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清溪河畔散步回家

沿着清溪河畔散步回家
文/橙子
我终于还是住到了清溪河畔,每天下班后沿着清溪河畔走路回家。
傍晚,我从同事芳芳的车里下来,感谢遇到这么好的同事,让我的上班之路没有那么艰难。在碧桂园的桥头道了再见,我沿着清溪河边的红色步道回家。
与清溪河的渊源,大概可以追溯到师范上学时期。那时候师范学校背后的笔架山下就是清溪河,沿着曲折的小路可以到达。秋日的周末,很多同学相约去清溪河看巴茅花。其实想逃离学校,走到原生态的乡野里去。因为那时候的师范学生大多来自农村,骨子里还是喜欢比较宽阔、无拘无束的环境。在清溪河畔,有我们熟悉的小河流水,秋高气爽。
师范学校不仅离清溪河不远,而且学校还有一个文学社团,叫做清溪文学社,很幸运,我带着一张初中毕业那年的作文大赛获得的奖状加入了文学社,成为清溪文学社的一员。当年文学社的辅导老师是一位博学多才、气质儒雅的沈老师,戴着眼镜,认真地分析每位学员的作文;当年文学社的社长和社员同学,今天也都成长、修炼成了教育战线的精英人才。
河畔的银杏树叶子已经由淡淡的黄绿色逐渐变成了晶莹剔透的金黄色。第一次见到了从树上落下来的银杏果,那种杏色的果实,粉嘟嘟的,真的很美。有大爷大妈在树底下弯腰捡拾果实,银杏的果肉去掉就是白果,可以用来炖汤。油然记起多年之前,蓬安火车站刚通火车,我们一家人坐火车去成都玩,然后去了青城山,住在半山腰的泰安古镇,吃了古镇的名菜叫做白果炖鸡,那滋味,多年后还能记忆犹新。吃完白果炖鸡,还在古镇里跟古老的白果树合影留念。现在河边遍植银杏树,如果有空,也可以拿个塑料袋去河边捡白果了。
芦苇花是清溪河秋天的使者,它们或者高粱灰、或者鱼肚白的花朵在秋风中微微荡漾,与清溪河水遥相呼应,扮演着水边的佳人。想要亲近那些苇花却也不容易,它们的叶片像长长的刀剑护卫着花朵,还有锯齿型的边缘,一不小心就会割伤手指。因此,苇花能够长居秋水之滨,招摇一整个秋天。
在清溪河畔的新家园已经住了半个月,一直在下雨,到了周五,天终于放晴了(只能说晴了这么一天而已,当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又听见了雨声)。在桥头终于看到了几个本地大妈在卖菜,这让我感受到了清溪河畔的人间烟火气。她们都是利用已经征用还没正式启用的土地角落种的小菜:上海青菜苗,紫色的峨眉豆,水灵灵的红萝卜……菜的种类不多,不像菜市场里的菜那么名目繁多,毕竟她们种菜的土地不知道哪一天就派上了用场,各种挖掘机、运输机就开了进去。
看着这只占据了桥头小小的一角的菜摊,我买了一把绿叶菜,提溜着往家走,这种回家的感觉比较熟悉。就像住在学校的时候,也是下午放学了才去农贸市场门口买点蔬菜带回家。最初几天也在打听附近的居民在哪里买菜:有的开车去超市或者城南市场买菜,有的是老家拿来的自给自足的蔬菜……我在17栋的门店里买过一次菜,那里菜品不多,都是比较能够存放的大蒜、土豆、洋葱、白菜、萝卜之类,每天也有新鲜的猪肉,基本能够应急。家里的好几样蔬菜还是从老家带来的:冬瓜、南瓜、韭菜、藤藤菜,还有农家土得不能再土的鸡蛋、鸭蛋。无论住到哪里,父母种的菜始终是我们的盘中美食,父母让我们捎带的土特产始终充实着我们的冰箱。
河边偶尔闪现的栾树,在秋天里已经结满了一树一树的红色灯笼果,像一个一个路标,一直到我家的窗外,还有两棵栾树红硕的果实站成了朴实的风景画。恰好跟我的老家屋后的栾树印象重合,只是清溪河畔的栾树树龄还小,显得修长稚嫩;老家的栾树已经长了几十年,长得壮实魁梧。
河边有三条道路可以回家,基本都是平行的。最上面是一条马路,主要是汽车通行,当然也有人行道,这是最近的一条道路。中间一条穿行在绿化带之间的青砖步道,曲曲折折,走起来也挺有意思,有一种走在古镇的感觉,不时可以欣赏到决明子的束束小黄花,它们顽皮地从路边探出头来问候路过的人,那一种相遇在秋天里格外明艳动人。挨近河边还有一条红色的塑胶跑道、自行车道,吹着河风,看着河水微微荡漾的波纹,水流似乎带走了工作一天的繁琐劳累,河边的步道比较适合慢慢地步行回家。我常常选择河边的步道走路回家,大概可以走五分钟,就到了小区门口,这一段路可以梳理一下一天的思绪,整理好心情,也可以什么都不想,就看看那些花草树木,它们像老朋友一样站在路边,眼睛看到那么多绿色植物,也得到了很好的休息。
走到门口,热心的门卫大叔总要问候一句,你回来啦!这是一句特别暖心的问候语。因为住在这个新的小区,熟人还不多,陌生人居多,太需要尽快与环境熟悉起来。虽然我更喜欢这样的地方,大家不太熟悉,不会有过多的关注,生活更简单纯粹。只是比起以前住在学校里,少了傍晚散步时的热闹,没有那么多同事一起吹牛谈天、交流信息。
窗外有一个羽毛球场和两个乒乓球台,跟在学校的环境差不多,让我时常醒来还以为住在学校里。但是早已经没有起床号、上课铃、下课铃、熄灯号的提醒了。我的时间变得特别自我,完全由自己控制。只是上班距离的拉远,时间之弦还是在远远地控制我的行动,必须更早的起床,留出吃早餐的时间和路途上的时间,才能保障上班时间的准时甚至提前。以前住在中学校,十分钟步行就到了小学校,如今,要重新调整生物钟,真的有些感叹,从来没有这么精准的关注过时间。
当我走进家门,放下背包,放下手机,放下钥匙,坐下来,我觉得是最放松的时刻。我又得马上投入厨房的工作,做好晚饭等候家人的归来。日子有着变化中的一成不变,回家后的程序还是没有多少变化: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看书写字,看电视,玩手机……
像那个每天不断的推石头上山的西西弗斯,每天都在重复着前一天的时间轨道。只是家里添置了更多的新物品,这让我觉得自己也是新生的了。

文、图、编辑:橙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