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1只猪1只孔雀和3斤的娃娃鱼,11.11酒醒后想退货,对方却不给退咋办

双十一,一个网友喝多了,醒来以后发现自己昨晚买了一只猪、一只孔雀和三斤的娃娃鱼,想退货。对方却不给退。

一个网友说,现在烦恼有点多了!

“昨晚买什么了?抢到了吗?”这是“双11”后,一脸疲倦的朋友见面的招呼用语。今年的 “双11”,天猫以2135亿元刷新了历史“战绩”,区域的、行业的“剁手榜”也相继出笼,一年一度的“双11”再次成为购物者的狂欢节。

在这场盛宴里有狂热购物者的自嘲,比如,一个女子说,“我终于成功地花5000多元买了一堆很便宜但没有用的东西”。“热”与“冷”总是相对的,我们还发现,往年的一些狂热购物者如今回归理性,变成了冷眼旁观者——他们认为,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再便宜也没有用。

“双11”本来是光棍节的代名词,后来演变成了“购物节”——因为购物是一种宣泄,以抢购的方式填补心灵的空虚。商家的各种套路和营销手段,让很多人相信“花钱能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但是,购物的热潮退去后,那些冲动之下买来的东西,使用率和好用率有多高呢?也许,蒙尘的厚度或许是最好的答案。

诚然,电商的魅力在于价格。但是,“双11”你真的买到了价廉物美的商品了吗?未必!一些消费者发现,“双十一”折扣其实已经过了“先抬后降”的步骤,比如有网友“点名”,某品牌的羊绒裤今年提前加了购物车,眼睁睁看着它从499变成了599元,9月份两把梳子160元,现在110元一把,然后再给你一点折扣。

还有,电商的一些无序竞争,尤其是出现了通过人工刷单制造虚假高销量等“黑色”产业链,实际上欺骗了不少急着去秒杀的消费者。

“双11”里价格藏猫腻,节后快递变慢递,拿到货发现品质难保证。据媒体报道,每年的“双11”后,快递爆仓送货慢导致客户满意度降低,节后迎来“退货潮”,部分电商退货率竟高达25%。

退货的原因大家都知道——部分商品规定限时秒杀,用户只看到了低价而没有考虑商品的性能和自己的需求,商品到手后发现质量与预期相差太远。

“双11”过去了,我们应该有一些冷思考——

作为消费者,不要光盯着价格便宜,要考虑自己的实际需求、要看清商品的性能再下手;

作为电商商家,应该强化“商无信不兴,业无信难隆”的理念,做到诚信经营、诚信服务;

作为电商平台,应该思考如何使平台的购物环境更加优化、服务更加优质、秩序更加优良、管理更加规范;

作为职能部门,要加大对电商平台和商家的监管,对发布虚假广告、出售假冒产品、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规违法行为予以从严查处,以此净化电商市场。

“双11”最大的广告效应就是激发人们的从众心理。我们相信,各方有了理性的冷思考,对集中式的购物日趋之若鹜的人会少一些。

因为,如果一个消费者买东西是刚需,一年365天他都可以买,是不需要憋着非要到“双11”这一天购物的。

同样的道理,如果商家的商品价廉物美、服务周到,一年四季都是不愁销路的。如此,天天都是“购物节”。

“严书记”被双开!还有哪些官员夫人跑偏了?

18个同事凑了一个1314元的红包,渝北姑娘新婚后如何快乐?

罕见!《科技日报》在头版点名批评《黑龙江日报》报道严重失实

(0)

相关推荐