击关注→ A医学临床宝库 2月9日中药材:山豆根Shandougen基源:为豆科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和根茎植物识别:灌木,高1~2米.茎圆柱形,茎上部常作"之"字形弯曲.单数羽状复 ...

  • 『名医经验』熊继柏医案小儿急性乳蛾高热案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谭某,男,4岁,某医院会诊病例. 1986年11月15日初诊:起病5日,发热不休,热势甚高,上午体温39.8℃,下午40.8℃,微咳,咽痛.在某医院急诊室治疗,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 ...

  • 第五案 乳蛾发热

        病史:王童,男,8岁,初诊节气,雨水.    男孩王童,平素饮食不节,零食无度,消化不良,经常咽痛.两天前淋雨,发热不退,咽喉肿痛,痰粘难咯,不思饮食,便干尿黄.门诊求治,试表38.5℃.扁桃 ...

  • 急乳蛾误治之反思 – 经方派

    作者/陈腾飞 病因 中医学之病因多出于推测,有的并不确定为病因.此处仍从旧例述之. 患者两周写了两篇论文,写作时日夜兼程,思虑耗伤心脾,易致阳气上浮.又连着两顿食肉,进食之量倍于平常.随即出现咽部及右 ...

  • 癔症,遗尿,项强,荨麻疹——桂枝甘草龙牡汤

    19癔病--丁世名医案 常某,女,50岁.因精神创伤,其后哭笑无常,常欲寻死,诊为癔病,经治半年无效.诊见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表情淡漠,舌淡苔白,脉弦细.证属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日久气营渐耗,心神失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