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周瑜之死,有些事你该知道了

周郎呼不醒,久立听江声。生平事迹也介绍了,写一写阴谋论吧,当故事看即可,周瑜,字公瑾。

临终奏章

周瑜临终前给孙权写了奏章,有3个版本:

“当今天下,方有事役,是瑜乃心夙夜所忧,愿至尊先虑未然,然后康乐。今既与曹操为敌,刘备近在公安,边境密迩,百姓未附,宜得良将以镇抚之。鲁肃智略足任,乞以代瑜。瑜陨踣bó之日,所怀尽矣。”——《三国志·鲁肃传》

“瑜以凡才,昔受讨逆殊特之遇,委以腹心,遂荷荣任,统御兵马,志执鞭弭,自效戎行。规定巴蜀,次取襄阳,凭赖威灵,谓若在握。至以不谨,道遇暴疾,昨自医疗,日加无损。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方今曹公在北,疆埸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旰gàn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傥或可采,瑜死不朽矣。”——《江表传》

“修短命矣,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方今曹操在北,疆场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傥所言可采,瑜死不朽矣”——《资治通鉴·卷六十六》

就像裴松之在引注《江表传》时所言,“意旨虽同,其辞乖异耳”,意旨虽然相同,言辞却很反常。而司马光在编纂《资治通鉴》时,可能也注意到了这段记载里的异样,并隐去了部分内容。

《三国志·鲁肃传》的内容很官方,就是要让鲁肃当自己的继任者。《江表传》和《资治通鉴》的版本很像,或者说司马光只截取了一部分,剩下的其实一模一样。看看被截去的部分吧,一是提及攻巴蜀、取荆襄,这是周瑜“二分天下”的计划,二是周瑜遭遇暴疾,这才药石罔效。

按周瑜本传的说法,孙权是已经答应施行他“二分天下”的战略了,可周瑜却病故在归途上了。而且这个病来势汹汹,仅仅一天的治疗,周瑜就知道自己该交代后事了,并不像是一年前江陵之战的箭伤,若是旧伤一年都过去了,何以发作得如此剧烈?

因而,矛头要指向孙权。再来看看孙权在这段时间里的动向,本来刘备跑来京口求都督荆州时,周瑜是劝孙权软禁刘备的,同时还有吕范在一旁劝,而刘备也对孙权说了一句诛心之言“(公瑾)恐不久为人臣耳。”

“吕范亦劝留之”——《资治通鉴·卷六十六》

在赤壁之战过后,周瑜的声望也一时无二,再加上周瑜近乎一方诸侯的实力,不仅是刘备想离间,曹操也不甘人后,“瑜威声远著,故曹公、刘备咸欲疑谮之”。从《周瑜传》中可以看出,在同一时间,鲁肃也提出了他“借荆州”的构想,而最终结果是,刘备没被软禁,借走了南郡,恰好周瑜挂着南郡太守的职务,恰好周瑜在归途病逝。

先说庞统

提两个人:庞统、甘宁。先说庞统,周瑜担任南郡太守后,就强迫他出仕了,而以周瑜让人“饮醇chún自醉”的体质,也让庞统一展所长,让周瑜乐得清闲。

“周瑜领南郡,以庞士元名重,州里所信,乃逼为功曹,任以大事。瑜垂拱而已”————《荆州先德传》

庞统也是送了周瑜最后一程的人,为周瑜送丧至东吴,然而吴人虽然知晓他的名声,这可是“南州冠冕”,都知道他的本事,却没有一人出言挽留,哪怕是当面交流过的全琮、顾邵、陆绩。他们可各个都是江东世族中人,能让他们不发声的只有更上层,大约在江东已无庞统立足之地了。

接下来,作为南郡功曹的庞统,也随着刘备借南郡归来,一同划入了刘备阵营。刘备还问庞统当年周瑜是不是有软禁他的想法,庞统表示确有其事,这也说明庞统是能接触到周瑜机要事宜的。

“先主与统从容宴语,问曰:‘卿为周公瑾功曹,孤到吴,闻此人密有白事,劝仲谋相留,有之乎?在君为君,卿其无隐。’统对曰:‘有之。’”————《江表传》

周瑜也确实重用了庞统,也许庞统就负责准备入蜀事宜,周瑜、吕范试图软禁刘备也算是前期准备,若能成功施行,刘备势力就不足为虑。后来,刘备入蜀带的就是庞统,且庞统还能提出上中下三策,说不定就是当初为周瑜准备的入蜀计划,只是做了他人嫁衣。

再说甘宁

他是周瑜、鲁肃联手推荐的,当年甘宁还能跟孙权谈谈战略方针,等到吕蒙这对他的评价就变成“斗将”了。而甘宁的战略规划,可是暗合周瑜取蜀计划的,当年连张昭都反驳不了。

以甘宁的勇烈,却没有受到太多重用,只是官至西陵太守、折冲将军,这只是个杂号将军,连凭功封侯都没办到,拿什么跟张辽比呢?人家可是前将军、征东将军、假节、晋阳侯,谥“刚侯”。大抵是抑郁不得志了。

此即公瑾关蜀之策,宜其识拔推荐也。”————《三国志集解》

再看看后来诸葛瑾、步骘zhì为周胤yìn求情,多半篇都是在谈当年周瑜的功绩,他们对孙权的想法心知肚明,对当年发生了什么也心知肚明,就这样孙权还是拒绝赦免周胤,等到朱然、全琮等人上书后,孙权才勉强应允,然而此时周胤已经病死

“瑾、骘表比上,朱然及全琮亦俱陈乞,权乃许之。会胤病死”————《周瑜传》

当年越王勾践可以擅杀功臣,那么屈身忍辱,有勾践之奇的孙权呢?至于官方记载,只会留下最官方的说法,一句病卒足矣。

看,选择性使用史料,就是这效果了...在那个连伤寒都不理解的年代里,箭伤感染导致身体日渐衰弱,是很正常的,膝盖中箭的张郃不也跪了,病卒完全是有可能的嘛。

周郎去后赏音稀。为君持酒听,那肯带春归。

读音:100+易错的三国人名,你能读对多少?

黄巾:黄巾之乱你到底了解多少

衣着:三国时期到底穿什么颜色?

周瑜: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

看官如感兴趣,关注下呗

(0)

相关推荐

  • 没事找事聊诸葛:不神化,不黑化(六)

    (紧接上期) 庞统对"隆中对"的否定 赤壁之战中,诸葛亮没有上战场,主要是做后勤工作,做得非常好,足兵足粮供应前线.从此时一直到刘备去世,凡遇战事,诸葛亮主要做的就是这个工作. 这 ...

  • 三国:论周瑜对刘备实现益州战略的重要性,只能说刘备运气贼好

    东汉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东吴大将周瑜病逝. 周瑜的病逝,对刚刚有了自己地盘没多久的刘备来说(当时占有荆南四郡和半个南郡),是个绝对的利好. 因为周瑜不但对刘备抱有恶意,还觊觎着已经被刘备视为囊 ...

  • 【独家揭秘】| 周其运作品:荆州战略

     荆州战略 第一节  概述 荆州在三国时期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透过荆州背后,我们可以看到魏.蜀.吴微妙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荆州关系着蜀国的兴衰,乃至可以被看做蜀国走向强盛顶峰的标志与转向衰落的起点. ...

  • 曾国藩:话不说死,事不做绝,情不断尽

    作者 :儒风君   来源:儒风大家 曾国藩说:"话不说尽有余地,事不做尽有余路,情不散尽有余韵." 短短一句话,道出为人处世的真谛. 不管是说话做事,都要把握好分寸. 才能让别人舒 ...

  • 周瑜病死后,庞统亲自送丧,二人究竟是什么关系?

    周瑜和庞统,一位是孙权眼中的"王佐之才",一位是刘备引以为傲的"凤雏",二人都可谓是汉末三国时代的重要人物.有趣的是,建安十五年(210)周瑜病逝巴丘后,庞统亲 ...

  • 《三国演义》中,如果周瑜不死,东吴的历史会改写吗?

    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是一个有着出众的军事才能,却又心胸狭隘之人.他指挥东吴军队在赤壁打败曹军,却因为嫉妒屡屡要陷害诸葛亮.他一面靠诸葛亮借来的东风火烧赤壁,一面派人去南屏山对诸葛亮格杀勿 ...

  • 事死如事生,民间禁忌中的丧葬忌讳

    虽然死亡一件可怕的事情,但又是每个人要面对的,而死后,关于丧葬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仪式,是对亡者的尊重和告别.在民间禁忌中,关于丧葬的禁忌也有很多,具体就让我们一起到下文中一起了解一下吧. 民间丧葬忌讳 ...

  • 话不说死,事不做绝,情不断尽

                                                    曾国藩曾说:"话不说尽有余地,事不做尽有余路,情不散尽有余韵." 不论是说话.做事, ...

  • 曾国藩:话不要说死,事不要做绝,情不要断尽

    洞见 不是每一种观点,都可以叫洞见 120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作者:洞见·纯香 人生有进退,浓淡总相宜.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洞见主播云湾朗读音频 曾国藩曾说:"话不说尽有余地,事不做尽有 ...

  • 曾国藩:话不说死,事不做绝,情不断尽!

    大家 事不做绝有余路... 点上方绿标收听主播诵读美文 曾国藩曾说:"话不说尽有余地,事不做尽有余路,情不散尽有余韵." 不论是说话.做事,还是处世,都要给自己留有余地. 在生活中 ...

  • 做人,话不要说死,事不要做绝

    话不要说死,人不要做绝,要懂得给别人留面子,给别人台阶下. 你不给别人面子,别人也不会给你面子,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家都不好看. 做人要大气,要大度,要懂得包容别人,这样, 你才能更好地与人相处,才能收 ...

  • 事死如生,事亡如存,我眼中的生与死

    <知北游>中孔子问老子什么是"至道",老子回答:"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注然勃然,莫不出焉:油然寥然,莫不入焉.已化而生,又化而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