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许锡良在讲座中拿教师和医生做了对比。学生学得不好,老师急了可能会问:“你脑子是怎么长的,你爸妈怎么会生下你来?”但即便最无良的医生也不会问:“你怎么会得这种病?”
study既有研究的意思,也有学习的意思。指责学生不爱学习的时候,也可以反问一下自己,你爱研究吗?对于study,我们满腹怨气,同时满怀倦怠。
读书的第一义是尽量求得客观的认识,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创造力』,能『发前人所未发』。(余英时)
我们需要解决问题。但很多时候,我们把时间浪费在了解决上,而没有关注问题。就像刻舟求剑的寓言,我们总是在和假想的问题或者自己较劲。“想转变什么东西却不了解这个东西,只是浪费时间,只是退化而已…我们一旦了解实情,我们就知道该怎么做”(克里希那穆提,谋生之道,p. 89)。
认知疗法的基本前提是思想驱动情感,EVENT->EVALUTION(THOUGHT)->EMOTION。如果我们想改变情感,我们需要改变的是评估和想法这个层面。(哈佛幸福公开课)
『倦怠的英文是“burn out”……道出了职业倦怠的本质。倦怠的本质是不胜任,而非不喜欢。胜任时的成就感不会让你倦怠。从这个角度看,解决职业倦怠的根本方法还是让自己强大起来,简单的放松啊、休息啊,都不能解决问题之根本。』(@思维教学随笔)
刘瑜认为,『一切学习本质上是自学。指望别人“点拨”,迅速豁然开朗”,和想靠吃补品而不是锻炼来获取健康是一个路子…你可以从别人那里获得一些思考和学习的方法,但也要靠自己的领悟和揣摩…“走弯路”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从错误中学到的东西往往特别扎实。』
“一次痛苦的经验抵得上千百次的告诫。”(洛威尔·J·R)所以正确的姿势应该是“Try again. Fail again. Fail better.”(Samuel Beckett)
“只有从经验里发生出来的文字才是真的文字知识。凡不是从经验里发生出来的文字都是伪的文字知识。”“我们与其说'读书’不如说'用书’。书里有真知识和伪知识,读它一辈子,不能辨别它的真伪;可是用它一下,书的本来面目便显了出来,真的便用得出去,伪的便用不出去,也如同真的锯子才能锯木头,真的锄头才能锄泥土,假的锯子、锄头一用到木头泥土上去就知道它不行了。”(陶行知)
“知性无直观是空的,直观无概念是盲的。”(康德)
『培养一个儿童如何思维,最重要的是必须注意我所说的那种“呆滞的思想”——这种思想仅为大脑所接受却不加以利用,或不进行检验,或没有与其他新颖的思想有机地融为一体。』(怀特海,教育的目的,p. 2)
“情境与已掌握的知识相距越远,个体就越加可能诉诸原始的推理策略。这里关乎的,是个体关于情境的概念,而不仅是一种运算方式;介入其中的还包括所用的提问类型、参考框架,以及一些意义生产的方式”(焦尔当,变构模型,p. 25)。
“利用一个思想概念,是指将它与一连串复杂的感性知觉、情感、希望、欲望以及调节思维的精神活动联系在一起,这构成了我们的生活。”(怀特海,教育的目的,p. 6)
我们总是准备着去生活,却从未过上真正的生活。(爱默生)
教育研究问题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描述——发生了什么?因果——有没有相应的结果出现?以及过程或机制——为什么会发生,或是怎么发生的?(Scientific research in education, p. 99)
研究方法从低到高三个层次地用:最底层是课例研究,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解决的是教研问题;中间层是对不同层次的教师的几个课例研究的“案例研究”,对教研过程和我们要建的技术环境的支持作用进行分析;顶层就是“基于设计的研究”(DBR),结合前面的分析改进我们的设计,然后重复前面的过程进入下一轮。行动研究负责建构、案例研究负责批判、DBR负责综合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