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观:宦海沉浮,不到最后谁知道结局?
幸新来、有酒如渑,结千秋歌笑。前文在写《拾遗记》中提到的三国佳人时,落下了一位可与“玉人”一较高下的甘夫人,在此聊作补充。本篇来聊聊王观,字伟台。
王观是兖州东郡廪lǐn丘人,陈宫、程昱、潘璋都算得上他的老乡。王观年少时家中贫寒,但他励志笃学,被曹操征辟为文学掾,也是丞相府的属吏。汉末士人中正经贫寒出身的太少了,别看张既也是“门寒”,但他家里很富有,还能出钱为张既的仕途铺路。举孝廉名额一贯被本土豪族把控,像张既这样不走寻常路的也不多。
“既世单家,为人有容仪。少小工书疏,为郡门下小吏,而家富。自惟门寒,念无以自达,乃常畜好刀笔及版奏,伺诸大吏有乏者辄给与,以是见识焉。”——《三国志·张既传》注引《魏略》
王观在曹操时期担任了高唐、阳泉等地的县令,凭借其政事水平积攒了一些口碑。等到曹丕时期,他也渐渐受到重视,先是入朝担任尚书郎、廷尉监,后又外放担任南阳、涿郡太守。汉末时期外族的入侵基本没停过,涿郡就时常面临鲜卑人寇掠,王观为了促使百姓修筑边屯,他还派去官吏与百姓一同工作。
曹魏是有质任制度的,士兵家庭的户籍由朝廷统一管理,即为“士籍”或者“军户”,战时士兵在前线拼命,家属要留在后方,以此减少叛乱,毌丘俭发动淮南二叛时其规模就受到了影响。不仅士卒要执行质任,地方官吏同样要遵循质任,比如诸将在外征伐时就要留下质任。
曹叡时期将各郡划分为剧、中、平三类,作为外剧郡的太守就需要让自己的儿子入朝当质子,或者换个说法,他们的子嗣在京城为官。再提一下淮南叛乱的主角们,王凌之子王广在京师担任上书,毌丘俭之子毌丘甸担任治书侍御史,诸葛诞之子诸葛靓则被送到吴国当质子......
王观担任涿郡太守时,手下官吏就提议把涿郡列为中或平郡,这样一来,王观的幼子就不需要离开父亲去邺城当质子了。但王观还是拒绝了,因为身在外剧郡的百姓,可以减免一些劳役、户税。王观也凭借其清正廉洁的作风,收获了良好的口碑。
王观与司马懿也早早结缘,两人都曾担任过曹操的文学掾,后来王观担任从事中郎就是司马懿征辟的。在司马懿与曹爽博弈的过程中,王观也起到了一定作用。曹爽这边邓飏、丁谧担任尚书,司马懿这边司马孚为尚书令,王观为尚书,就在尚书台中争锋。
此外,李胜从河南尹转任洛阳令,王观就接替了他河南尹的职位,同在京畿任职也是针锋相对呐。后来王观担任少府时,又能干预曹爽对宫内财宝的侵夺,因而被迁任太仆。高平陵之变时,司马懿让王观暂代中领军,去接管本应归曹爽之弟曹羲统领的禁军,也属于夺权环节的重要一步。作为功勋老臣,王观的余生里,就是加官进爵,他的谥号与张既、贾诩等人同为“肃”。
“司马宣王诛爽,使观行中领军,据爽弟羲营,赐爵关内侯,复为尚书,加驸马都尉”——《三国志·王观传》
路走宽了,海阔凭鱼跃。
拾遗记佳人:《拾遗记》中的三国美人你了解多少?
看官如感兴趣,关注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