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答疑】郝春芳、赵卫红教授:乳腺癌患者如何做好用药管理、提高免疫力?
疫情之下,患者的就医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对此,乳腺癌领域的专家大咖迅速做出响应,通过网络平台远程指导患者,在特殊时期做好防“疫”和防“癌”双重保护。
百济神州联合觅健乳腺癌互助圈推出【爱心守护】系列公益视频,第三期我们邀请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内科副主任医师郝春芳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赵卫红教授讲解【疫情期间用药管理以及提高免疫力】相关问题。
化疗是乳腺癌患者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不可避免的化疗副作用也随之而来。疫情期间,患者出现化疗副作用时应该如何处理?
郝春芳教授认为,应从两个方面去考虑:
第一个方面,从化疗方案的制定上要尽量有科学的决策及人文的关怀。如果患者涉及到需要静脉输液的化疗方案,比如说新辅助治疗、辅助治疗,这种情况下尽量选择比较高效、副作用又相对较低的方案。
早期患者的化疗方案大多数为紫杉类药物,疫情期间,我们会优选副作用较小、就诊时间比较短,如白蛋白紫杉醇这类药物,它不需要激素的提前预处理,减少一些不良反应和就诊时间。
因此,尽管白蛋白紫杉醇目前并没有在指南中推荐,但是在疫情期间,我们会建议患者优选白蛋白紫杉醇。
第二个方面,针对化疗产生的具体的不良反应需要有具体的治疗措施。对于晚期患者而言,我们应根据既往的治疗方案以及耐药的情况,如果可以优选口服化疗的情况下尽量选择口服化疗,从而增加居家治疗的时长。
如果是必须选择静脉输液化疗的患者,在给予静脉输液化疗后,应评估白细胞降低的风险性,尤其是白细胞极度降低之后有粒缺性发热的风险,患者需要反复到医院进行血常规检测及注射升白针,增加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因此,建议化疗之后可以给予长效升白针预防性处理。
此外,针对其他不良反应考虑对症治疗。比如乏力就多休息,进食差或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应在家里做好对症治疗及口服补液处理。需要提醒的是,不管是任何不良反应,一旦无法纠正或有加重趋势时,一定要和主管医生联系。
我国约7成的乳腺癌为激素受体阳性型乳腺癌,大部分患者需要5~10年的内分泌治疗。受疫情影响,内分泌药物的供应成了一大难题。
内分泌药物用完了可以延迟服用吗?
郝春芳教授认为,疫情期间的内分泌用药管理要根据不同人群划分。内分泌治疗的优势就在于它是口服治疗,适合居家治疗。再加上目前许多地区允许开长处方,开足2~3个月的药物以满足患者在疫情期间的用药需求。
因此,不管是早期患者的术后辅助治疗,还是晚期患者的持续性治疗,我们的整体原则是能够不延迟治疗尽量不延迟,通过居家口服治疗的方式取得持续治疗。如果受限于疫情影响,就诊确实不方便时,早期患者适当延迟内分泌治疗也不要紧,晚期病人建议和主管医师做及时的沟通,暂时延迟问题也不大。
新冠肺炎来势汹汹,良好的免疫力就像握在手里的一张“王牌”。免疫力是人体正常的防御机制,可识别、消灭外来入侵的一些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具备抗感染的能力;可清除死亡、衰老的,尤其是恶性的细胞,具备抗肿瘤的能力。
免疫力过强或过弱都会造成疾病,如何才能保持免疫功能的平衡?
(1)均衡饮食
保证饮食均衡、不偏食、多喝水;避免摄入高糖、碳酸食物或饮料,控制适当的体重;多摄取新鲜果蔬,补充维生素,保持大便通畅;内分泌期间钙质流失情况下,适当补钙。
(2)锻炼身体
找到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例如散步、游泳这样不会太剧烈的运动。内分泌期间骨质疏松或骨转移的患者,避免太剧烈的运动,以免造成骨折等不必要的伤害。
(3)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熬夜;限制烟酒的摄入;保持良好的心态,转移注意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例如锻炼、看书、写字等,有助于提高抵抗力。
受疫情影响,乳腺癌患者无法正常接受治疗和复查,一方面担心疾病复发转移,另一方面又焦虑感染新冠肺炎。
面对患者的负面心理状态时,赵卫红教授在此也鼓励大家:“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在发达的城市达到80%,甚至90%的水平。另外,各大医院的诊疗秩序基本已恢复正常,适当的延迟治疗对病情影响不会太大,保持一个好的心情,与主治医生保持联系,希望患者们对疾病的治疗充满信心。”
打响保卫战,我们的背后还有成千上万的专业医师在守护着,感谢郝春芳教授和赵卫红教授解决了疫情期间的常见问题。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