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习效率的三大原则:拼图、洗澡、蒸包子

一、拼图原则
一大堆散落的拼片,如何快速组合成完整的图案?1、随机选择相邻的拼片,把能拼上的先拼上,这是随机性。2、在拼的过程中,随时观察判断,朝着可能的方向,有意寻找非它不可的拼片,这是计划性。快速拼图的原则是随机性和计划性结合,随时调整,互相生发。
常规的课堂学习,计划性强于随机性,优势是目标明确,劣势是缺少随机之趣。如学习了《岳阳楼记》,下一篇是《醉翁亭记》,但我学习《岳阳楼记》之后,其实想进一步学习的是同一作者的《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严先生祠堂记》,甚至是《上执政书》或者《宋史范仲淹传》,想了解的是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或是范仲淹和吕夷简的关系。。。教材是不可能这样安排的,但从学习效率而言,这样的随即生发是最高效的。
课外阅读,随机性强于计划性,优势是随意生发,自得其乐,劣势是牵枝扯蔓,忘了从哪里出发回哪里去。因此,两者结合,随时调整,互相生发,才是最有效率的。

有些人会问,牵扯那么多课本之外不考的东西,岂不浪费时间?我们的学习只为考试吗?今天的考试只考课文吗?你知道什么样的知识储备对考试最有利吗?——和大部分人不一样的知识储备对考试最有利。要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不是靠你和别人一样,而是看你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不一样才有竞争力。

如果只有计划性的课堂学习,没有随机性的课外生发,我们的知识版图是和别人一模一样的。为什么有些人死啃教材死做练习,就是考不过别人,原因在此。人无我有,才是最大的优势。课外生发,就是在延展我们的优势。
二、蒸包子原则
一个笼屉只蒸一个包子,蒸熟这一个,再蒸下一个,是不是效率更高?显然不是,傻子才这么做。一个笼屉放得下十个包子的话,一定是放满十个一起蒸,效率更高。
学习也一样。同类知识东一个、西一个,小学三年级来一首边塞诗,到五年级再来一首,六年级一首,七年级一首,八年级来个两首。。。效率会高吗?效率更高的一定是找它个十首八首放在一起,同时学,这样不仅省时间,还能很快了解边塞诗的一般特征,很快判断初唐、盛唐、中晚唐的边塞诗的相同和区别,认识到随着国力的衰落,唐代边塞诗的主题是怎样渐渐由好战转向厌战和反战的。。。
为什么我们从小到大背了那么多唐诗,现在随机拿一首唐诗,我们还是没有能力判断它是好是差,没有能力分析它何以好何以差?因为我们的学习像蒸包子一样,蒸好了这一个,下一个都不知道要隔多少年!我们很少把十个八个放在一起蒸!培养鉴别力最好的方法是大量同类事物放在一起比,寻找规律!
要想包子蒸得快,一屉一屉满格来。还有,尽量不要在蒸包子的时候,里面放只螃蟹放只鹅什么的,这样蒸熟的时间不一样,也容易串味,往往坏事,可惜我们的单元编排常常是这样的。
三、洗澡原则

娃要洗头,娃要洗脸,娃要洗脚,娃还要洗屁屁,这样一段一段一路洗下来,得费不少时间,还不如干脆洗个澡,洗刷面积更大,反而更快!

我们的学习时间被分段切割成小碎块了,零零散散忙忙碌碌,效率低下还累得要吐。更高效率的学习一定是集中一个大块时间学习一个相对系统的知识,就像洗澡一样,从头到脚来个痛快的!竞赛生高效率的原因就在这里。
比如利用周末或寒暑假集中精力主攻某一项,但我们现在的周末和寒暑假都被细分干净了。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时间,在高手引导之下,主攻一个个自己最需要的系统知识的机会是越来越少了,悲夫!哈
时间和知识系统切分越细,效率越低;知识系统之间切换越快,效率越低。就如洗脸,如果细分成洗额头、洗眉毛、洗眼皮、洗鼻子、洗脸颊、洗嘴唇,如果双下巴,还分开来一个个洗,那效率能高吗?如果洗了额头后,迅速切换到洗左脚大拇趾,洗完左脚大拇趾,再回来洗双下巴中的上面一个。。。那效率能高吗?可惜,我们目前的学习安排往往是这样的。
尽量留给孩子们大块一点的时间吧!老师们辛苦了!
学习,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
江南学堂
浙江武义温泉路56号  15857995255
微信号:Jiangnan-xuetang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