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病不去医院,自己瞎琢磨,害了很多老人

母亲拉肚子,差点严重脱水

前段时间打电话回家,母亲接电话时,声音低弱。我忙问是不是生病了,她先是否认,说没什么大问题,再三追问下,才说拉肚子几天了。“是吃了什么变质的东西吗?”母亲说不清楚,可能是有天外出归来,由于太热,口渴难耐,于是喝了半杯隔夜茶。不管什么原因,我心想拉肚子也不是什么大病,吃点药就好了,于是问母亲:没去开药吗?怎么感觉很严重的样子呢。母亲说,拉肚子还是其次,关键是头晕,浑身无力,而且口干,不断喝水都没用。

所以她怀疑,自己不是拉肚子这么简单,而是得了什么病,引起了腹泻。我赶紧宽慰她:这就是拉肚子引起了脱水,这些症状都是脱水引起的,吃点药止泻,用益生菌调理肠道,再补充一点补盐液就好了。母亲听后宽了点心,然后说,哦,那我就不用担心了,再过两天看看。我一听急了,怎么还要等等看,您没去买药吃吗?母亲回道:去县城的医院太麻烦,村里的卫生所医生又不靠谱,每次开药开一整瓶,吃不好的话又浪费。前两天你爸挖了点草药,熬了喝了,但感觉也没用。“当然没用了!”我忍不住责怪母亲,“感冒、拉肚子之类的小病,本来找医生开点药就好了,你们每次生病,都先想着自己挖点草药吃,你们懂中药吗?认识中药吗?知道什么病该吃什么药吗?”我一连串的反问,母亲答不上来,倒是委屈起来了。

但想想其实也能理解,像我父母这代人,六七十岁的年纪,独自在农村生活,医学知识少,生活又节省,小病小痛,要么忍着,要么听信偏方,往往不会第一时间去医院,导致不少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拖成危症。就像这次母亲拉肚子,稍微有点常识,都知道头晕、乏力、口干等,是轻度脱水的症状。但如果不治疗,继续发展下去,可能变成中重度脱水,导致恶心、呕吐、手足麻木,严重的甚至会引起休克。幸好侄子恰逢暑假,要回老家去,我让他顺带开点药回去。母亲吃了药,很快就好了。

父亲的腱鞘炎,被医生20分钟治好了

母亲的事,让我想起前几年父亲的腱鞘炎。大概三四年前,父母说他的大拇指出了状况,一弯曲就会弹响,而且酸痛,不能弯也不能伸直。我当时也催父亲到医院去看看,但他跟这次母亲一样,嫌县城远,自己又觉得不是什么大病,就自己琢磨,先敷各种草药,不见好转,又找人扎针,手指上搞得伤痕累累,但依然无效。

后来他干脆放弃治疗,就这样拖着。也怪我们子女粗心,父亲不提,我也慢慢忘了这回事。直到有一次,我接父母到城市里小住,顺便带母亲去医院查一查她的腰痛问题(腰椎间盘突出),看医生的时候,父亲也在旁边,看完母亲的片子,见医生空闲,父亲就随口提了一句:医生,我这手指也痛了很久了,你帮我看看咋回事呢?说着他伸出拇指,弯曲一下,发出了响声。

医生一看,当即就说:这是腱鞘炎嘛,你们再去挂个号,我马上给你处理一下。等我挂完号后,医生叫父亲进了一个治疗室,不到半小时,就做了一个微创的小针刀手术。从治疗室刚出来,父亲就说不痛了,手指也不响了,而且创口极小,就贴了个创可贴。我们当时都感觉意外之喜,本来给母亲看病,没想到她的腰椎间盘突出没怎么治(医生建议保守治疗),却把困扰父亲很久的手指痛治好了。

更多农村老人的慢性病,一直被忽视

如果说,以上两个父母的例子,都不算大病,那么,很多农村老人的三高问题,心脑血管问题,非常危险,但也一直被忽视。还是我农村老家的例子。

我的一位伯母,犯了好几年的头晕症。头晕眼花,在老年人看来,都属正常,所以她的选择跟我父母一样,没去医院检查,听谁说吃什么可以治头晕,就吃什么,比如我们云南比较出名的天麻,她就吃了不少。但结果可想而知,没用。说到这儿,很想跟老人们解释一句:同样一种症状,比如头晕,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所以并不是说偏方或者某种药没用,而是对别人有用的,未必对自己有用,因为症状虽然相似,但病因可能完全不同。只有到医院查明原因,对症下药,才能很好地治疗。

就像我的这位伯母,前不久直接晕倒了,这才被送到医院去。一检查,严重的高血压,引起脑梗,差点没救回来。她的这次晕倒,某种意义上说,也算好事。因为进了医院,终于查明了她长期头晕的原因:高血压。救治出院后,医生给她开了降压药,叮嘱每天吃。现在她通过吃药稳住了血压,头晕症状也就缓解了很多。在更广大的农村地区,还有多少老人有三高问题,心脑血管问题,却没去检查而被长期忽视的呢?

所以在这里,要劝劝像我父母一样的老人们:1、很多小病,去医院能很快解决,费用也没您们想象那么贵;2、不要迷信偏方,不要排斥西药,能治好病就是好药。如果要吃中药,也请到医院让医生辨证开方,自己挖的草药,很多是苦寒之性,治不好病,还可能伤了脾胃。3、如果长期出现什么症状,比如头晕、耳鸣、下肢浮肿等等,最好到医院做一个全面检查,有病治病,无病安心。最后,对子女们说一句:父母也许不是不去医院,而是因为交通不便,因为经济困窘,因为对就医流程不熟等等,阻碍了他们就医。那么,我们多上点心,多打打电话,发现父母有疾病时,及时带他们去医院吧。老去的父母,像我们孩童时一样,需要帮助和照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