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俊||探寻记忆深处的孔垅老街

程俊||探寻记忆深处的孔垅老街

小时候,我曾跟父亲数次到过孔垅街。那时,每当父亲到孔垅街上买过年的豆条、酱干,或到孔垅的猪行里捉小猪的时候,我总是赶路当跟屁虫,不为别的,只为那孔垅街上那喷香的包酥、麻烘糕、五香豆、豇豆酥......

记忆中的孔垅老街街道在那时应该算是宽的,街道中间铺着条石,条石上还有许多车轮的印痕。老街一头连着东方红客运码头,一边连着猪坝头货运码头。街道两边商铺林立,都是青砖青瓦的老式的列架屋,当街用一块块木板做成门板,看起来像是木板房。商品琳琅满目,街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后来,我成了孔垅的媳妇,总想去孔垅老街逛逛,只是因了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每次都无法停留下脚步。2017年春日的一个周末,围炉组织去孔垅老街采风,我终于来到了那远离很久的孔垅老街。

老街东头是东方红码头。记忆中码头边停靠着许多船,水很清,清得能看见水底的水草。东港的水面比现在要宽得多,商、客、货船络绎不绝。如今,昔日的东港渔歌不再,证明这一切的,只有围墙里那一栋快要垮塌的青砖红瓦房的侯船室,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

往西不远就是孔垅著名的八景之的一“滩湖映月”的滩湖桥。我没能亲身体验“滩湖印月”的美景,但是我能想象出,一轮明月倒映水中,微风轻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天上和水中的月亮成对,桥上恋人影成双的浪漫画面。滩湖桥,比我记忆中的桥面宽多了,那低矮的石柱栏杆如今也换成了又高又粗的铁栏杆,桥中间立了一块石碑,上面红色的“滩湖桥”格外醒目,以前守在桥两头的石狮子也被移到了这块石碑的旁边,沧桑却少了分古朴。

时光的流逝,老街也在变化,除了弯弯曲曲的走势,街面上很难找到记忆中的影子。街道两旁的木板房,已被鳞次栉比的高楼所替代,那些现代化建筑在不断地吞噬着老街的古朴,老街曾经的匾额招牌已日渐消失,那些印着独轮车的青石板路也被水泥路所替代。只有那几间早已变色的木板房、吱吱呀呀的列架还存有一丝老街固有的风貌。尽管历史的痕迹不多,但老街那份厚重的美,无可置疑。在一间保存得比较完好的两层木板房店铺前,同行的美女、帅哥都想让时光在这一刻定格,相机咔嚓响个不停。

这条街上原有的国营商店和其他一些国营单位都已经搬离了原处所,原来的糕饼坊,已被满口留香的大老胡包酥现代化的厂房所替代。因为此时是包酥生产的淡季,工人都放假了,厂里显得有些冷清,我们一群人的造访,让厂房瞬间热闹起来,大老胡热情地请我们品尝包酥,还笑眯眯地跟我们合影。大家一边品尝,一边饶有兴趣说着孔垅老街的历史,故地重游,都沉浸在美好的回忆里。

再往前走,就是当时三省有名的竹器交易中心——筷子街。说是街,其实不过是一条窄窄的小巷 。筷子街全长130米,因为街道细窄像一根细长的筷子而得名。小巷的一边是老房拆除后改建的楼房,一边是墙面斑驳的围墙,可别小看这小小的筷子街,当时这里是黄梅的竹器业集中地,是孔垅老街的又一繁华地之一。这条街上的居民都不是孔垅人,是黄梅上乡人,看到这里水运方便,就把山区的竹子运到这里来,在这里做篾匠为生,慢慢发展成了竹器一条街。没能亲眼看到筷子街的繁华,站在筷子街靠着围墙留影,也算穿越吧。

筷子街的尽头就是祭塘。祭塘星影是孔垅的又一景,据说当年清兵在岸边杀了很多义和团义士,血流成河,后人为了祭奠这些死去的义和团义士,就把它称为祭塘。在晴天的晚上,祭塘水映着星星点点,跟地上楼阁的灯光互相映衬,十分美丽,这就是有名的“祭塘星影”。祭塘是邢港水系的一部分,邢港连着东港,连着龙感湖,连着长江,一条水系就使大山连着平原,平原连着大江,就使当时的孔垅的水陆交通网四通八达。

老街有一座关帝庙,庙对面原来有个万年戏台。神话大师周濯街写的《黄梅戏第一代宗师——邢绣娘》,那邢绣娘是孔垅人,曾在这戏台上唱过戏,如今戏台早已拆除,但是爱好黄梅戏的孔垅老街人,又在万年戏台的老址上,唱着黄梅戏自娱自乐,虽然条件简陋,也不管有没有观众,丝毫也不影响他们对黄梅戏的喜爱。

重走一遍老街,感觉很舒畅。我在想,如果老街依旧保持着它的古朴,昔日的“小秦淮”一定依旧很美。假如在雨天,撑着一把油纸伞,谁都可以成为戴望舒笔下那个丁香一样的姑娘......老街的房子、人和事随着时间的流逝,会慢慢消失,而老街的文化却永远在这里流淌。

作者:程俊    湖北省黄梅县实验小学教师

执行主 编:魏鲜红

主        编:曹锦军

3月1日起,曹锦军围炉继2016年出版《穿越时空赏黄梅》一书后,再推力作《大美黄梅》(暂定名)一书,将对2015.7——2017.6期间的围炉优秀作品进行编辑成册。主要内容是湖北黄梅的厚重文化、风土人情以及美丽风光。体裁有散文、游记、摄影、美术、书法、诗词、楹联等。版面为彩印,价格在55元一本左右,印数2000本。作者有国家级作协会员、省市县作协会员、文学博士、文学爱好者以及摄影家、美术家、书法家、诗词楹联会员。欢迎企业、商家、个人提供赞助。

(0)

相关推荐

  • 阮耀华 | ​​雨过天睛 泥泞风干 我们很好

    ▲李正阳题 小池封城.本来热闹非凡的街道显得如此冷清,各家关门闭户,只有那大红春联贴在门上给人一点暖色,但被雨淋过之后有的己破,破角在微风中吹飘,路是湿湿的,三十除夕的鞭炮扫过之后,呈现一块块红色,偶 ...

  • [黄石文坛]邢福林的随笔《半个世纪的发小情缘》

    半个世纪的发小情缘 惊回首沧桑已过五十载,喜重逢共叙当年发小情. 四月五号,孔龙镇第三居委会儿时伙伴要回老家相聚了!清明节前夕,群主何建芳一声令下,群情激奋,大家恨不得长上翅膀立刻飞回到老家.因为我们 ...

  • 程俊||团山深处清凉洞

    位于大河团山深处的清凉洞,我曾在户外的时候,数次从它的旁边经过,却从来没有进去过,真正跟它近距离接触,还是在仲秋的一个周末,我跟美协去清凉洞采风. 从大庙福利院出发,车过团山村后,就全是山路,路并不宽 ...

  • 黄梅||记忆里的孔垅公社

    黄梅||记忆里的孔垅公社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前,孔垅的建制有点有趣,分为孔垅镇和孔垅公社. 现在的孔垄镇(孔垅镇)辖3个社区.35个行政村,人口11.57万人.现有版图面积126.5平方公里,在解放 ...

  • 【依依琴行杯散文大赛】安俊梅丨记忆深处的洋槐花

    作家新干线 zuojiaxinganxian  作者简介 安俊梅:山西盂县人,阳泉市作协会员,退休教师.喜欢在文字中旅行,找寻心灵的依赖.作品散见于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 记忆深处的洋槐花 安俊梅 人们 ...

  • 【玉语】精工细作,浑然天成;流转在指尖的技艺,探寻丛林深处的秘密——孔建良

    集宝街--玉见魅力石界 Youth Day 玉雕作为中华传统绝技之一,以其巧夺天工之美,向世人证明了:再小的手艺,也有自己的价值!所以,只要你,一双懂得欣赏艺术美的眼睛,就会感受到俏色巧雕,带来的无穷 ...

  • 程俊||记忆里的竹筛子

    程俊||竹筛子 端午节的时候买了些糯米准备包粽子,因为有事耽搁了,没包成.偶然记起,准备拿出来煮粥的时候,发现里面有些许褐色的小虫,堂而皇之地爬来爬去.放到太阳底下曝晒,虫是晒死了,可是却没有办法把米 ...

  • 程俊||大山深处盘龙松

    程俊||大山深处的盘龙松 早就听说过五祖的向大垸村有一棵盘龙松,总想去看看,一睹它傲人的身姿,可苦于不知它到底长在何处,一直未能如愿.机会终于来了,周末,"黄梅画家画黄梅"的画家们 ...

  • 【黄梅记忆】程俊|绮(qi)鞋垫

    程俊|绮(qi)鞋垫 奶奶在世眼睛还好的时候,一有空就拿出她的针线笸箩做手工,我常常在一边帮忙,给奶奶递个剪刀呀,帮奶奶穿个针什么的,我看得最多的还是奶奶纳鞋垫,黄梅话也叫绮(qi)鞋垫. 听奶奶说绮 ...

  • 背影丨李英男:记忆深处的父亲李立三

    1946年春回国后的李立三 原题 记忆深处的父亲李立三 口述:李英男 整理:王信霞 原载<人民政协报> 原编者按:李立三的一生,大起大落,复杂坎坷,极具传奇色彩.记述在历史上的李立三到底是 ...

  • 胡盼:会在记忆深处…

    一篇普通的却又很美好的小文,小说似的情节,诗歌似的浪漫,散文似的唯美. 在他的心里.      曾经有一份真挚的AQ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 如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