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在学霸人设后面,无法看清更远的世界

摘要

中青快评

学霸究竟是谁,先撕掉标签,再去探索。

作为“邻居家的孩子”,名校生被当成榜样宣传介绍本不新鲜。不过,最近一些学霸被公众熟知,不再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有人如滔滔流水抛梗自嘲,向一名脱口秀演员迈进;有人当起网红博主,绘声绘色地测评化妆品,分享每日穿搭、安利“年度爱用品”;也有人自诩奇葩,登上综艺节目的舞台。

以前,大家只知道学霸们会读书会写论文会考试会做实验,现在他们展现出来的形象立体了很多。他们的这些形象不一定符合“优秀”的标准,但鲜活、真实且多样。

不是所有学霸都与大家的想象一样。我身边有不少学霸,有的也是精通糊弄学的“弄弄子”,上课划水、考前临时抱佛脚熬夜通宵;很多学霸也会剁手买买买,然后当尾款人;还有的学霸玩起游戏来比我还疯狂。

可是,有人在屏幕上看到学霸展现出不符合所谓学霸人设的特质,就感到不舒服了。网友吐槽:“你是清北的,怎么视频里都是吃喝玩乐?”言下之意就是你学历高,在学校的时候应该好好读书,毕业了应该安安稳稳找个“体面”的工作。

这就是人们对学霸的设定。学霸一旦跳出这个设定,就有人觉得“不对劲”。毕竟进入名校不容易,经历层层关卡的考验,才能突出重围,所以人们总认为名校生“自带”有会读书、自律、能力强等特点。

人们说:欲戴皇冠,必承其重。可是“学霸”这顶皇冠太华丽太重了,时常压得人喘不过气,成了压力和束缚。这一季《奇葩说》里有一个北大女孩就是例子。女孩一上来就说自己是高考状元,自己的关键词是“内卷”。接下来所有话都揪着这两个词不放,不管导师怎么引导她说说自己,她还是会绕到这两个词。女孩被淘汰了,导师说了两句意味深长的话。第一句:状元变成了她的包袱,希望她能丢掉,重新认识自我。第二句:带着虚字来这个舞台会被拆穿,展现真实的自己,导师才会被打动。

同样是北大学子,李雪琴得到掌声,观众缘特好,这个女孩却遭到冷遇。因为李雪琴努力撕掉了标签,告诉观众真正的李雪琴是谁;而另一个张口闭口都是“内卷”等虚字,除了状元的标签外,人们对她一无所知。

导师的话是说给北大女孩听的,其实对每个人都有启发价值。不仅学霸,生活中人人都难逃贴标签的行为,仿佛是一种条件反射。不可否认,以“标签”概括一种身份特征,可以帮助人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快速认识一些事物,掌握规律。然而,如果永远躲在标签后面,不仅限制了自己的眼界,也会束缚别人走远。

学霸到屏幕前走一遭,就像照镜子,是直面批评、重新审视自我。抛去网友转瞬即逝的注意力,自己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学霸究竟是谁,先撕掉标签,再去探索。

撰文/何橘

微信编辑/王钟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