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字嚼印 | “斗”与“鬥”用法区别

引言:只要玩篆刻,就必须要接触古文字。只要接触古文字,就免不了会踩坑,坑踩多了,避免踩坑的办法也就越多,经验也就越丰富。我想,既然大家都会踩坑,不如就把这些办法和经验整理并分享出来,一方面可以加深自己的记忆,起到保存资料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让一部分印友减少踩坑的概率,何乐而不为呢?当然,我只是一名使用古文字并运用到篆刻上的人,并非纯粹的古文字学家,对于文字的解构未必正确,有不足或谬误之处在所难免,亦希望借此机会得到更多专家学者的指导。在传统文化面前,在古文字面前,我永远都是一名小学生。

“斗”与“鬥”用法区别

近日翻阅上海《书法》杂志,偶然见到吴朴堂先生的两方“艰苦奋斗”大印,两方都是朱文,他本人均未署款(现款为后人补的观款)。其中仿浙派的一方收录在《朴堂印稿》中,而另一方仿吴昌硕的则未曾出现在他的印谱中。这两方印,朴堂先生之所以都不署款,很可能知道它们都是问题印,万一流传出去,恐会被后人诟病!

△艰苦奋斗(吴朴堂刻)
△艰苦奋斗(吴朴堂刻)
眼尖的朋友想必已经看出来,这两方印都把“鬥”字刻成了“斗”,属于很典型的错别字。“斗”和“鬥”原本是两个不太相干的字,其篆文字形及构造本义都差别很大,简体字改革以后它们被强迫合体,并成了一个字,这就导致一些书法篆刻爱好者出现混用、错用的情况。
△“斗”字演变
我们先来说“斗”字,“斗”字的甲骨文就是一个有柄的可以盛放粮食的器具(有度量作用),古代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斗”字到了小篆以后讹变很厉害,与甲骨文相去甚远,到了楷书之后就更无法看出其原来的构造本义了。“斗”字的含义有很多,列举如下:

凡是以上含义,“斗”字的篆文必须写做

,而不能写成

。这里举两个印例 ,一方是赵之谦的“为五斗米折腰”,这方印非常有名,原石虽然是一方很普通的青田石,但在2017年嘉德拍卖会上却以1200万元的高价创下文人篆刻作品拍卖最高记录。还有一方是王福庵的“斗酒散襟颜”,这两方印中的“斗”字都是容量单位,所以都用

,而不用

△为五斗米折腰(赵之谦刻)

△斗酒散襟颜(王福庵刻)

再说“鬥”字,它的甲骨文正是两个站立的人在互相撕打的样子,非常形象生动。到了小篆以后,两只手变形严重,两个人弓着腰面对面,耳鬓厮磨,看起来亲密无间,已经完全看不出打斗的样子,实在是无趣得很。

△“鬥”字演变

“鬥”字的含义主要还是与对打、争胜有关,具体如下:

凡是表示如上含义时,“鬥”字篆文必须写成

,而不能写成

。下面两方印,一方是邓散木先生刻的“艰苦奋斗”,一方是钱瘦铁先生刻的“我与古人斗百草”,这两方印中的“斗”字都与争胜、拼搏有关,所以用的都是

,而不是

△艰苦奋斗(邓散木刻)

△我与古人斗百草(钱瘦铁刻)

前文中吴朴堂先生那两方大印,都把“鬥”刻成了“斗”,我个人认为他刻完以后应该是知道这个错误的,所以不想署款。可能有朋友会问,会不会他自己并不知道刻错字呢?我认为没有这个可能,因为吴朴堂是王福庵先生的得意门生,王福庵先生用字严谨在圈内是出了名的,吴朴堂的篆刻创作及用字习惯深受他的影响,不至于这种错误看不出来。而且他还刻过另外一方带“鬥”的多字印“为高速度发展养猪事业而奋斗”,这里的“鬥”字就完全无误。这方印的内容现在看起来有点好笑,但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并不足为奇,如果您看过整部《养猪印谱》的话,就更不会少见多怪了。
△为高速度发展养猪事业而奋斗(吴朴堂刻)
上海的张遴俊先生说吴朴堂这两方“艰苦奋斗”之所以用“斗”而不用“鬥”,是为了避免印面太满,即章法上的需要。这一点我不敢苟同,如果为了章法需要,就可以随便用错别字代替,那篆刻用字的法度又何在?
既然说到“鬥”字,还得顺便提一下“闹”这个字。现在我们看到的“闹”字是“门”内加一个“市”,实际上这个字原来是“鬥”字框,与“门”没有半毛钱关系。在市场中打架争斗,肯定声音很大,所以就有了“闹”的本义。我们如果刻与“闹”字有关的词句,必须刻成“鬥”字框,千万不能刻成“门”字框。明代汪泓刻过一方闲章“斗闲僧尚闹,较瘦鹤犹肥”,这句话出自白居易的《自咏》诗。这方印中同时出现“斗”和“闹”字,也是非常难得了。这里的“斗”与后面的“较”是对仗关系,都有与什么相比较的意思,必须用

,而不可用

。要特别注意的是,这里的“闹”字用是“鬥”字框,而不是“门”字框,几百年前的汪泓没有见过简体字,自然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困惑了。

△斗闲僧尚闹,较瘦鹤犹肥(汪泓刻)

之所以翻出吴朴堂先生这两方错字印,并不是为了抹黑他,而是为了说明“斗”与“鬥”这两个字的用法区别。何况以吴朴堂先生的篆刻成就,岂是这两个错别字就能抹黑的?个人以为,一方印,不管是谁刻的,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实事求是,客观评价,是我们每一个学印之人都应该秉持的态度。


作者简介

江豪旭,字瑞昇,号庵角山人,金石印坊创始人,篆刻教育者,玺印篆刻文化的积极传播者。


关注江豪旭老师个人公众号

“江豪旭篆刻”

(0)

相关推荐

  • 《吴让之印存》

    <吴让之印存>为社西泠印社藏品,其印为魏稼孙所手抑,魏氏收藏金石文字甚富,精于鉴别,尤好集名人印作谱,当时名家多与友善,对赵之谦.吴让之刻印搜集尤勒,此册多为吴让之自用印,精品精抑,优美绝 ...

  • 吴让之篆刻印章作品《卜生盦.寄心盦主.虛過盦主》欣赏

    道光二年(1822年),24岁的吴让之为汪冬巢刻"卜生盦"朱文长方印,款于咸丰五年补刻.这是吴让之有明确年纪可考的印作. 此印有三面边款:"此石汪君冬巢属余刻卜生庵,时在 ...

  • 吴朴堂篆刻作品

    吴朴堂,海派篆刻名家.17岁拜入王福庵门下,既有天赋,又极用功,是王福庵最得意的弟子,享年仅45,就已然成为近代篆刻的中坚力量,惜英年早逝,未得大成.吴朴堂虽师出王福庵,却是实实在在做到了印宗秦汉.2 ...

  • 【寻味孤山】早期社员:吴朴堂

    输编者按 西泠印社走过百十余年,历经岁月的流逝,留下了诸多的人.物.事,构成了一部厚重的印社发展史.孤山社址有一条"鸿雪径",取意于宋代诗人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 ...

  • 咬字嚼印 | “歷”与“曆”用法区别

    引言:只要玩篆刻,就必须要接触古文字.只要接触古文字,就免不了会踩坑,坑踩多了,避免踩坑的办法也就越多,经验也就越丰富.我想,既然大家都会踩坑,不如就把这些办法和经验整理并分享出来,一方面可以加深自己 ...

  • 吴带当风、姗姗尽致,徐三庚篆刻

    来源:海棠花馆 徐三庚(1826-1890)清末著名篆刻家.字辛谷,又字诜郭,号金罍.井罍,又号袖海.褎海,自号金罍道人.似鱼室主.余粮生.山民,别号翯然散人等,上虞章镇大勤人.工篆隶,与吴让之.赵之 ...

  • 咬字嚼印 | “气”与“氣”用法区别

    引言:只要玩篆刻,就必须要接触古文字.只要接触古文字,就免不了会踩坑,坑踩多了,避免踩坑的办法也就越多,经验也就越丰富.我想,既然大家都会踩坑,不如就把这些办法和经验整理并分享出来,一方面可以加深自己 ...

  • 王禔、唐醉石、方介堪、吴朴、蒋维崧、高式熊等刻潘伯鹰用印二十方 · 西泠印社 · 2007年春季艺术...

    印材:封门青.昌化鸡血石.寿山石 印文:1.岁星楼 2.衢尊 3.伯鹰审定 4.凫工 5.若遗 6.怀宁 7.潘凫私印 8.凫公词翰 9.潘伯鹰印10.潘婴私印11.忍墨书堂12.潘婴13.墨者14. ...

  • 咬字嚼印 | “征”与“徵”用法区别

    引言:只要玩篆刻,就必须要接触古文字.只要接触古文字,就免不了会踩坑,坑踩多了,避免踩坑的办法也就越多,经验也就越丰富.我想,既然大家都会踩坑,不如就把这些办法和经验整理并分享出来,一方面可以加深自己 ...

  • 咬字嚼印 | “志”与“誌”用法区别

    引言:只要玩篆刻,就必须要接触古文字.只要接触古文字,就免不了会踩坑,坑踩多了,避免踩坑的办法也就越多,经验也就越丰富.我想,既然大家都会踩坑,不如就把这些办法和经验整理并分享出来,一方面可以加深自己 ...

  • 咬字嚼印 | “后”与“後”用法区别

    引言:只要玩篆刻,就必须要接触古文字.只要接触古文字,就免不了会踩坑,坑踩多了,避免踩坑的办法也就越多,经验也就越丰富.我想,既然大家都会踩坑,不如就把这些办法和经验整理并分享出来,一方面可以加深自己 ...

  • 咬字嚼印 | “干”与“乾”“榦”“幹”用法区别

    引言:只要玩篆刻,就必须要接触古文字.只要接触古文字,就免不了会踩坑,坑踩多了,避免踩坑的办法也就越多,经验也就越丰富.我想,既然大家都会踩坑,不如就把这些办法和经验整理并分享出来,一方面可以加深自己 ...

  • 三分钟掌握exciting和excited的用法区别|智学君三

    都是高兴,exciting 和excited 有什么区别呢?

  • 中考英语考查some与any的用法区别

    一般说来,some 用于肯定句中,any 用于否定句.疑问句和条件句中.如: 肯定句:He asked some questions. 他问了一些问题. 否定句:He didn't ask any q ...

  • 七煞用与印用七煞的区别

    七煞用与印用七煞的区别 作者:子平门派 很多人看到八字天干有煞印透出,就以为是所谓的煞印相生格,以为很牛逼,到处显摆,所以有必要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下. 一.何为七煞用印 凡是读过真诠的人都明白,七煞用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