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古代文献的数据挖掘探析中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组方思路

目的:通过整理、挖掘古代有关"嘈杂""吐酸"的文献,探析古代治疗"嘈杂""吐酸"方剂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搜集、整理、归纳文献,对古代149首治疗"嘈杂""吐酸"的方剂用药进行频次、频率统计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①反流性食管炎宜归入中医学"吐酸""嘈杂"范畴;②古代149首方剂研究显示:补虚药频率最高(17.64%),其次为理气药(15.70%)、祛湿药(15.61%)、清热药(12.93%)、温里药(11.36%)、化痰止咳平喘药(8.86%),累计频率82.10%,是治疗"嘈杂""吐酸"的主要药类。使用频次大于8次的常用31味药物中(大于30次的药物可组成二术二陈汤和左金丸),频率最高的是陈皮(8.49%);药性中温性(51.47%)明显高于平性(19.46%)、寒性(12.78%);药味以辛(37.03%)、苦(31.09%)味居多,其次是甘(19.91%)味;归经以入脾经(27.97%)、胃经(21.90%)居多,其次是肺经(13.88%)、心经(10.72%);支持度最高的二联药对为茯苓-陈皮(30.87%),三联药对为半夏黄连-陈皮。结论:古代治疗"嘈杂""吐酸"方剂主要以辛温、苦温,归脾、胃经,具有理气化湿、健脾和胃功效的药味配伍组方,可体现"祛湿"兼以"补益"首要治法的应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