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宠物玻璃心
在山的那边海的那边,住着豹子狮子一家人。
以及他们的宠物。
壁虎妈妈(?)壁虎爸爸(?)和小壁虎小小壁虎小小小壁虎们。
完全没有经历过包养求包养的试探,也没有填写提交任何一张申请表。
恰好在我们家的空窗期——
德国拜尔药剂赶走了不请自来的蟑螂,豹子想要的猫猫狗狗还没有明确哪一款在家庭论战中大比分胜出,它们就在这个时候泰然自若地,强行入住。
其实我们也不是别无选择。
那天行走太平山,不是路遇豪猪吗?猴子野猪,在狮子山不是刚刚亲密接触过吗?某日清晨,不是还有一只尊贵的蝙蝠光降主卧浴缸吗?备餐室门廊上方金属包边和大理石接壤处,不是住着快乐的野蜂团队吗?
可孩子们独宠壁虎。
玻璃心的壁虎。
那天,小壁虎出现在玩具柜里,孩子们大为好奇,凑近去看。又轻轻搬动积木,想为它清开路障。没想到小壁虎以为面临伤害,果断地遗下小小一截尾巴,光速逃离。豹子眼圈红了,狮子的眼泪快要滴下来,急着问是不是小壁虎死啦。即使讲清楚了这是它避险求生的本能,不会危及生命,孩子们还是万分担心。
更糟糕的是,到了第二天我们吃过晚饭回来,一开灯,脚下有只小壁虎,身体扁得有点儿异样,头部还有一点儿不太对劲儿的红,尾巴正是断的!
它安静地趴在地板中间一动不动……是被我们踩到了吗?是昨天受伤过重吗?是需要救治吗?是希望我们别打扰吗?孩子们撅着屁股趴在地板上看它,怎么也不肯去冲凉睡觉。
好说歹说哄进浴室,离开之前特意在小壁虎的小身体上方放了一只木椅子,提醒大家绕行,不会一不小心踩到它。
第三天一大早,我们仨第一时间奔出来看壁虎,壁虎不见了!
我还傻不拉叽追问孩子爸:“你起来的时候看到它了吗?它没死?”孩子爸有一瞬间露出为我的智商着急的神情,然后立刻换了一张释然的脸:“嗯,它休息好了,就回去找它的妈妈了。”
“耶!!!”孩子们都跳了起来。
但是从那以后,孩子们坚决不再过分靠近壁虎。每次一发现它的踪迹,总是立刻彼此提醒:“嘘——嘘!!别吓到小壁虎!”也渐渐明白,相对于壁虎而言,就算小孩子,也是可惧可怖的庞然大物。
我们去图书馆,了解壁虎的家族、习性,学习区分它们的性别;也由此得知了关于它们的传说故事——当然不乏迷信色彩。
可是这一切并不能让我们和它们更亲密。
大壁虎(我们不知道是爸爸还是妈妈,它根本不许人贴近观察分辨;不过孩子们一致认定是“壁虎妈妈”,理由是“爸爸出去上班了”——论家庭主妇给孩子思想意识上的投射效果)把家安在一只使用率很低的存放冷冻食品保温袋的柜子里。就算出来巡视疆土,也绝少在光天化日之下,路径也以高空巡行为主,从不到容易发生踩踏事件处涉险。
小壁虎好奇心强,心头还没有什么江湖道义可言。它不但到处乱逛,还居然把家安在客厅洗手间——而且不是洗手盆附近也不是坐厕旁边,是淋浴间。怕吓到客人,我从来没有提前申明,我家的访客倒也从未发出浴室惊魂的尖叫声。
这就使我倍感惊奇了——
难道小壁虎是专挑我们一家人洗澡的时候才现身玩耍的吗?有时在莲蓬头下那面墙,有时在对面挂钩下墙上,有时在右侧玻璃上。唯一不去的是左侧摆放洗浴用品的平台:是觉得自带体香,看不上人类的那些瓶瓶罐罐吗?
它几乎每天晚上跑出来,总是让人十分无语——
首先,洗澡有人盯着看,终归是有点儿不舒服;问题是如果它会说话,也许会翻着小眼睛反驳:“您请自便,我又不是人!”
其次,水一淋下来,它四只小脚赶快爬远一点儿,缩在一个角落,不动了,好像在玩捉迷藏。问题是:你没藏好哇兄弟!你那粉乎乎近乎透明的小身板儿,不就在我眼皮子底下嘛!真像小时候的狮子,躲在窗帘后面大喊:“来找我呀?”两只小脚露在外面,窗帘因为他拼命忍笑而一耸一耸的……
最要紧的是:我们还不敢说破,不敢对它大叫“找到你啦!”更不敢拿水冲它跟它玩打水仗——
玻璃心的小壁虎,孩子们可舍不得它丢尾巴……
也许唯一的好处是,我可以拿到教育俩娃——
瞧瞧人家小壁虎,才那么一丁点儿小,就和妈妈分房间睡啦!你们以后能不能不再半夜过来找妈妈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