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蜜蜂子
药材名称:蜜蜂子
采收加工:在养蜂季节从蜂巢中取出幼虫。
药用部位:未成熟幼虫
产地:全国
科:蜜蜂科
原植物:中华蜜蜂
植物情况:蜂群由工蜂、蜂王及雄蜂组成。
工蜂全体被黄褐色毛。头略呈三角形。胸部3节。翅2对,膜质透明。足3对,有采集花粉的构造。腹部圆锥状,有毒腺和螫针。腹下有蜡板4 对,内有蜡腺,分泌蜡质。
蜂王体最大,翅短小,腹部特长,生殖器发达,专营生殖产卵。
雄蜂较工蜂稍大,头呈球形,尾无毒腺和螫针,足上无采贮花粉构造,腹无蜡板及蜡腺。
蜜蜂子药材性状:本品为白色或淡黄色蛹状物,长约15mm,直径约5mm。
蜜蜂子药性:
【本经原文】味甘平,主风头,除蛊毒,补虚羸伤中,久服令人光泽好颜色不老,大黄蜂子主心腹胀满痛,轻身益气,土蜂子主痈肿。
【产地】产我国南方诸省岩岭间,今江浙之间多自养蜂,出蜜佳,国外产者亦佳。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蜜蜂子为补虚,解毒药,治麻风病及肠寄生虫结聚腹痛,滇越等地常以油炸佐膳。
【本经】蜜蜂子治头风,除蛊毒,补虚羸伤中,久服令人光泽。
【别录】蜜蜂子治心腹痛,面目黄,大人小儿腹中五虫从口吐出者。
【藏器】蜜蜂子主丹毒风疹,腹中留热,利大小便涩,去浮血,下乳汁,妇人带下病。
【用量】可做食品,无定量。
【禁忌】无。
大风疠疾——须眉已无,皮肉已烂成疮者:蜜蜂子,胡蜂子,黄蜂子并炒各一分,白花蛇,乌梢蛇并酒浸去皮骨炙干,全蝎,僵蚕并炒,各一两,地龙炒半两,蝎虎(守宫),赤足蜈蚣各15条,丹砂一两,雄黄一分(醋炒),龙脑半钱,共为细末,每服一钱匕,蜜汤调下,月三五服。(圣济)。'
【性状】 性状鉴别,本品为白色或淡黄色蛹状物,长约15mm,直径约5mm。
【性味】 味甘;性平
【归经】 脾;胃经
【功能主治】 祛风;解毒;杀虫;通乳。主头风;麻风;丹毒;风疹;虫积腹痛;带下;产后乳少
【用法用量】 内服:炒炙研末,1-2g。
【注意】 1.《本草经集注》:“畏黄共芩、芍药、牡蛎。”2.《蜀本草》:“畏白前。”
【附方】
治大风疠疾,眉毛堕落,皮肉已烂成疮者:蜜蜂子、胡蜂子、黄蜂子(并炒)各一分,白花蛇、乌蛇(并酒浸去皮、骨,炙干)、全蝎(去土,炒)、白僵蚕(炒)各一两,地龙(去土,炒)半两,蝎虎(全用,炒)、赤足娱蚣(全者,炒)各十五枚,丹砂一两,雄黄(醋熬)一分,龙脑半钱。为末。每服一钱匕,温蜜汤调下,日三、五服。(《圣济总录》)
【各家论述】
1.《本经》:主风头,补虚羸伤中。
2.《别录》:主心腹痛,大人小儿腹中五虫口吐出者,面目黄。
3.《本草拾遗》:主丹毒,风疹,腹内留热,大小便涩,去浮血,妇人带下,下乳汁。
4.《纲目》:治大风疠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